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的政治变迁

    时间:2021-06-28 12:02:4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十年有余,但其余波仍在影响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变迁。与20世纪初的“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相比,21世纪的这场大衰退(the Great Recession)之后,经济、政治秩序的恢复远没有当初那么强劲。对于经济学家和决策者而言,他们试图寻找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规律和原因,希望借助金融手段特别是金融监管,防控经济危机再次爆发的可能。然而,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并未减弱,并成为国际社会上一系列混乱动荡的根源,比如欧洲极右翼政党的兴盛、美国“特朗普主义”掀起的风波,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反全球化浪潮。西方学界对金融危机的后续效应也有诸多富有卓识的洞见,因此本文将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政治的变迁。
      全球化:逆转,还是重置?
      当人类经济出现交往,地区性的合作和全球性的合作就发生了。在金融危机到来之前,全球化可以说达到了顶峰,在1951年到2008年间,贸易增长的速度要快于全球经济增速,外国直接投资和跨境投资以及贷款也比全球产出增加的更快,为此,经济学家们大肆鼓吹优先进行全球化、自由贸易和资本的流动。[1]此外,金融危机本身也是全球化的,由美国的次级信贷问题冲击到全球的股市,进而打击到了美国和欧洲的实体经济部门。二战后各国的经济的联系有多紧密,遭受打击的程度就有多深,一时间几乎所有国家的经济增长都陷入缓慢的境地。[2]同时,金融危机的全球化还体现在应对措施的全球化上,解决金融危机依靠一个国际性的监管机构,不仅要对各国政府负责,更要能够提供行之有效的国家间协调机制,缓解金融风险的全球化。
      然而,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化出现了一个回落,经济学家开始重新审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由此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第一,金融危机作为“逆全球化”的起点。
      有学者以历史的眼光回溯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提出金融危机吹响了“逆全球化”号角的论断,而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美债危机则是由2007年之前“全球化失衡”造成的。[3]根据学者沃尔顿·拜罗(Walden Bello)的观点,逆全球化指的是世界各特定主体(通常是民族国家)之间相互依存和一体化逐步衰减的过程,常用于描述各国经济贸易和投资下降的历史时期。[4]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最近五十多年中,全球商品和服务进口占GDP的比重大幅度攀升,在2008年到达峰值,随后由于金融危机迅速下滑并于2009年到达谷底,其后有一定反弹但最近几年又走入下行的轨道(图1)。[5]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危机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严重威胁了国际贸易与投资自由,据统计,2008年11月到2017年6月间,二十国集团(G20)中的19个成员国总计出台了6616项贸易和投资限制措施,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措施仅为2254项。[6]
      各国出台这些举措也是有原因的,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等的研究,在全球化时代,金融全球化导致国际间经济交往的两极分化,一些国家经常出现大量财政赤字,比如在中东欧一些经济体中,在外部融资便利的情形下,其负债水平会迅速上升;而另一些国家则有大量的盈余。[7]另有学者注意到,发达经济体的外部资产和增长的速度都高于新兴市场。[8]
      换言之,在全球化进程中,各国享受到的实际收益是不平等的,不同国家之间贫富差距的扩大导致了政治矛盾,在应对金融危机时,部分国家开始反思全球化的意义,并放缓加入世界性、區域性贸易组织的脚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进全球化的意愿也在减弱,比如特朗普的“美国优先”主义战略,英国在2016年以全民公投的方式退出欧盟,以及在欧洲甚嚣尘上的“反移民”浪潮,种种迹象似乎显示了反全球化的力量在不断积累。
      第二,金融危机后全球化进入了调适期。
      大部分学者仍旧认为当今世界所谓“全球化的回退”,事实上是全球化进入了新一轮的调整期,而非全球化的全面衰落。从历时的角度来看,全球化本身就有周期性的波动。[9]根据丹麦经济学家贝赫爱克(Bergeijk) 的观察,在历次经济危机中,全球贸易都经历了一个低落的时期。[10]而二战后这一轮的全球化风潮却是建立在全球两大阵营的分裂时期,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各自形成自己独立的经济共同体,在内部国家间实现优惠,同时以意识形态进行捆绑,对外实行封锁和破坏。冷战结束后,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展开,全球化得以迅猛发展。
      为什么很多学者认为这一轮金融危机不会导致全面的“逆全球化”?原因有三:
      一是“逆全球化”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对比冷战时期的贸易壁垒,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合作仍然在发展,全球整合的程度要比之前紧密很多。
      二是人们认为全球化涵盖政治、经济、观念等多个领域,而人类大家庭对于全球融合的大趋势都是持赞同的态度,一些国家或者群体可能会出于某些利益的考量反对全球化中特定的举措。但即便是退出TPP的特朗普,也没有全盘否定国际贸易谈判,事实上,他仍然在积极推动美国的出口;而退出巴黎协定的美国也依然没有放弃在清洁能源上的努力。全球化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于,美国和一些拥有巨额贸易顺差的国家要求重新进行一系列双边和多边的贸易谈判。
      三是因为作为全球化重要推动力量之一的科学技术,仍然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虽然美国在金融危机中遭受的创伤最为严重,但美国拥有主导世界未来贸易的主要产品,包括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这种情况下,全球布局仍然将围绕美国而展开。当然,美国呈现出来的疲软状态也是值得关注的,在这样的过程中,一些次级主导力量,例如日本、法国、德国,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国和俄罗斯),都可能在一定阶段超越美国成为主导这一轮全球化的核心力量。

    推荐访问:变迁 金融危机 政治 时代 全球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