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关系理论解读

    时间:2021-07-02 08:02:2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在阐述东亚经济一体化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同盟理论、国际制度理论、小国理论等相关的国际关系理论,对一些主要国家的东亚经济一体化战略进行解读,并对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作了预测。作者指出,只有中、日、美三大国加强协调与合作,才能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 东亚 经济一体化 主要国家战略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12(2006)06007077
      
      始于2001年的世贸组织旨在进一步消除产品和服务贸易壁垒的多哈谈判屡遭挫败,2006年6月谈判又一次破裂。而与此形成明显对照的是,2005年12月第十一届东盟首脑会议、第九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10+3)会议、第九次三个“10+1”(即东盟与中国,东盟与日本,东盟与韩国)会议、首次东亚首脑会议(即东亚峰会)胜利召开,并取得了历史性的成果。东亚经济一体化顿受世人瞩目。东亚经济一体化为何能获得现有的发展成果,其趋势如何,怎样以国际关系理论解读这一现象,是一个值得研讨的理论问题。
      
      一、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现状特征
      
      本文所指“东亚”,系指亚洲东南部和东北部国家与地区。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兴起,90年代以后,伴随经济全球化浪潮,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在各大洲蓬勃兴起。然而,东亚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反应显得比较迟缓。1992年才出现东亚第一个次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议——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随着美苏冷战结束,东亚区域形势相对缓和,区域合作发展有了较好的条件,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亚进一步加快了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并呈现如下特征:
      
      1.多边合作与双边合作并行,小国主导,大国参与
      东亚国家已经签约和实施的双边与多边经济一体化协定有:日本与新加坡(2002年)、新加坡与澳大利亚(2003年)、新加坡与美国(2004)、韩国与智利(2004年)、日本与墨西哥(2004)、新加坡与印度(2005年)、泰国与澳大利亚(2005)、泰国与新西兰(2005年)、东盟自由贸易区(2003年建成)、《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2005年7月1日起实施)。此外,还有大批由东亚国家组成的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正处于谈判或磋商之中。尤其要提出的是,在双边自由贸易区大发展的同时,东亚大区域合作也被提上议事日程,这种大区域合作范围更大,囊括了东亚绝大多数国家,甚至还有来自其他区域的国家加入。1997年12月启动了“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机制;2005年12月召开了前文所述的首届东亚峰会(即东盟与中、日、韩,再加上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被称为“10+3+3峰会”,它是“10+3”合作机制的延伸);2006年底还将召开第二届东亚峰会(已确定俄罗斯加入该次东亚峰会,被称为“10+3+3+1峰会”)。 
       “小国主导,大国参与”是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一个特色。在东亚地区发展起来的一系列双边或多边协定都有围绕东盟或东盟成员国展开的特点。为了体现东盟在东亚峰会中的主导作用,明确了今后东亚峰会将由东盟轮值主席国主办,并担任主席,与东盟年度首脑会议同期举行。
      
      2.以经济合作为主,逐步向政治、社会、安全合作拓展
      东亚大多数的双边和多边经济一体化都以经济合作为目标,但近年来也出现了向更广阔领域拓展的现象。如“10+3”合作机制除了将财政、经济、农林、旅游和劳动等作为主要合作领域之外,还扩展到外交领域。
      2003年东盟提出了到2020建成东盟共同体的目标(2005年12月12日又决定提前到2015年实现),该共同体不仅具有经济共同体的性质,而且还是安全、社会、文化共同体。作为安全共同体,是要通过合作来保障区域和平、打击恐怖活动和跨国犯罪,确保区域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根据2005年12月所发表的《吉隆坡宣言》,东亚峰会将着重就政治和安全问题加强战略对话与合作,促进东亚金融稳定和能源安全,推动环境保护、传染病预防及减灾等领域的合作。"政治和安全"是首先被提及的领域,这和东亚一系列多边和双边自由贸易区以及"10+3"合作机制将经济合作放在首位有着明显区别。
      
      3.制度化与非制度化合作并存
      所有东亚国家参与的双边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都是采用制度化合作。制度化合作是将所有合作事项与经济一体化步骤由国际协定方式确定下来。而东亚大区域经济合作则坚持开放性、松散性、自愿性、非正式约束性的非制度化合作方式,这是“东盟方式”向东亚的延伸。历来,东盟的合作方式追求协商、共识、灵活、非等级和珍惜主权,不干涉内政是“东盟方式”的核心原则。
      
      二、东亚经济一体化中主要国家与组织的战略取向解读
      
      东盟、日本、中国在东亚经济一体化中既是积极的倡导和参与者,又是影响深刻的成员;美国虽然不是亚洲国家,但在东亚经济、政治、安全领域有相当的影响,美国东亚战略也是其全球战略的组成部分。分析这些国家与组织的战略取向有助于我们理解东亚经济一体化现状特征的形成原因,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1.东亚经济一体化中的东盟战略取向
      东盟在参与地区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一直非常关注自身在区域的主导地位问题。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当APEC建立与发展起来后,东盟国家既积极参与APEC合作,又对APEC的迅速发展付以高度的谨慎。东盟担心APEC会过度迁就大国利益,而使东盟小国边缘化。在这种背景下,1992年东盟提出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试图通过自身更紧密的合作来提高地区影响力。同时,为了体现东盟在APEC的重要地位,防止被“忽视”,东盟提出了其参与APEC合作的前提条件是,APEC经济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必须每隔一年在东盟国家召开。随着APEC合作进程的加快,东盟也相应在1995年决定提前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某些东盟国家放慢了经济自由化步伐,甚至对原先已经做出的自由化承诺也要求延期执行。为此,新加坡、泰国开始转向与盟外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区协定。为了保证东盟内部凝聚力,防止东盟分裂,2003年东盟提出建立“东盟共同体目标”,其目的同样是为了加强内部合作,共同对外。
      东盟对亚太地区大国分别在经济、安全、政治领域有极大的依赖。然而,东盟国家都有沦为殖民地的历史,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反对大国干涉与控制,在经济上既要依赖于大国,又不愿依附于某一大国。
      东盟对中国存在着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搭上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顺风车”,另一方面由于历史问题、政治制度差异、领土争端、经济领域的竞争等因素,对中国仍然存在一定的疑虑。对东盟而言,中国已成为东南亚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一个有竞争但必不可少的伙伴。但中国与东南亚一些国家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不快,还存在领土争端,尤其是国际上反华势力竭力制造和渲染“中国威胁论”,挑拨东南亚与中国的关系。伴随中国经济崛起,如何应对中国日益上升的影响力仍然是东盟国家忧心的问题。
      东盟经济对日本依赖较大。东盟经济主要依靠外资带动发展,而日本则是东盟的主要外资来源地。一些东盟国家希望与日本缔结自由贸易协定,扩大同日本的经济贸易关系。同时希望日本采取积极的东南亚政策以平衡中国日益增大的地区经济影响。但同时,东盟国家对日本的地区作用也始终保持警惕。由于历史原因,东盟国家对日本增强军事力量和扩大军事作用的担心一直是有增无减的。

    推荐访问:东亚 国际关系 解读 理论 经济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