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浅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

    时间:2021-06-26 12:00:5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多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指导方针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社会主义及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对我国建设的重大意义与可行性。
      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渗透在整个物质文明建设之中,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全党和全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它劳动者共同的长期任务。
      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提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多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的问题。1979年9月29日,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概念。1980年2月12日,胡耀邦《在剧本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告诉大家“十二大”将要修改的党章要写进“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3月23日,他在“科协十二大”的讲话中把“两个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统一的根本目的提出来。同年12月20日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把精神文明建设列为重要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建设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又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归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十大要点之一,并第一次把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概括为建设“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
      1982年4月,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讨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的会议上,作了题为《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的讲话,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必要保证”之一。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又把在全社会形成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振奋起积极的、向上的、进取的精神状态,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1986年9月28日,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这是我们党作出的第一个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但是限于当时改革开放刚开始不久,尚处于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因而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缺乏充分认识,对具体问题、具体做法还缺乏经验。
      1996年10月10日,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这个决议具有更强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对十年前《决议》的深化、创新和发展。
      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内容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两个文明”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指导方针和原则、基本内容和根本任务,以及加强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
      2.1 “两个文明”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2.1.1 “两个文明”的内涵
      文明,即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成果,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三个方面。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表现为人类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客观世界改变的同时,人们的主观世界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精神世界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科学、教育、文化方面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两个基本方面。
      2.1.2 “两个文明”的相互关系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建设是基础,只有搞好经济建设,才能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建设为精神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反过来,精神文明建设又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大巨轮。能否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
      2.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战略地位
      1986年《决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全党同志必须从这个总体布局的角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1996年《决议》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深化了两个方面:一是突破了从社会一般结构的内在联系上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的认识,然后从我国的宏观环境进行思考。不仅从国内情形进行思考,还从国际形势进行思考。不仅从横向进行思考,也从纵向进行思考。这一系列的变化也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进行的调整。二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现实挑战着手,有很强的针对性。我国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样一来就 很容易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决议》要求不仅物质要极大发展,也要求精神极大发展。
      这一系列的要求可以看出国家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并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而进行一系列调整。这一系列的认识成果,全面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2.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指导方针和原则
      社会主义精神的指导方针主要包括以下几层:
      2.3.1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方针。我党能成功建国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坚持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坚持让我们进行了改革开放,国家走向了富裕。
      2.3.2 “三个必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促进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十三大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对“三个必须”的深化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以经济建設为中心的前提下不忘精神文明建设。

    推荐访问:浅谈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理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