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不怒自威”:中国导弹10年巨变

    时间:2021-05-25 20:01:4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10年巨变
      
      1984年,国庆35周年,中国第一次亮出了自己的导弹部队,尽管当时不少导弹是“裸身上阵”,而且相对落后,但那次带来的震撼是“从无到有”。
      1999年阅兵,二炮有4个导弹方阵亮相,第一方阵是东风某型号的地地常规导弹方队,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地地弹道式战役战术导弹,越野能力很强,作战反应快。第二方阵是东风某型导弹道式战役战术导弹方队,它的主人是我军第一支常规导弹旅。第三方阵是战略核导弹方队,核导弹与1984年相比,个头小多了,中国那时候已经掌握了核武器小型化的技术。第四方队是洲际导弹方队,当时展示的是最先研制成的地地远程核导弹,已经是国际先进水平。随后是各个军种的导弹部队展示。
      毫无疑问,今年国庆60周年阅兵的战术导弹和战略导弹方阵将是更为显要的亮相,可是,这次亮相将带来什么样的冲击还是未知数。解放军某部上校李文胜说:“10年后,我们的导弹变化更突出的是细节和性能的变化,比如战略导弹打击的精确性,突防的能力等等,可是这些变化,即使是一般水平的军事爱好者,也很难从转瞬即逝的电视屏幕上看出来。”
      李文胜分析这10年来的导弹技术的进步是巨大的,而且是整体性的进步:“首先是中国导弹的动力系统几乎全部由液体改为固态,这代表着质的进步,固体系统不仅体积小,运输方便,而且大大缩短了发射时间。”
      另一质变是,“中国的导弹在1999年展示的时候,只能说品种齐全,10年过去,我们的导弹射程衔接已经成体系了,而且核常兼备。射程体系的衔接的是巨大进步,1984年,我们还只有3000公里以下的中近程导弹,而短短的25年就做到了射程衔接,这样就使作战时指挥员可以非常自如地布置导弹体系”。
      还有些可以称质变的,外观却无从发现,例如导弹的信息化,“比如说某些型号的导弹增加了多弹头,某些型号的导弹从以往的攻击固定目标进展到了可以攻击移动目标,尤其是地舰导弹,现在能攻击移动的舰队,包括新式空地导弹——就像美国在第二次海湾战争中那种飞行员掌握的导弹,发射权在飞行员手中。这些变化需要详细的解说才能知晓。”
      
      10年变化的核心:能打、能防、会防
      
      也就是在1999年之后,第二次海湾战争,使世界各国的导弹战略发生了转折性变化。以往觉得杀伤力很强的导弹,现在可能没有用武之地,各国的导弹防御系统蓬勃发展,中国的导弹能突破他国的防护之网吗?
      《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指出,中国的战略导弹将增强在防护、快反、毁伤和精确打击能力。因此,国外的军事分析家纷纷说,中国将在某些或是全部的新型战略导弹上部署多弹头。
      多弹头和假弹头攻击对方导弹防护网的能力大大加强,因为对方的防护系统往往难以辨别哪个是真弹头。这是公认的战略导弹发展之道。
      事实上,中国在1999年之后一直在进行多弹头新型弹道导弹的发射,2005年的《简氏战略武器系统》就认为,中国未来的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也就是传说中的巨浪一2导弹可携带3~8枚分导式多弹头。
      中国导弹在发射上也形成了一个质的飞跃,“普遍改热发射为冷发射”——所谓热发射,就是要在地面就点火,那样就要求有一个无人的、要求很高的战略导弹发射场,而冷发射是腾空再点火,“可以在各个场地进行发射”。
      许多军事爱好者提到导弹的隐身技术,即加强导弹的攻破防护网的能力。李文胜说,中国导弹是否采用了这些技术还难确定,但是,中国导弹已经普遍采用了新型材料,“肯定包括反射小的材料”。
      这些突出的都是导弹的能打方面,但还需要能防和会防。美国《2005年中国军力报告》说,二炮将使用生存能力更强的道路机动某型导弹来代替老式导弹,这种机动系统能使导弹部队在更大、更广泛的范围内作战,而且道路机动系统使导弹更难被发现。
      与国外的导弹发展一样,据外电报道,中国导弹近年普遍运用了新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钢、新型钛金属。这些新材料的运用,即使是内行者也只能从运载的车辆上看出来,例如俄罗斯在最近的阅兵时展示他们的伊斯坎德尔导弹,装载在车辆中,箱体完全闭合,说明这种导弹的集成度很高,而且起竖能力很强。所以,外行人也许只看见一些箱体运过,但是内行就明白,如果天安门广场上走过了一批轻装甲一体式装运的闭合箱体的导弹,那就是说,我们也有越野能力很强大、抗打击能力很高的新弹道导弹了。
      新一代潜射弹道导弹是众人希望在天安门广场上看见的。潜艇装备的这种新型导弹始终没有在中国露面过,但《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似乎在为外界的猜测做注解:中国海军正在着眼建设一支多兵种合成的,具备核常双重作战手段的现代化海上作战力量,特别是近海战役的海上作战能力和核反击能力。
      
      新型战略下的导弹打击精度
      
      为什么说1999年第二次海湾战争改变了世界几大强国的导弹战略?业内专家寇立研解释说,过去衡量导弹性能的标准主要是射程,射程长的能在战争中占据主动位置。“可是第二次海湾战争一打,大家都愣了,美国从海上攻击,导弹打击精度非常高,伊拉克的导弹装备还没有使用就被美军销毁了很多。当时伊拉克的武器装备和常规作战战略和中、俄两国都是一种体系的,结果它的迅速失败引起了这两个导弹大国对导弹打击精度的深刻反思。”
      所以1999年之后,中国战略导弹的打击精度的提高,一直是国外媒体关注的重点,国外媒体分析称现在中国导弹的打击精度已经不超过几十米的范围。
      李文胜说,早在2002年《解放军报》就公开报道,某部千里机动挺进戈壁滩发射场,对某型号导弹发射,创造了该型号导弹准备时间最短、发射精度最高的纪录。
      《2004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指出,二炮通过加强导弹武器的改进和研发,提高导弹武器和指挥、通信、侦察等配套装备的信息化水平,导弹的效能明显增加,《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也说,二炮着眼于提升武器系统的信息化水平,以便提高常规导弹的精确打击能力。
      “这和这10年的信息化进步分不开的。那种庞大的并射装置,必须在不同的计算结果下调整角度,转向,现在中国普遍采用了平台式惯导的新计算方式,与国际保持一致”李文胜分析说。
      也难怪在导弹系统中需要那么多的数学人才,中国有若干导弹专家都是学数学出身的。中国和美国的导弹工作人员总数相当,都有20万之多。
      
      10年来“升天入海”的变化
      
      《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指出,经过10年建设,中国已经形成、了核、常兼备,固、流并存,射程衔接,战斗部种类配套的武器装备体系,装备有各种型号的核导弹和常规导弹,而国外媒体分析,近几年中国的常规导弹致力于系列化改造,已经装备有子母弹、杀爆弹,甚至云爆弹等大批专业化的战斗部。
      不过比起这些常规战术导弹,专家们更看中近些年来中国战略导弹“升天人海”的变化。
      按照李文胜的调查分析,1999年前,中国的弹道导弹基本上打击的还是地面固定目标,但是建立在这10年国家信息化基础上的变化是中国的导弹甚至可以打到大气层之外,美国《2007年中国军力报告》就说,中国成功发射了针对卫星的直接上升反射性导弹。除了防空导弹,该报告还声称中国正在使用其弹道导弹执行反航母和登陆作战的任务。
      寇立研说,中国的反舰导弹确实发展到了一定水准。而中国之所以发展反舰导弹,就是因为现实需要,比如台海危机就刺激了中国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发展。中国还出现了系列空舰导弹,原来放置在船上的导弹经过重新匹配仍可以放在歼击机中。
      李文胜说,中国这10年来还有一个填补空白的导弹技术的变化,那就是巡航导弹技术的发展。2005年,英国的《简氏导弹和火箭》报道,2004年9月,中国成功发射了一枚新型对地巡航导弹,并称该导弹为第二代远程战术巡航导弹,射程超过1500公里,可能装备有惯性导航/全球定位系统,另外还辅助有地形等高线绘图系统和数字式情景匹配的终端制导系统,使其圆概率误差值在10米以内。
      射程衔接齐全的导弹系统将是中国军力的最好证明。

    推荐访问:巨变 导弹 中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