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中原优秀家训的文化传承

    时间:2021-06-16 20:01:2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提高到相当的高度,其总体要求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仅仅二十字的乡村战略,却囊括了乡村的政治、经济,也包含了文化、生态内容,说明乡村振兴战略不仅包括政治经济层面,也包括文化建设层面。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乡村的经济建设也在飞速发展,农民生活日渐富裕。然而随着农民生活的富裕,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现象显现出来,凸显出乡村文化建设的滞后性。乡村文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家训家风则构成了乡村文化的主要成分,它涉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精神文化的多个领域。宏观层面上,继承优秀家训文化能够推进新时代文化广泛传播,有利于丰富村民的精神家园,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微观层面上,深入挖掘优秀家训文化能够促进村民个人素质的提高,乡村良好家庭教育的形成以及人际关系的良好沟通。如何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挖掘、弘扬和传承优秀家训文化,汲取家训文化的现代价值并将其融入乡村文化建设中是研究目的所在。从研究中原优秀家训入手,总结其家训文化的精华,如孝亲敬祖、睦邻友爱、忠孝廉洁和中庸合和的思想。展现中原地区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从而引导当代人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现代社会发展的营养元素,如从家训文化中汲取构建村民伦理道德的基石,吸收党员干部忠廉官风的养分。这些可以借助多渠道、多措施实施,同时也是构建家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优秀家训文化;传承;中原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9)03-0102-06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在漫长的中国社会发展中曾产生了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家庭、家族世代传承的精神基因。探讨传统家训文化对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特别是家庭生活的情况是很有必要的;懂得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处理家庭伦理关系和社会职业关系是有所裨益的;对坚持文化自信的建设,并为其提供丰富的养分和来源是重要的。
      一、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传统家训文化现状
      家训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驱力,内驱力的源泉是农民。只有农民的自身素养提高,乡村振兴战略才有发展的支撑动力。因为乡村发展不仅仅需要外部力量的推动,更主要的是来自身内部的动力,自身动力除了物质资源外,还需要精神文化素养。农村文化的发展是关系着农村社会现代化和中国社会现代化实现的关键,丰富的家训文化就是其不可或缺的精神养分,家训文化是乡村建设的软实力。
      家训文化蕴藏着巨大的文化潜力,它是农业文明时代的载体,是农耕社会的宝贵文化遗产。很大程度上,家训文化中的诸多思想及观念时至今日仍然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思想,乡村战略要求深挖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与人文精神,充分发扬其在凝聚人心和教化群众中的重要影响力,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族成员个人修养
      传统家训中许多内容要求自省。袁黄在《了凡四训》中提到“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明朝吴麟徵《家诫要言》提出“人品须从小做起,权宜苟且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即人品的修炼必须从小事做起,如果遇事只是权益苟且、欺诈虚伪,那么一生的人品就坏了。除了个人修身方面,在传统家训文化中还贯穿了中国古代伦理学的思想,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构建出儒家先贤理想中的人格特点。
      (二)家族成员为人处世
      宋人袁采在《袁氏世范》中講到“言忠信,行笃敬,乃圣人教人取重于乡曲之术。……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所谓信也。处事近厚,处心诚实,所谓笃。礼貌卑下,言辞谦恭,所谓敬也。”忠、信、笃、敬是袁采为家人在为人处世方面定下的四项规则,要求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做一个忠厚诚实、信守诺言的人,这会给自己带来终身受用的益处。庞尚鹏在《庞氏家训》中要求“处宗族、乡党、亲友,须言顺而气和。……人有不及,可以情恕。”即家族子弟和宗族、乡党相处时做到心平气和,宽以待人,要有容人之雅量,无疑是处世哲学的最高境界。
      (三)家族成员教育启蒙
      明朝许相卿所撰《许云邨贻谋》家训,收录他对家庭教育的思虑感想,提出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具体的教育方法,在饮食上要求“毋太保暖,宁稍饥寒,则肋骨坚凝,气岸精爽”;在礼仪上注重“及能言能行能食,时良知端倪发见,便防放逸”;在学习上遵守“知慧日长,须防诱溺,慎择严正童子师”。清朝孙奇逢在《孝友堂家训》中提出教育儿童的指导思想是端正启蒙教育,习惯养成自然,否则,启蒙教育不端正,坏习惯养成时就悔之已晚。因此,孙奇峰认为端正启蒙教育是家庭第一重要事。
      (四)家族成员治家理事
      《颜氏家训》认为治家和治国的理念相近,家庭是国家的缩小版,都要施行教化,父慈才会子孝,夫义而妇顺。治家之道讲究恰到好处,过宽过严都不合适,体现出中庸之道的思想。郑文融的《郑氏规范》家训中认为“立家之道,不可过刚,不可过柔,须适厥中”。在对待具体家庭事物时应有具体要求,如姚舜牧在《药言》中认为“凡议婚姻,当择其婿与妇之性行及家法何如,不可徒慕一时之富贵。盖婿妇性行良善,后来自有无限好处,不然,虽贵与富无益也”。这为今天现代人的择偶观提出有益指导。
      然而,传统家训文化在现代社会遇到了困境,如传统文化断层,不良之风盛行,功利主义凸显,甚至基督教流行乡村,这折射出诸多原因。
      首先,从社会层面讲,现代人对传统家训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出现偏差,即接收者对内容的接受度和满意度与之前的相比已有很大不同。具体表现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中产生和沿袭的价值观念未必适合现代社会,如传统家训中尊卑等级内容的体现,这是封建社会的统治特点。等级观念通过家训文化表现出来,制定者试图在家族范围内形成家训文化的代际传递,往往采取说教式和灌输式,在封建社会里这是正常的,但这与现代社会的诸多理念,如民主观念相背离。于是,造成传统家训文化在当今社会无法被民众完全认同。

    推荐访问:家训 中原 传承 优秀 文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