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中美何以能和平共处?

    时间:2021-07-06 12:00:2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gjzw/gjzw201602/gjzw20160208-1-l.jpg
      【内容提要】 研究中美两国的和平共处具有紧迫性,而一战前的英德和二战后的美苏两个案例都具有借鉴意义。着眼于历史,一战前的英德和二战后的美苏均实现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和平共处,这值得汲取经验并吸取相关教训。中美要实现和平共处,从中国的角度看,应塑造两国共同利益,使其转化为和平共处的正资产。中国应在事关其核心利益的周边问题上绝不妥协,通过战略压力迫使美国尊重中国的地区权益,避免美国过度逼迫中国而导致两国擦枪走火。此外,中国应积极参与和创建地区安全机制,并建立各种“中美+X”三边机制,以使双方及第三方保持信息同步沟通,避免误判。要促使美国严格约束其亚太盟友,避免被第三方拖进战争。中国应广泛发展与美国盟友的安全关系,不仅在双边层面加以提升,在吸收其加入周边的相关机制时,经济收益需适当让位于政治安全收益考量。中国还应从政府、学界等层面有效引导国内民族主义。
      【关键词】 中美关系 和平共处 历史经验
      【作者简介】 王俊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 D822.3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1568-(2016)02-0132-19
      【DOI编号】 10.13851/j.cnki.gjzw.201602008
      随着中国的民族复兴,如何处理与美国的关系成为战略界与学术界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提出了“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 的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思路。但如何实现中美两国在太平洋的和平共处,目前学术界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本文旨在从案例研究出发,总结历史上两个世界大国和平共处的经验及教训,以使中美能在结合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加以借鉴。
      一、核心问题与研究框架
      中美两国理论界与战略界关于两国难以和平共处的悲观观点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进攻性现实主义者米尔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的观点,“崛起大国势必会将其经济发展的成果转化为军事力量,这必然会遭到霸权国反对,这种结构性矛盾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两者发生冲突与战争” 。研究权力转移理论的学者塔门(Ronald L. Tammen)等人认为,如果一个崛起国长时期保持经济迅速增长、人口规模巨大,同时对现有秩序不满,就很可能与霸权国发生战争,“挑战国的不满、赶超与核武器相结合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 。这些观点表面上似乎反映了中美关系现状。中国学界和战略界的主流观点认为中美未必会重蹈大国政治悲剧的覆辙,但也存在一些悲观观点,如国防大学戴旭的“中美必将一战”观点 就流传很广。
      中美权力转移助长了上述疑虑。金融危机前的2006年,在经济总量方面,中美分别为2.713万亿美元和13.86万亿美元,中国约为美国的19.57%。2014年,这一数字分别为10.36万亿美元和17.42万亿美元,中国约为美国的59.47%。 中国在军事领域的快速发展,包括反卫星试验、航母入列等,似乎印证了米尔斯海默所谓“经济优势必然转化为军事优势”的论断。这与同期美国政府因两党预算争执而短暂关门,美国在阿富汗、叙利亚、乌克兰等问题上踌躇不前形成鲜明对比。中美权力转移加速使“美方近年来对华态度已变得格外敏感和焦虑” 。在此背景下,“美国加快了全球战略重心东移的步伐,……加大了对华战略防范与遏制力度”,在从全球收缩军力的背景下,加大了在中国周边的军事部署。 2014年4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日时明确表示,钓鱼岛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这是美国总统首次作出如此表态。这加剧了中国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是旨在围堵中国”的担忧。
      中国已经具备了崛起的相关条件,中美权力转移很可能将继续,“崛起国如果具有庞大的人口数量、经济规模累积到可观程度并保持持续迅速增长、政治自我更新能力较强,那么其崛起态势就很难被其他国家中断” 。以经济发展为例,王缉思教授认为,“在2020~2030年的某一时段,中国很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不少国际权威机构对此也有更乐观估计,认为未来十年左右中国在经济总量上将超过美国。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国的军力现代化也有望继续快速推进。
      这样一来,尽管在相当长时期内,美国在全球层面仍有望继续领先中国,但两国实力对比在一些关键指标以及在中国周边地区问题上,中美两国将不期而遇。这不仅由于周边地区事关中国核心利益,中国投入力量比美国更多,而且也由于该地区距离美国本土较远,这抵消了美国部分优势。中美能否走出“历史悲剧的怪圈”,从而实现和平共处成为关键问题。联合国前副秘书长陈健认为,“从2012年到2024年左右是中美关系最危险的十余年。如果处理不好,中美两国会发生摩擦,甚至兵戎相见。双方战略互疑上升,战略部署会以对方为假想敌,小国的挑衅可能会把中美带入军事冲突之中” 。基辛格也指出:“如果中美决策层不采取果断措施阻止当前趋势持续发酵,两国的敌对关系就会随着双方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不断加强,并像一战前德英关系那样由友好最终转向对抗” 。自2014年以来,中美两国关系竞争的一面增强,比如在南海问题上美国主流智库对中美关系的消极评估与展望都印证了上述判断。
      中国政府为此提出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观点。美国战略界对该理念表现出欲迎还拒的复杂心态。美国政府更多强调“新型关系”,而非“大国关系”,生怕给予中国“平起平坐”地位。其根源在于“防止在欧亚大陆崛起一个挑战美国世界领导地位的国家或国家集团,而这一直是二战后美国大战略的核心”。 这再次表明中美关系的真正挑战在于如何实现崛起的中国与霸权的美国间的和平共处。有鉴于此,本文旨在从历史经验角度为中美两国和平共处探求有效经验。
      本文选取两个历史案例:其一,从1871年德国统一到1914年一战爆发,一战前的英德经历了43年的和平期;其二,从1945年二战结束到1989年苏联解体,美苏经历了44年的和平期。之所以选择这两个案例:一是学术界过去仅关注两个世界大国争霸引起的战争,这典型反应在米尔斯海默的进攻性现实主义对上述案例中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和平共处的经验关注不够;二是既然中美长期和平共处的经验“前无古人”,那么有限经验更弥足珍贵;三是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中美长期和平共处要处理好即将到来的两国战略冲突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擦枪走火。尽管一战前英德和二战后美苏军备竞赛和紧张对峙时有发生,但其当时未发生冲突的经验有其现实借鉴意义;四是即使一战前英德最终爆发战争,二战后美苏以苏联解体结束,这两种结局本身也是中国应吸取的教训。

    推荐访问:中美 和平共处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