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高校群体性事件规范化应对策略探究

    时间:2021-06-05 00:03:0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高校群体性事件作为群体性事件的一种,具有事件持续时间不会太长、个体易受从众心理影响、群体行为具有非暴力性和网络化趋势在不断加强等特征。当前高校在应对群体性事件时,通过重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各类组织作用、全面构建高效处置体系、积极控制事件发展趋势等传统办法。这些方法虽然可行,但在“稳定压倒一切”的心态下,并不能彻底、有效解决问题,在当前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还需要寻求法制化途径,将应对策略规范化。对此,高校应该在明确群体性事件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切实有效维护师生权益、依法进行调查取证工作和严格追究相关主体责任。
      关键词:高校;群体性事件;应对策略;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08-0274-03
      作者简介:何广材(1986-),男,汉族,广东大埔人,硕士,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助教,研究方向:民商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地,也是前沿思想的活跃地,自然被视为关乎社会稳定的敏感区域。当前,由于受到国内外政治形势、社会矛盾和学校管理等因素的影响,高校群体性事件无法避免,容易对教育教学秩序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总结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特征,并结合实际状况探索规范化的应对策略势在必行。
      一、高校群体性事件概念及特征
      高校群体性事件指的是由高校师生员工参与组成的群体,为了表达诉求、争取利益、发泄不满、制造影响等目的,通过集体上访、集中聚会、阻塞交通、围堵党政机关或学校行政部门、静坐请愿、聚众闹事等方式,对学校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秩序造成影响的群体行为。
      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区域,是各种社会思潮和社会矛盾的汇集地,相应地,在这个区域里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笔者认为,高校群体性事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事件持续时间不会太长
      随着技术的发展,高校师生员工获取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且对时事政治具有一定的敏锐性。他们对国内外形势、国家经济建设、社会治安状况和劳动收入分配等问题都形成了自己的看法,思想活跃,忧国忧民。但与此同时,他们自身还在承受着较大的生活、学习、就业、升职等压力,这些压力迫使他们身心长期受到压抑,一旦有了合适的环境,这种压力就会爆发出来,从而形成了高校群体性事件。
      居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高校里只要存在一个热点事件和一种情绪化意见,就有可能引发高校群体性事件。毕竟在平时无法得以解决的理想和现实间的落差等问题,一旦出现了发泄的机会,便会在群体性事件中爆发出来。当然,这种爆发属于主体责任分散的集中爆发,注定了高校群体性事件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实践也表明,当群体压力得到发泄之后,参与人员一哄而散,群体性事件很快就会平静下来。
      (二)个体易受从众心理影响
      在高校群体性事件中,大多数参与者一开始并不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基本上都是持观望的态度,或者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他们往往只看到了事件本身,并没有深入地了解事件原因,更没有积极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这种情况下,当他们感觉到自身行为与群体行为不相一致时,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要向群体行为靠拢的想法,在这个时候,只要有策划者进行鼓动,他们很容易就受到了从众心理的影响,从观望者转化成了参与者,参与到了高校群体性事件中来。
      (三)群体行为具有非暴力性
      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并不是对学校有着深仇大恨,虽然偶尔会出现打砸、破坏公共设施等极端做法,那也只是他们在承受巨大的生活、学习、就业、升职等压力下,逐步失去了平时应有的辨别力和控制力,一旦受到不公平待遇或感觉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时,就会产生情绪化的行为,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不断模仿,甚至升级。
      虽然部分参与者的手段比较激进,但是态度还能保持理智,毕竟他们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综合素质相对较高,他们也明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能过分。因此,高校群体性事件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破坏的后果,也不会形成特别恶劣的社会影响。
      (四)网络化趋势在不断加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论坛、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不断出现,高校师生员工能够迅速了解并掌握这些前沿技术,成为了新媒体时代的主体。但由于网络具有随意性、隐蔽性等特点,部分高校师生员工会通过网络发泄自己对学校、政府和社会的不满,甚至利用网络动员和组织群体性事件。
      大学生由于长期活动在象牙塔里面,没有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对某些问题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当认识出现偏差时,他们又没有及时和他人进行交流,却在不受约束的网络上肆意宣泄情绪。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他人,参与者本身也还会被他人影响,特别容易感染网络中的其他非理性情绪,一旦这种情绪在内心潜伏并聚积到了一定程度,就容易形成从虚拟空间到现实空间的群体性事件。
      二、高校群体性事件的传统应对策略
      近年来,高校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引起了师生员工们的情绪动荡,甚至造成生命财产损失,更是影响了高校稳定及社会和谐。据笔者调查,高校在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时,通常采用以下策略:
      (一)重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师生员工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学习做事能力,更要学会做人道理,健康、稳定的思想意识形态是保证高校师生理性行为的基础和前提。高校重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组织生活、主题活动、专题会议、谈心谈话等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培育师生员工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健康向上的思想意识,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同时,心理咨询中心定期进行群体性心理辅导讲座和个体心理咨询,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师生员工进行心理疏导。
      (二)充分发挥各类组织作用
      党团组织、班委会、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共同构建了现代大学的学生组织体系,能够有效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管。在重视教学班级、淡化行政班级的今天,各类组织成员彼此更加了解生活和思想状态,能够及时发现并反馈组织成员的特殊情况,覆盖范围广泛且深入,是高校学生工作人员敏锐感知学生动态的重要抓手。所以,高校都会重视各类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及时预防各类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效掌控已经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的动态。

    推荐访问:探究 规范化 应对策略 高校 群体性事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