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学者俞可平

    时间:2021-07-05 16:03:1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12月3日,北京的夜晚已是寒气袭人。不过,在北京大学一间能容纳数百人的大教室里却暖意融融。刚刚辞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出任北大讲席教授的俞可平,正在这里给学生们作公开讲座,他演讲的题目是《政治学的公理》。
      “政治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学科,政治生活有自己内在的运行规律,这个规律便是政治学中的公理。”俞可平用他那带浙江口音的普通话说,“如果违背了这些公理,无论是谁都会受到惩罚。”
      作为中国最知名的学者之一,俞可平因2006年发表《民主是个好东西》一文而蜚声海内外。在担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的14年中,他积极倡导国家的民主自由,追求国家和社会层面的善治,屡次发声褒赞民主,亦被视为体制内民主的思想推手。
      2008年,他因此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评选为“改革开放30年30名社会人物”。
      在演讲中,这位新上任的北大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告诉台下的学生们,“民主是人类进步的历史潮流,是一种理想的政治模式,是现代政治学最基本的公理”,“在人类发明的众多不同制度中,民主政治是最理想的社会制度”,“民主绝对不是独属于西方的价值观,而应该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而就在这次演讲的前一天,俞可平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表示,作为一名政治学者,除了推动中国现实政治的进步之外,他还有种强烈的责任,“希望推动中国政治学的发展。”
      “这两种责任有时是一致的,但是有的时候是不一致的。以前,我在(中央)编译局以推动现实政治的进步为主,倡导增量改革、政府创新、社会治理等,但也没有放弃学术。现在,我希望能倒过来,以推动学术进步为主。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再不转型,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俞可平说。
      但对一名中管干部而言,这样的转型却并非易事。

    辞职


      自1988年从北大毕业后,在短暂的留校后,俞可平很快就调到中央编译局工作,并且一干就是27年,从一名普通的助理研究员成长为局领导。其间,创造了多项局里的记录:最年轻的研究员、最年轻的所长、最年轻的副局长……
      “我对(中央)编译局一直心存感激,因为这里的领导和同事给予了我太多。”俞可平说。
      但热衷学术的他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内心更希望做一个纯粹的教授。这种意识在过去四五年变得愈发强烈。
      “这些年,我多次申请辞去行政职务,回到大学做学问。但一直没有得到批准。”俞可平说,“我很高兴这次中央领导同意我回北大,这表示他们尊重我的兴趣,毕竟大学有更广阔的学术空间。”
      尽管从政多年,俞可平至今仍保持着一个学者的习惯和作息:喜欢爬山、游泳、射击,不跳舞、不去卡拉OK、很少应酬,每天晚上只睡6个小时,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读书、做学问。
      结果是,其学术影响力不但一直在政治学和国际政治研究领域中保持领先地位,而且据不久前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一项统计显示:过去十年中,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俞可平发表论文的引用率也高居榜首。
      俞可平重回北大虽然只是一次人事调动,但消息一经媒体披露,还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有人猜测,他肯定是鼓吹民主,犯了错误,被边缘化,不得不离开;也有人怀疑,俞可平是不是对改革失去信心?心灰意冷,提前隐退。
      “这些猜测都是捕风捉影。”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我只是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做学问,实现一个学者推动学术进步的愿望。”
      在俞可平看来,做学问有两种:一种是“尘世的学问”,一种是“天国的学问”。“这两种学问的性质不一样,前者是对策研究,为现实服务,后者是纯学问,属于基础性的理论研究。”他说。
      重回校园的俞可平,希望能做自己的“天国的学问”。
      他说,“现在中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已经很强大了,但具有世界影响的原创思想、原创理论太少了,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在这么重大的转型时期,需要有我们自己的思想,特别是政治思想。”
      他坦率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以前在中央编译局,尽管是分管科研,但行政事务仍很多,确实感觉时间不够用。”
      同时,俞可平也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中央提出的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原则。“我做了14年的副局长了,我自己研究的就是政治体制改革,了解一般一个干部在一个岗位上不得超过8年,我已经超过任期6年了,我应当带头能上能下。”
    俞可平。摄影/张沫

      从一名中管干部到大学教授,变化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没有了司机,坐了14年专车的俞可平,现在需要自己开车上下班。其次,没有了办公厅、秘书处,以前打个电话就可以办好的事情,如今得靠自己。
      不过,这些对俞可平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我很喜欢开车,没有人服务,我也很习惯。”更主要的是,他一直对社会的官本位思想很抵触,不迷恋权力。在他看来,做一名学者是更好的追求。
      有一次,俞可平在浙江大学与学生座谈时说,“如果你觉得自己非常优秀,非常聪明,那么我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你最好去做一名学者。为什么呢?你想想,现在是民主政治,你官再大,再聪明,你的权力也是受到制约的。但是如果你成为一位学者,你的潜力就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没想到几年后,他以自己的亲身行动实践了当年的建议。

    求学


      俞可平1959年7月出生在浙江诸暨的花山村。这里自然条件优越,有山有水,湖田涝了有山田,山田旱了有湖田,是方圆出了名的富裕村。当地自古就流传着“游遍天下,不如花山脚下”的说法。
      不过,童年的俞可平生活却相当艰苦。“我出生于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7岁开始养活自己,半天在山里放牛,半天上学读书。”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刚满17岁时,他就和村里的青壮劳动力一样,每天为了挣够10个工分,在生产队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推荐访问:学者 俞可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