•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邓小平与国外早期中共党团组织

    时间:2021-07-06 12:02:1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1921年7月下旬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此前,国内外(如旅欧、旅日)共产主义小组等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和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各个方面做了准备。邓小平在留法勤工俭学和在苏联莫斯科学习期间参加了国外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并且参与领导工作,从此走上职业革命家道路,并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青少年时期接受先进思想,为走上职业革命家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少年时期在国内接受新思想教育
      邓小平,1904年8月22日出生于四川广安,取名邓先圣。5岁入本村私塾发蒙,塾师为他改名为“希贤”。6岁人小学堂读书。接受新式教育。四川等省人民掀起风起云涌的保路运动,特别是辛亥革命爆发,对幼年邓小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4岁时考入广安县立中学。15岁时,在北京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也很快影响到广安。他和同学一道参加了学生游行、集会、宣传、罢课和抵制日货等活动。同年,他在重庆留法预备学校学习法语、中文、代数、几何、物理及工业常识等课目,掌握了一定的工业技术知识,为赴法勤工俭学做准备。这是他走向革命道路的重要一步。
      1920年8月,16岁的邓小平自费赴法勤工俭学时。法国驻中国公使馆向法国外交部提交的名单上。“邓希贤”(TAN SI SIEU)栏内注明的工种是“铸铁”。
      抵达法国后,根据组织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华法教育会的安排,邓小平和同学被安排到距巴黎270公里的法国北部诺曼底区的小城巴耶。邓小平在巴耶中学开始了寄宿制学习生活,学号是1421。主要是学法语和商贸。对这段最初的勤工俭学生活,邓小平的回忆是:学校待他们像小孩子一样。每天很早就要上床睡觉。才上了几个月,没学什么东西,吃得却很坏。两个月后,来到欧洲的周恩来对这里的最强烈的印象也并不是什么高度发达的物质生活,而是一战后欧洲各国社会生活的严重动荡和不安。中国的先进分子曾在长时期内钦羡西方国家的富强,把它们看做中国仿效的榜样。一战结束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严重社会危机,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来到欧洲目睹这种情景的中国勤工俭学学生来说,这种感受自然格外强烈。青年邓小平也深有感触。
      1920年8月。也就是在邓小平一行起程赴法时,陈独秀等在上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之后,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陆续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12月,北京大学讲师张申府应里昂中法大学之聘到达法国。作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张申府受陈独秀、李大钊委托,承担了旅欧期间在旅法华人中发展组织的任务。
      青年时期在国外亲身感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
      1921年2月,因经费困难,华法教育会表示该会与勤工俭学学生在组织上没有任何关系,经济上无力承担必需费用,引起勤工俭学学生的强烈不满。24日,留法勤工俭学学生联合会成立。28日,400余名勤工俭学学生在蔡和森、向警予、李维汉、王若飞、蔡畅等人组织下,在巴黎举行“反饥饿运动”,到中国驻法公使馆请愿,要求解决求学和发放救济金等问题。经过斗争,中、法政府当局决定每人发给5个月的生活维持费。鉴于校方难以解决学费。家里又无法提供,邓小平等于3月中旬离开巴耶中学。据学校的中国留学生开支细目账记载,邓小平该月应付学校费用244法郎65生丁。显然,他是因为无力支付这笔费用而离开学校的。
      “俭学”不成,只好“勤工”。4月2日,邓小平等“志愿”来到位于法国南部的法国最大的军火工厂施奈德钢铁厂轧钢车间做杂工,在高温的炉前拖送钢条。尽管工厂认为他的工作能力“很好”、工作表现好,但是,如此大的劳动强度,对于未满18岁、身材矮小的邓小平来说。只得“体力不支,自愿离开”。在施奈德钢铁厂做苦工还不到一个月。不仅体力消耗大,工资微薄。所赚的钱连饭都吃不饱,而且还倒赔了100多法郎。这使邓小平在异国他乡初步了解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面,体验到工人阶级受压迫、受剥削的苦难处境。4月下旬,邓小平等回到巴黎。等待做工机会。在这半年中,他每天领取6法郎的维持费,只能吃两顿饭,主要是面包加自来水。其间,他也曾做饭馆招待、火车站码头搬运工、清洁工等各种杂工。10月,在巴黎香布朗工厂做工(制作扇子和纸花),不到一个月就被解雇。后来四处寻找工作长达三个多月。
      来到法国勤工俭学的学生大多家境贫寒,已在国内中学毕业,毕业后找不到出路,又不满国内政治和学校教育的腐败,想到国外学一点实在本事,但到法国后大失所望。大多数学生所带的钱,在三个月到半年间便花光了,必须自谋生路,而战后法国的失业情况相当严重,他们生活十分困窘,求学的前途也很渺茫。在青年邓小平看来,“生活的痛苦,资本家走狗——工头的辱骂,使我直接或间接的受到很大的影响,最初两年对资本主义社会性的痛恶略有感觉”。
      在国外开始接受马列主义思想教育
      此时,战后欧洲的思想界异常活跃。除了马克思主义以外,还有各种不同的思潮杂然纷陈,相互间进行着激烈的论争,启发人们深入思考。在法国,社会矛盾尖锐,共产主义运动日趋高涨。1920年,法国共产党成立,并参加第三国际。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和报刊在法国十分流行。邓小平等阅读了马列著作,经过反复的学习和思索,逐渐作出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信念。
      在这些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中,不少人是五四运动中的积极分子。有些人在国内已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到法国后,就自己组织起社团,开展各种活动,并且形成了两个中心:第一个是巴黎以南卢瓦雷省的小城镇蒙达尼。到1921年,这里已经有蔡和森、李富春、李维汉、王若飞、萧子璋、向警予、蔡畅等140多人。第二个是法国中部的重工业城市克鲁梭。主要有赵世炎、李立三等人。他们大多是在该地施奈德钢铁厂做工。他们在巴黎成立了劳动学会,不久就把它移到克鲁梭。此外。在巴黎、里昂等地还有一批倾向于无政府主义的青年,他们中很快就发生了分化。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就是从他们中分化出来,转而信仰共产主义的。
      1921年春。中国留法勤工俭学学生都深感有消除隔阂、团结起来的必要。于是,赵世炎、李立三等发起成立勤工俭学会(填表参加的有七八十人),王若飞、陈延年、陈乔年等都参加了。接着。赵世炎给蔡和森、李维汉等去信,又赶到蒙达尼同他们面谈了两三天。双方一致表示:以前争论已经过去。今后要共同研究问题,共同革命。不久,赵世炎给蔡和森去信,主张成立一个包括留法学生和华工中优秀分子的共产主

    推荐访问:党团 中共 国外 组织 邓小平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