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试论对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与指导

    时间:2021-06-15 08:01:2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近年来随着对就业问题的普遍关注,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与指导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我校的实际分析了我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现状及影响就业的因素,进而分析了我校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就业指导与服务的措施。我校“寒梅飘香工程”、就业困难群体专项心理辅导等针对困难群体就业的专项工作也已经启动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服务与指导
      
      一、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现状
      
      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主要是指学校中一部分大学生在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毕业生中的困难群体主要包括: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女大学生;身心存在缺陷的大学生及学业成绩差、专业能力低以及在校期间曾受纪律处分的毕业生。2010届毕业生中,我校本专科毕业生总数为6489人,其中困难学生数有2984人,困难毕业生数的比例为46%①,形势相当严峻。
      1.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
      这部分学生占我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一大部分,而且逐年呈上升趋势。家庭生活困难、经济拮据是他们的共同特征。由于我校是农林院校,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他们要么为了学费使家庭负债累累——“因学更贫”,要么靠贷款完成学业,自身背负着银行的债务,因而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这些毕业生往往缺乏就业所需的必要经费,为节约求职和面试的各项开支,不得不放弃一些求职机会。经济原因使这部分毕业生在求职中居于困难处境,同时也加剧了这部分贫困生的焦虑、自卑、困惑等心理。而且,越是家庭经济困难其人脉关系等社会资源相对越匮乏导致这部分群体往往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2.受就业性别歧视的女毕业生
      尽管《劳动法》明确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但男女不平等现象在就业市场上普遍存在。如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广告中直接打出“本单位只招男生”的明确标示,有些单位虽没直接打出类似的旗号,但在实际招聘过程中,往往首选的是男生而非女生。男女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遭遇不平等的境况是司空见惯的,因性别因素导致部分女毕业生成为就业队伍中的困难群体。求职时四处碰壁和受挫,常使一部分女毕业生逐渐丧失求职的勇气,或者表现为对就业体制的愤恨和不满,同时也丧失了部分就业良机。
      3.身心存在缺陷的毕业生
      身心存在缺陷的毕业生一部分是身体有残疾、体弱多病的毕业生。这些毕业生缺乏自信,担心受用人单位轻视和排挤,往往瞻前顾后、缩手缩脚,承受着比其他人更大的就业压力;另一部分是心理素质差、性格孤僻、存在自卑等心理疾病的大学毕业生。由于心理问题这部分学生承受不起毕业前在求职、就业、情感等方面的挫折和失败,在经受挫折后,容易产生对前途和命运的悲观情绪,甚至有“天下之大,竟没我容身之处”的痛苦。求职时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少数毕业生失落、自卑,精神压抑,心理负担沉重。
      4.学业成绩差、专业能力低以及在校期间曾受纪律处分的毕业生
      毕业生群体中有一部分学生学业成绩差,补考科目多,甚至不能按时毕业或获得学位;也有部分成绩差的学生即使毕业前勉强通过补考,但因专业能力低,综合素质不高,求职时缺乏自信心,明显处于困难处境。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因触犯学校规章制度受校规校纪处理,在处分后又对错误认识不够深刻或心理调整不到位,容易背上思想包袱,尤其在毕业前担心曾受过处分而被用人单位另眼相看影响前程。故而对前途忧心忡忡,不敢直面招聘单位,往往错失就业机会。
      
      二、影响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的因素
      
      1.整个就业市场不容乐观
      我国是第一人口大国,劳动力大国,劳动力总量长期供大于求。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人口超过2000万,在经济增长8%-10%的条件下,每年能提供的就业岗位约为800万-1000万个,这就意味着美男有1000多万的就业缺口。另外,农村还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加之产业的不断发展升级,进一步替代劳动力需求,因而就业问题将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产期存在的重大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我国原本就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外资企业、跨国公司以及国内的一些企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业务萎缩、用工需求减少的情况,这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的直接影响。国内国际形势的压力,使得更多的毕业生争夺有限的就业岗位,没有多少优势的困难毕业生必然就业前景更是不容乐观。
      2.学校扩招
      高校扩招,一方面使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转向“大众教育”,招收人数大幅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加。2008年全国毕业生为559万人,2009年为611万人,2010年高达620万人。学校毕业生的增加以及就业岗位的减少,使得未来几年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学校的扩招另一方面也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使得很多专业与市场不相衔接,这就造成了就业学生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而更多的所谓“冷门”专业需要的设施资源较少,学费较低,也是困难学生居多的地方。这些无疑也加重了困难学生的就业。
      3.困难毕业生自身就业观念偏差
      由于家庭或传统观念的束缚,一些经济困难大学生认为自己是“草窝里飞出来的金凤凰”,考上大学就是为了“跳出农门”,光宗耀祖。上学期间已经给家庭或者自己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甚至是债务,迫使他们在找工作时抱着“三大”、“三个一点”的观念,即希望到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工作,要求工资高一点、工作轻松一点、生活舒适一点。“要面子、怕风险、求稳定”的择业观念使他们不愿意下基层、到农村、更不愿意到偏远的地区从事艰苦的行业。他们只将求职盲目放到大中城市的高收入岗位。但实际情况是困难毕业生在大中城市求职成功的比例明显低于非困难学生。从职业稳定性方面看,非经济困难生要求较低,他们更加偏向到机制比较灵活的外企,而经济困难学生经济状况不佳,更倾向于到比较稳定的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他们很少“先就业,后择业”,往往出现“有业不就”的现象。更有急于脱贫者,盲目发展创办公司或参加各种传销、直销活动,结果颗粒无收、负债累累,有的甚至误入歧途、铤而走险,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与指导
      
      从对高校困难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就业因素的分析,现阶段,对我校困难的学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要从实际出发,更好的利用我校属农林院校的机会,让更多的困难学生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响应国家号召,认识国家对学生就业的有力政策,到西部、基层等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在西部及基层广袤的土地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一)思政教育贴近困难学生,为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思政教育也应有针对性的关注困难群体。从入学开始对困难学生应着重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经济困难大学生热爱所学专业,专注提升自己专业技能,突出心理素质教育和抗挫折教育,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减少因经济上贫困带来悲观、自卑、消极的心理影响,培养艰苦奋斗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以积极主动的良好心态参与竞争。
      指导老师要更多的关注困难群体,让他们对就业树立信心。以座谈或者个别谈心的方式使学生明白:大学期间要练好“内功”,增强就业能力和本领。“有实力才有魅力”。完善的知识储备,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是走向职场的必备条件。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不断的完善自己,刻苦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的同时,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主动找单位实习,增加社会经历,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要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团结互助,勇于创新等良好的个人品质。相信付出才会有回报,大学的努力会成为以后就业的砝码。

    推荐访问:高校毕业生 试论 就业服务 群体 困难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