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新疆南疆农村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制探讨

    时间:2021-06-13 00:01:4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新疆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典型地区之一,南疆农村地区尤为如此。通过对应急管理机制内涵的分析,对南疆农村地区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完善南疆农村地区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制的对策。
      Abstract: Xinjiang is one of the typical areas prone to natural disasters in China, especially in rural areas in southern Xinjia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mechanism, the main problem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mechanisms for sudden natural disasters in rural areas of southern Xinjiang were discussed,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improving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sudden natural disasters.
      关键词: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制;新疆南疆
      Key words: natural disasters;emergency management mechanism;southern Xinjiang
      中图分类号:U4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8-0249-03
      0 引言
      新疆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典型地区之一。新疆南疆位于天山以南,喀喇昆仑山以北,自然地理环境复杂,不仅有绿洲、草甸等适宜人类生存的地貌,更有沙漠、戈壁、裸岩和高山冰雪等特殊地貌,生态环境脆弱,对人类活动的反应敏感,较易突发各类自然灾害。频发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造成了巨大危害和损失。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影响南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2011年入春以后,南疆盆地多条河流超过警戒流量,局部地区发生历史罕见的融雪混合性洪水、泥石流灾害等。进入5月以后,南疆大部地区又出现低温阴雨、风雹、沙尘暴等灾害。各类自然灾害已造成新疆79.6万人受灾,转移安置9692人,死亡4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2.15万公顷,倒损房屋2.71万间。”①“2012年新疆先后出现地震、洪涝、风雹、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及干旱等自然灾害。受灾人口249.2万人,因灾死亡57人,失踪10人,紧急转移安置13.89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3.5万公顷,其中绝收面积18.7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1.7亿元。”②2013年,新疆频发冰雹、暴雨、大风、洪涝等重大自然灾害,造成棉花、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受损严重。”③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加强应急管理,采取积极举措,抗击灾害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因此,探讨当前南疆农村地区政府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政府的应急管理效率,对维护南疆社会稳定,维护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制的内涵
      对于应急管理机制的内涵,有学者将其定义为“‘在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全过程中,采取的各种制度化、程序化的应急管理方法与措施’,并认为其具有固化性、规范性、累积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特点。”④因此,从这一解读而言,我们认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制是指在突发自然灾害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政府及其他公共管理机构为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采取的各种制度化、程序化的应急管理方法与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监测预警机制 监测预警机制是根据某种灾害演变的规律,应急管理主体使用科学的方法,对灾害的产生、发展进行监测,并在分析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做出预测,做好充分预防准备,提前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或消除不利后果的活动。当灾害发生时,根据灾害级别的不同而启动与其相应的应急预案。建立监测预警机制,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对自然灾害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可能涉及到的领域进行准确的预判,将灾害扼杀于萌芽状态,是避免和降低自然灾害给人们正常生产、生活带来的威胁与损害最有效的手段。
      1.2 信息报告机制 信息发布与信息上报是地方政府对信息反应能力的体现之一。目前,我国县级政府实行的信息报告机制是分级上报,具体分为初报、续报、核报。①初报。本行政区域内发生自然灾害,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在灾害发生后的2小时内,向地(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报告(含分乡镇数据)。对于造成1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房屋大量倒塌、农田大面积受灾等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在灾害发生后的2小时内,同时上报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民政部。②续报。灾情稳定前,省、地(市)、县三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均须执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每日9时之前将最新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向地(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上报。③核报。灾情稳定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组织力量,全面开展灾情核定工作,并逐级上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在5日内核定灾情和救灾工作数据向地(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报告。政府信息获取能力与渠道关系到地方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主动性与有效性。
      1.3 响应处置机制 响应处置机制一般包括三方面:决策机制、指挥协调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目前,各级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决策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收集决策信息、弄清灾害状况及程度、制定决策方案、执行决策方案、检查执行情况、反馈各种信息等。灾情发生后,各级政府实行的指挥协调机制主要包括:发布预警通知——激活应急预案——建立或启动应急指挥中心——召集与分派工作组深入现场指导工作——召开新闻发布会等。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是应对突发事件不可或缺的力量,各级政府采取的社会动员措施包括:进行宣传、组织捐赠活动、公布捐赠信息等。除此之外,在灾区,政府也积极动员,进行宣传教育,指导灾民开展自救、互救等。

    推荐访问:南疆 新疆 自然灾害 管理机制 应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