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国民男神”王毅

    时间:2021-07-01 20:02:3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ssx/xssx201604/xssx20160441-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ssx/xssx201604/xssx20160441-2-l.jpg
      在2015年东盟外长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泰国外交部长塔纳萨·巴迪玛巴功上将在谈及中泰关系时,深情款款地说:“如果我是个女人,我会爱上他。”这个“他”,正是我国外交部长王毅,网友亲切称之为“国民男神”。
      举手投足颇像周恩来
      王毅部长一路走来,周围的同事、其他国家的外交人员乃至各国媒体,都认为他“形象相当好,外表长相英俊,”“相貌堂堂,风度翩翩”,“相貌端庄,举止稳重,与众不同”。做人方面,“人情味浓、待人真诚”,“相当的平易近人”,“举手投足都令人想起早年的周恩来”,“为人温文儒雅,有学者风范;而基于其工作背景,他又有国际观”。
      有媒体形容王毅工作手法“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美国学者谢淑丽也称赞,王毅是个开创新局的“日本通”,是勇于创新、思路灵活的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指称,他在同日本学界和政界人士交谈时,经常听他们提起王毅的名字,“他的一个突出优势,就是应变能力非常强”。
      在中国外交部官员和外国驻北京记者眼中,王毅处事稳健,擅长政策论述,也愿意和外国媒体记者保持良好沟通,甚至和记者钓鱼,亲和力十足。一些中国外交部老官员对他的印象则是:“思维活跃,知识面广,善于吸收借鉴学界的新理论、新观点,勇于承担责任,并善于与媒体沟通。”
      从知青到大学生
      王毅1953年10月生,北京市人,是朝鲜问题专家,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49岁开始担任外交部副部长,主管政策研究工作与亚洲事务,是中国外交部现任部长。
      王毅是著名外交家钱嘉东的女婿。钱嘉东曾任周恩来的外事秘书,后来担任过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团大使,现退休在家。
      1977年秋,王毅考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是“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据王毅当年北京二外的师友介绍,当时77届日语系共有三个班,每班有16人,王毅是二班,他一直担任该班班长。
      按照其师友的说法,王毅这一批77届大学生,是被“文革”耽误了的一代。因此,这批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极具特殊性,年龄参差不齐,最小的十七八岁,年龄大的,有二十五六岁。在入二外学习前,王毅已在东北建设兵团呆了8年时间,1978年3月正式入学时,他已有25岁,在同学中是年龄较大的。而当时外语学院招生,对考生年龄作出的限制是:不能超过25岁。
      日语系三个班级四十几个学生的来源,很是复杂,工农兵各种身份都有,但大致可分三种类型,一种是刚刚中学毕业的,一种是外语学校毕业的,另一种则是像王毅他们,靠自学考进来的。日语系的这三个班,正是根据这三种类型划分:一班是中学毕业的学生班,二班是由自学考来的学生组成的班,三班是专业班。专业班在1981年毕业,一班与二班的学生则在1982年毕业。
      北京二外日语系现任主任秦明吾教授当年曾是王毅的日语教师,在他看来,王毅这一届大学生,整体素质都非常高。秦明吾说:“‘文革’后第一次高考,考生有应届的,也有老三届的,除应届的外,其他人参加考试,没有一定的积累,是很难考中的,他们肯定要在正常的工作、劳动之外,额外地多承担一些东西。他们平时就注意学习。在当时,他们也不知道要恢复高考了,能够考中,主要靠平时的积累。”
      毕业后,这四十几位日语专业学生,大多进入外事部门工作,有的进了外交部、外贸部,有的进了科学院、中国人民银行,有的则进入全国妇联、中国旅行社、高等院校。进入外交部工作的,一个是王毅,再一个是一张姓女生。
      20多年后的今天,他们分散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大都已是所在岗位的领头人。而王毅,是其中较为出类拔萃的一个。
      “笔头尤好”
      考入北京二外前,王毅曾在东北建设兵团做了8年战士。王毅的同学邱华盛介绍,在兵团时,王毅像其他北京青年一样,政治敏感,忧国忧民,对国家前途与个人命运都颇为忧虑。这期间,王毅读了很多文史书与外语书,掌握了极具功底的文史知识。王毅喜爱书法,毛笔字写得很好。
      邱华盛现在中国科学院工作,在考入二外前,在一家工厂上班5年。他与王毅同住一个宿舍,是上下铺。邱华盛介绍,在他们二班,王毅和他都是一般家庭出身,而其他同学,则多是“高干子弟”,有几位来自于外交官家庭。
      王毅的师友介绍,在二外期间,王毅善于思考,兴趣广泛,对国内国际大事都很关心。他擅长写作,“笔头尤好。”
      北京律师王小平是王毅当年的同班同学,他说:“王毅在‘文革’期间被耽误的时间比较长,在兵团时学习条件不好,年龄又大,从学外语方面讲,他的条件并不好。王毅文笔很好,经受过社会磨练,阅历丰富,如果搞写作,具备很好的条件。”
      王小平介绍,当时王毅已经非常“成熟”,相貌端庄,举止稳重,与众不同,在这方面明显超过了其他同学。令王小平印象深刻的是,一次,班上举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会,在同学们的发言中,王毅的见解尤为成熟。
      在王小平的印象里,王毅的毕业论文写了两篇,一篇是把中国历史与日本历史相比较,一篇则是写日本语言和中国朦胧诗的比较。王小平说:“他的视野不仅仅在日语专业上。据说当时老师都没办法对他的这两篇文章进行评判。”
      秦明吾教授说,王毅的毕业论文质量非常高,中国日语界有个刊物叫《日语学习与研究》,是一份核心学术期刊,当时还是一个学生的王毅,把他的论文投到那里,结果被刊发了。秦老师说:“就我所知,学生能在这个杂志上发表文章,直到今天还是很少的。王毅的论文被发表,使老师们印象深刻。”
      外交部是个极其看重“笔头”的部门。王毅在这方面的特长在这里得到了发挥。王小平回忆,1980年代,胡耀邦任总书记后第一次访问日本,当时王毅还是外交部亚洲司日本处的一个科员。胡耀邦在日本某场合的一个讲话稿要由王毅来起草。当时王小平戏问王毅在外交部“干什么活”,王毅说经常给领导起草这类稿子,王小平开玩笑说:“你成天写这种官样文章多没意思啊!”但是这个讲话稿,被王毅写出了名堂。
      一般情况下,由工作人员起草的稿子,要一级级由上级部门来修改,最后递到部长那里,由部长定了后,才被交到胡耀邦那里。胡耀邦是个对工作极度负责的人,据说外交部送到他手里的稿子,返回来时总会被他修改得“一片红”。但由王毅起草的这个讲话稿,返回来时,胡耀邦只修改了两处。
      “这是罕见的。”王小平说,“我们还听说,胡耀邦在这个稿子上写了个批语:‘此稿写得很好!’”
      19年,从科员到副外长
      王小平说,他曾为王毅设计过毕业后的发展路径,但是,王毅后来的选择,令他意外。
      在王小平看来,二外时期的王毅已很有头脑,主见极强,不随大流,对政治问题理解很深,见识广,文采斐然,综合素质很强。
      因此,王小平判定:王毅毕业后肯定要做干部,而且要做那种能自己说了算的干部。
      王小平说。当时有部描写厂长的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在社会上极具影响,那时候,“文革”结束不久,很多部门仍是要绝对服从上级的,缺乏自主性,但是,一些工厂已经开始实行“厂长负责制”,厂长拥有了自主权,能使企业按厂长意图发展。因此,王小平就给王毅设计:王毅毕业后应去做厂长这种角色。
      1982年,王毅毕业后入外交部亚洲司做了一名科员。这大大出乎王小平的意料。王小平出身于外交官家庭,深谙外交部情况。他告诉记者:“外交部是个要求绝对服从的单位。我认为,王毅进外交部,会把他的才干埋没了,当时我觉得很可惜!”
      令王小平再次感到意外的是,在外交部,王毅还是脱颖而出,成了外交部“升”得极快的一个官员,数年后,其职位甚至已经超过先于他进入外交部的65、66届的毕业生了。根据公开的资料,从科员到副部长,他只用了19年时间,所经历的每个职位几乎都创下了“外交部该职位最年轻的纪录”。
      外交部一接近王毅的工作人员说:“在外交部,王毅部长一直是很有名的!”
      从北京知青,到外语学院高材生;从外交部笔杆子,到承担重任的大使;从沟通两岸的国台办主任,到代表国家发声的外交部长……他的每一次亮相都牵动着国际社会的神经,他是国家的外交部长,站在国际舞台之上展示着中国形象,而他开启的新外交时代,国人也同样拭目以待。

    推荐访问:国民 王毅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