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以教材为衔接点拓宽阅读渠道

    时间:2021-06-18 16:02:4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关键词】课内外 拓展 阅读渠道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A-
      0033-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课外阅读的要求:“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课外阅读不是孤立普遍出现的个体,它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扩展,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探索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的相关方法。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文本,挖掘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通过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并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一、以文章题目为衔接点
      题目就是一篇文章的“文眼”,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让读者产生很多遐想,随之饶有兴趣地读下去。“文眼”是对文章主旨的提炼,让读者对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了然于心。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常紧扣文章的题目,引导学生质疑,然后抓住题目这个“点”进行拓展性阅读。如教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一课时,教师出示课题,引导学生重点理解题眼“绝”:“绝”字是什么意思?读了文章的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学生可能会问:“伯牙为谁而绝弦?为什么‘绝弦’?”学生的阅读兴趣由此被激发起来,教师顺势而导让学生学习课文,并向学生推荐漫画《吕氏春秋》,通过有趣的画面、精彩的故事、生动的情节阅读,感受古典名著的无穷魅力。教师还可以推荐收录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则故事的白话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让学生初步认识白话体小说,或是推荐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宋代王安石《伯牙》的诗歌,让学生体会听琴的乐趣以及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二、以阅读文本的作者为衔接点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者可谓名家荟萃,有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的作者,现代作家、教育家、编辑家叶圣陶,有中国当代文坛巨匠巴金,有世界文学童话的代表人物之一——安徒生,还有俄国短篇小说巨匠、著名剧作家契诃夫等。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选录教材中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作者,阅读其人物传记及其他相关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例如,教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凡卡》一课后,教师出示名家们对契诃夫的评价,如高尔基曾经说过:“这是一个独特的巨大天才,是那些在文学史上和在社会情绪中构成时代的作家中的一个。”列夫·托尔斯泰也给予契诃夫极高的评价,称他是“无与伦比的艺术家”,并说:“我撇开一切虚伪的客套肯定地说,从技巧上讲,他,契诃夫,远比我高明!”学生读了两位世界文学巨匠对契诃夫的评价后,纷纷惊呼起来。教师顺势而导:“看了评价,老师也感到非常吃惊,我非常想知道契诃夫是怎样‘构成时代’的,他的技巧又如何远比列夫·托尔斯泰高明。我们下次课将在这一单元的‘交流平台’进行交流探讨。”课后,学生们纷纷收集资料,阅读契诃夫的作品。在单元“交流平台”中,学生交流展示契诃夫的生平、创作道路、文学经历、更多名家对契诃夫的评价,阅读了契诃夫其他作品的读书笔记、感受等。这样教学,借助了作者这个“点”,点燃了学生们渴望阅读的火花,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加深他们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
      三、以课内阅读片段作衔接点
      中国青基会常务副理事长徐永光说:“让孩子们读好书,继承发扬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实际上也是给青少年以精神支柱。诵读古代经典诗文,同时也是在与历史上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对话。从小结交这样的朋友,接受这样的熏陶,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选入了我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中的精彩片段,比如《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等。教师要激起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教师在课内阅读教学中要因势利导,把片段阅读延伸到原著阅读,如在教学《草船借箭》和《景阳冈》时,引出了“三国”的众多风云人物和以宋江为首的108位梁山好汉;在教学《猴王出世》时,谈及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所要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在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时,对学生提出疑问:“凤辣子”王熙凤为何如此刁钻、张狂?林黛玉在贾府里为何如此小心翼翼?课内对名著片段的学习,学生了解并掌握了不同作家对人物细节描写的截然不同,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由片段衔接原著,既充实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扩大阅读量,延伸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名著节选的主要内容,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广博。
      四、以单元主题为衔接点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之一是:围绕专题组织、整合每组教材内容。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编写意图,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寻找到单元主题阅读的衔接点,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把握单元主题思想,领悟表达方法。比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的主题为“外国名著篇”,编排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课文,学生们通过学习课文,与文学大师进行交流,了解了中外文化背景的不同,感受到了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也激起了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教师在单元学习结束后,可以向学生推荐《窗边的小豆豆》《骑鹅旅行记(上·下)》《隐身人·时间机器》《屋顶上的小孩》《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等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名著。在单元《回顾·拓展》的交流学习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要求学生运用具体事例,介绍自己阅读的文学作品当中印象深刻的部分或人物,比较中外作品的差异,交流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这样教学,从一部作品拓展到一系列作品,突破了课内文本学习的局限,打通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通道,实现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衔接。
      五、多“点”组合搭建阅读空间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篇课文中往往蕴藏着多个拓展阅读的“点”,教师要围绕单元训练目标,把这些阅读点整合起来,为学生搭建起阅读的空间。例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学习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二是把握文章内容,学习写作方法,并学会运用。这个单元的开篇课文是《十六年前的回忆》,文章的主题、主要人物李大钊、文章写作方法都可以作为学生拓展阅读的“点”,教师把它们统筹起来,形成一个立体的阅读空间,并利用课内学习指导课外阅读,让课外阅读促进对课文的理解,更好地实现单元学习目标。比如,抓住文章主要人物李大钊这个“点”,教师在课前让学生读一读张先翱写的《李大钊的故事》,初步感受李大钊的人物形象。学生结合课文学习,激发了对李大钊的崇敬之情。教师抓住“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这个主题,运用课内阅读的方法,推荐学生阅读《小兵张嘎》《红日》《红岩》等革命题材小说,了解更多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加深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又如《十六年前的回忆》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抓住这个“点”,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匆匆》《顶碗少年》等文章,进一步体会首尾呼应写法的妙处,并引导学生运用这一写法,介绍阅读过的革命题材小说中的某个情节或某个人物,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慧眼去发现,准确把握文本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通过多“点”组合、搭建阅读空间,将文本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有机整合、互为融通,让学生在课内与课外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
      (责编 杨 春)

    推荐访问:衔接 拓宽 渠道 教材 阅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