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考察及其经验

    时间:2021-06-03 16:03:0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注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建设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63(2008)04-0004-04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在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回顾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30年的光辉历程,从理论和实践上给予科学的总结,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转折,也是全面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进行了许多新的探索,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民主政治制度的恢复。一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文革”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文革”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才逐步恢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几次修改选举法,在县、乡两级实现了由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规定除政党、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外,选民或代表也可以联名提出代表候选人,并实行差额选举制;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省级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坚持按期召开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人民代表管理国家大事的权力;改进人民代表的视察办法,加强了对政府工作、法院工作和检察院工作的监督;扩大了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党务委员会在制定修改、解释法律等方面的职权,并设立各种专门委员会负责审议和拟定有关议案。通过以上措施,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82年,中共十二大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和“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连在一起,作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方针。同年颁布的新宪法用国家大法的形式,对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给予肯定。三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982年宪法规定了在城乡设立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实行群众自治。1986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发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规定了我国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各项民主管理制度。随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相继颁布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等项法律,对实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问题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与此同时,地方人大也制定和颁布了许多发展基层民主政治的地方性法规,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
      第二,社会主义法制的重建。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开始了由政策指导向法律规范的转化。1979年6月,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制定并通过了《刑法》、《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重要法律。随后,各地先后恢复了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撤消的人民检察院,从而恢复了公、检、法分工、配合、制约的执法体系。1979年9月,五届人大常委会十一次会议决定恢复1969年被撤消的国家司法部,由其主管全国司法行政工作。1980年1月,成立了中央政法委员会,加强对政法工作的领导。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它表明我国一部现代意义上的具有权威性的、为各族人民所认同的、对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重要意义的宪法诞生。在《宪法》的指导下,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使国家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
      第三,政治体制改革的启动。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作了《党和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由此,开始了初步改革和调整,如废除人民公社制建立乡镇体制,建立过渡性质的中央顾问委员会以废除领导职务的终身制,重新设立了中央书记处,取消中央主席职务改设总书记职务,恢复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实行党政分开的尝试,等等。十二大之后特别是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之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也逐步显现。1986年9月,中共中央成立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开始了总体方案的酝酿和设计。1987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七中全会原则同意了《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决定将这一设想的基本内容写入十三大报告中。1987年党的十三大在总结以往改革的经验教训基础上,规划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蓝图,把政治体制改革作为独立而紧迫的任务提到了议事日程,并提出重点是改革权力过分集中,特别是个人高度集权的体制。以十三大召开为标志,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步入了有目标、有步骤的全面配套改革阶段。这一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涉及到许多方面、许多领域,主要在党政分开、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干部人事制度等方面作了有力度的调整和改革。但改革的核心,还是直指我国政治体制的“总病根”,即权力过分集中,特别是领导者个人高度集权问题。
      
      二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事业和共产党执政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取得了丰硕成果。
      第一,加强政治制度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1989年12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就重大问题与各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的制度。1993年3月,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县级人大代表任期由每届3年修改为5年,并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作为国家意志确定下来。9月,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对法律实施情况检查监督的若干规定》,使人大的监督职能更富有实效。1995年2月,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以及《关于修改<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进一步完善了选举制度。同年,党中央转发了《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就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步骤等作了具体规定。1997年,十五大把

    推荐访问:改革开放以来 考察 经验 我国 民主政治建设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