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试论全球治理、亚欧会议及中欧合作间的相互关系

    时间:2021-07-03 16:03:5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在考察全球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分析全球治理与跨区域性合作机制——亚欧会议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审视全球治理视阈中亚欧会议对中欧关系的影响。本文认为:全球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两者都是试图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进程中,从无序的国际体系中寻求某种秩序,而亚欧会议则是全球治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同时,亚欧会议在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对中欧合作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包括促使中欧合作更多地强调多边协调,扫除中欧合作的意识形态障碍,促进中欧合作超越以“多极”制约“单极”的权力政治观念,以及推进中欧在公民社会领域中的合作,而这一切又对全球治理具有很大的正面影响。
      关键词 全球治理 亚欧会议 中欧合作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12(2009)03-0008-14
      
      全球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在后冷战时期勃然兴起,已逐渐地成为当今世界事务治理的新方式和建构世界秩序的新途径。全球治理的前提是国际体系或国际社会的结构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在全球治理框架中,国家虽然依然是国际体系中的主要行为体,但是却已不再为唯一的治理主体,国际政府间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以及各种跨国的社会运动都逐渐地成为有效的治理主体,其中区域性和跨区域性合作机制的作用日益明显。亚欧会议作为后冷战时期形成的跨区域合作机制与全球治理有着明显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为此,本文拟在考察全球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分析全球治理与跨区域性合作机制——亚欧会议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审视全球治理视阈中亚欧会议对中欧关系的影响,力求从一个侧面说明全球治理的价值及其发展趋势。
      
      一、全球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毋庸置疑,全球治理是后冷战时期形成的国际政治新理念。一般认为,德国前社会民主党国际主席、前总理勃兰于1992年发起成立的“全球治理委员会”(the Commission on GlobalGovernance)最先从实践的层面提出了“全球治理”的新理念。在理论层面,“全球治理”的理念是由美国著名的国际关系学者詹姆斯·N·罗西瑙在1992年出版的专著《没有政府的治理:世界政治中的秩序与变革》中提出来的。罗西瑙指出:由于全球政治、经济乃至文化因为全球化的影响而出现前所未有的一体化和碎片化同时并存的现象,在这种大背景下,政治权威的位置发生重大的迁移,以国家为主体的政府治理由此而转向多层次的治理,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全球层面的治理。
      实际上,全球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两者都是试图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进程中,从无序的国际体系中寻求某种秩序,也就是寻求所谓的“无序中的有序”。毫无疑问。当代国际体系来自1648年在西欧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国际体系,该体系的典型特征是无政府和非中心化,即国际体系中的主要行为体为主权国家,而在主权国家之上不存在更高的权威机构。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国际体系的这种无政府和非中心化特征决定了核心公共权威中心难以形成,以至于整个国际体系处于无序的状态。随着国际体系不断发展,尤其是随着当代全球化的发展,主权国家虽然继续保持着国际体系中主要行为体的地位,但是在能力和作用上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一、国家针对全球性的事务显得太小,而针对某些重要的地方性的事务则又显得太大;二、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体系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强大,尽管国家依然为主要行为体,但是却需要与诸如国际政府间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社会公民运动等协调行动才能维护国家利益,应对全球性的挑战。在这样全球化国际环境中,全球治理就成为一种应对“无序”国际体系所产生的各种挑战的有效途径。
      从理论的层面而言,全球治理的理念超越了传统政治学的一系列分析架构。首先,与传统政治学强调以国家为主体的政治制度及其统治能力不同,全球治理的理念在承认国家的政治制度与统治能力的同时,还更为注重国际政治中各种行为主体之间的互动,其次,全球治理的治理概念不但注意国际体系中各行为体之间的互动,而且把它们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机制之间的互动作为重要的考量来考察国际社会与治理行动的关系。最后,全球治理的理念超越了传统政治学所强调的国际政治中的合法性权力是由国家所垄断的认识,强调在当代的世界体系中,除各国政府以外,还有一些其它机构和组织也负责维持秩序,参加对经济和社会的调节。
      由此,全球治理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将关注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多元行为体相互作用,以及把一系列相关的全球层面跨国家政治过程放人一个相互连结的网络中来进行考察,并透过这样的理论化网络来进一步观察在全球经济、政治、环境、文化等政策议题中,各类行为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与这些政策议程发展的情况。于是,全球治理理论所考察和分析的对象将不仅仅是当代国际体系中主要行为体国家以及国家之间的互动,而是包括国家在内的行使各种政策议程的多杂性行为体,如政府间和非政府组织、私人企业和社会运动等,它们合在一起构成国内和国际的某些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协调形式。这也就是说,全球治理理论强调国际关系行为体的多元陸和多样性,主张将多种组织、多个层次和决策部门子系统纳入重要的政策网络来进行理论分析,通过跨国网络来透视国际关系的发展和演变。
      就实践层面而言,全球治理实际上是一种当代国际体系中各行为体自觉或自发的互动过程。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地方、国家、区域与全球层面的事务及议题,如安全、环保、粮食、能源等问题都不再单纯地局限在某个层次,而是跨层次地相互连接在一起,于是为了应对这样的局面,当代国际体系中的各政治行动体就需要进行多边和多层次的互动,即在水平的层面,国际体系中主要行为体国家相互间的互动以多边为主,并且主要通过国际政府间组织或国际机制来实现多边的互动,而在垂直的层面,各种不同行为体之间的互动则是在地方的、国家的和区域的乃至全球的层面上交互地展开,而就是在这样的多边多层次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全球治理。这也就意味着,随着现实的政治、经济、环保等实践议题超越地方、国家乃至区域,相关的治理过程就不可能仅限于地方、国家或区域,也不可能仅通过国家的单边或双边的行动来实现,由此,全球治理就成为一种客观的要求,并且是与国际体系无政府或无序的状态并存的客观现实。于是,全球治理也就在相当的程度上成为在无序的国际体系之中寻找有序治理的一种途径。
      一旦我们进一步将上述全球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起来考察全球治理,就能更为深入地把全球治理理解为一种通过制度安排来实现的治理结构。一般而言,在人类集体行动的过程中,存在并且被普遍认知的治理结构包括:科层(hicQrcbcs)、市场(markets)、网络(networks),以及社群(commodes)等体制,这些结构都各有其引导社会和经济的方法,且将解决某些治理上的问题,但同时也会引发某些治理上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告诉

    推荐访问:中欧 亚欧 试论 相互关系 治理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