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大学生国家形象观教育的建构与意义分析

    时间:2021-06-15 08:01:4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国家形象观教育是依据新形势提出的新概念,其实质就是国情教育在新时期的表现,当代大学生是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主要施动者,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国家形象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新生;国家形象观;国家形象观教育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0)05-0059-03
      
      一、国家形象与国家形象观
      
      一般认为,国家形象是一国政府所追求的战略目标,是谋求国家战略利益的重要手段,但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科技文化实力的作用日益凸显,公民社会的日益形成,国家形象的塑造不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已日益成为一国国民对该国忠诚的义务了。可见,对于国家形象的宣传与研究,既是重视“软实力”研究的结果,也是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形象,是指存在于主体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外在面貌与内在特征的具体表现。国家形象代表性的定义是指“一国内外公众对国家综合实力、外显活力和未来发展前景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是该国自然、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历史、生态、国民、领袖等各个方面在公众头脑中反映后形成的总体印象、看法和态度。”国家形象观则是指对一国国家形象的具体认知与评估。
      
      二、国家形象观教育的含义
      
      国家形象观教育,是指以国家形象为基本内容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教育。国家形象观教育作为高校一种教学观念来实践,必须包括如下重要内容:
      
      1.国家形象观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必须明确的一点就是,国情教育是形势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是该国国情的重要体现。因此,国家形象观教育内含于国情教育之中,是在转型与崛起时期的中国这一大背景下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深化,是在新形势下对国情教育的合理拓展,是一个国家外在形象与内在品质的集中体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当前大学生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与定位分析
      国家形象的认知与定位是国家发展模式、方向、战略的集中展现,是国家形象的基点和核心。毫无疑问,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已经彻底颠覆了此前落后的形象,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平、正义、负责、合作”的国家开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的精英群体,他们对中国是否有一个全面、客观、清醒的认识尤其重要。大学生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和定位,应该围绕以下几点展开:第一,大学生对中国现代性的解读。解读当下中国社会转型当中的现代性,不能回避以下问题:一是中国的传统与现代的重叠性;二是中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兼容)性。第二,大学生对中国发展模式的评估。中国的经济成就是建立在外向型的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发展模式之上的,走的是一条高能耗、低附加值的发展道路,这种发展模式由于不可持续必须转型升级。全民学习科学发展观,应该是对这条发展路径的纠正,这表明中国正在致力于打造一条更加符合自身发展的创新型发展道路。大学生应该清楚地意识到科技文化创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因为这是中国强大的根本途径,是打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是国家软实力战略的重要环节。第三,大学生对中国社会现实的认知。如果大学生只看到社会表面的繁华或者只看到社会的不足,而对于转型时期存在的各种问题与机遇没有全面清楚的认知,那么他们就不能科学地认识当下的中国,就会对中国的国家形象产生误解与偏见。可见,上述三大问题,是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形象观的重要规制与载体。
      
      3.以重大事件为个案。分析外界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误读与大学生的反应和对策
      一个文明、富强、富有活力的中国形象已经展现在世界面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负责任和坚持国际道义的原则与立场的良好表现,已经使得中国积累了良好的形象资源。但问题是,世界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与解读,是否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西藏3·14事件、奥运火炬传递、汶川地震、新疆7·5事件以及青海玉树地震等在内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不但引起国内的关注与反应,而且还引起外国媒体对这些事件的报道与评价。外界对中国的认知与中国的实际形象事实上存在着巨大的偏差。产生这样的形象认知偏差的根源在哪里?大学生是否能够对这种偏差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判断?可见,从大学生群体的认知视角,着重分析他们对外界媒体和政界的中国国家形象观的认知与反应,引导他们理性爱国,自觉维护中国国家的良好形象,是极其重要,也是可行的。基于这个层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大学生面对歪曲与误解时往往带有极具感情色彩的表情符号,如愤怒、质疑、鄙视等,而且通常能够外化为具体的反击行为。例如,清华大学毕业生饶谨针对外媒对拉萨3·14事件的歪曲报道,立即着手创建网站进行纠错与抨击,取得良好的效果。事实上,在面对此类问题时,绝大部分大学生尤其是海外留学群体的价值取向也是明确的,能够同分裂、恐怖主义势力进行坚决斗争。国内外媒体不乏有此类的报道。如留学德国的博士生周坚将毁谤中国形象的德国主流杂志《明镜》周刊告上德国联邦宪法法院;留德华人H先生(化名)联系了同在慕尼黑的O先生、K先生以及另外两名华人勇闯分裂主义组织“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的德国慕尼黑总部,当面质疑揭穿热比娅等分裂分子的谎言。
      
      4.当前大学生展现与提升我国国家良好形象的可能途径与策略分析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知识精英,是最能够对我国国家形象产生重要影响的群体。这种影响主要包括两大区域:一是在国内,施动者主要是本土大学生知识精英群;一是在海外,施动者主要是海外留学生群。无论是本土大学生还是海外大学生,他们展现与提升国家良好形象的有效性途径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自身的良好素质与表现,塑造与体现国家的良好形象;二是将民族大义、爱国热情转化为可以具体操作、符合自身发展的步骤与细节;三是利用媒体、网络等工具坚决同歪曲中国形象的言论作斗争;四是在面对重大的国际危机与灾难时,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具有世界眼光、国际胸襟与人道主义精神,充分运用自身的观念、原则与行为真正支撑起中国的大国责任;五是积极参与对外文化交流,自觉地将自身定位为“国家形象大使”,既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又要将中国开放、文明、繁荣的形象带给外界,等等。
      
      5.加强大学生国家形象观教育的路径选择分析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形象观教育,其有效性路径应包括:第一,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与政策》以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相关教学内容开辟专题讲座,向大学生系统的分析外界如何看待中国、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以及如何改正这种误读与歪曲等。这些教学内容为爱国主义教育增添了新的

    推荐访问:建构 意义 形象 大学生 国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