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盆景一般的日本军事航空工业

    时间:2021-05-24 04:01:2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在钓鱼岛争端逐步升级的今天,中日两国军力对比问题一直引发热议。我们知道,军事航空工业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军事工业实力与综合国力,而军事航空工业一直是日本军事工业的重心。未来20年,日本军事航空发展计划雄心勃勃,在先进作战飞机研制计划(ATD-X)、多用途无人飞机计划等项目上将重点发力。对于日本军事航空工业发展的观察与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对日本打造世界军事航空强国的图谋形成更清晰的认识,对我国军事航空工业的发展也是有益借鉴。
      战后日本军事航空工业
      的发展脉络
      二战结束后,日本国内的军事航空工业受到国内经济条件和国际社会限制的双重影响,军事航空工业发展低调而缓慢。上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军事航空工业基础开始建立和完善,日本的军事航空工业也几乎是在同一时期重新起步,起初是在美国的有限允许下通过军机维修和引进美制喷气战机制造技术的方法拉动国内航空工业发展。
      受上世纪50年代末中苏交恶和薄弱工业基础限制,中国军事航空工业发展一度绕了弯路,而日本却借机加快超越。日本政府分别于1958年和1986年颁布与修订了《航空工业振兴法》,军事航空装备生产在防卫生产委员会和航空工业会的组织下进行,通过引进和仿制掌握了一定先进制造技术,军事航空工业基础也得到了极大巩固和发展,军用飞机工业占日本防务开支的大半以上。总的来说,70年代日本航空工业基础仍然比较薄弱,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受到《和平宪法》的限制,日本航空工业军事出口被禁,但民用航空技术的快速发展却在政府扶持和军事需求的牵引下,推动了军事航空工业的发展。凭借航空领域制造人力资源优势和美国提供的材料和技术,日本迅速完成了对美制F-104和F-4E喷气战斗机的引进和仿制,甚至通过引进部分结构和材料自行设计生产了T-2教练和F-1支援机,型号和技术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进入80年代后,部分日本航空工业企业已经积累了与国外航空工业企业合作开发的经验,从而将技术引进和自行研制结合起来,军事航空技术整体水平向国际水准靠拢。这里依然要提到美国在日本军事航空工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自几乎与美国F-15C/D同步接收F-15J重型战斗机后,日本更成为第一个装备高性能三代机的亚洲国家。
      而根据日美《防务合作指针》,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更是积极与美国 联合开发先进军事航空装备,以保持日美军事航空装备之间的兼容与互通性。其中亦不乏火箭冲压喷气发动机、先进混合推进等尖端技术。可以说在一段时期的引进先进技术形成的基础上,日本国内航空科研系统开始向高性能技术迈进,机身、机翼、航电与发动机零部件生产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90年代后期F-2战斗机的研制生产,标志着日本先进军用飞机的研制实力达到了新的高度。日本航空工业也形成了军民航空技术相互作用的良性格局,一方面民用电子技术和民用航空技术为军事航空产业提供先进技术,一方面作为主体发展的军事航空技术又带动了民用航空技术的发展。面对未来20年的关键时期,日本加快发展军事航空工业的雄心昭然若揭。
      一个真实的
      日本军事航空工业体系
      那么对于今天日本军事航空工业体系,究竟该有怎样的正确评价? 的确,在雄厚的国家工业基础上,日本军事航空工业整体实力强大,航空工业企业多达24家,配套供应企业则多达上百家,此外还包括日本政府和防卫厅下属及各院校在内的航空科研机构,目前形成了规模不大但比较完整的飞机、发动机和机载设备工业体系,涵盖了科研、设计、生产和维修各层面。但我们应该注意到,日本军事航空工业的发展一直高度依靠美国技术支援,独立研制能力和基础科研条件难以满足日本向下一代先进军用航空装备发展的要求,由此也暴露出日本军事航空工业体系的明显缺陷。
      首先,经验基础、政治压力和技术实力上的三重缺陷,使得日本至今还没有一架真正完全自行研制的高性能作战飞机。以目前日本根据美制F-16C为蓝本研制的F-2为例,在经历了重重困难后其性能还是难以满足自卫队要求。尽管其雷达系统、制造工艺和部分材料体现出了一定自研水平,但由于在军用高性能发动机领域存在空白,发动机也只能采用美制型号。显然,如果日本无法摆脱在政治和技术上对美国的高度依赖,将很难真正建立完全独立自主的高性能军用飞机研制生产能力,这和中国基础扎实、军事航空装备研制体系全面而独立的局面形成了鲜明对比。
      其次,日本军事航空工业在单项技术和工艺上拥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在航空装备精密加工、先进材料、航空电子技术和科研生产管理等领域构筑了传统优势,但先进军用飞机整体设计能力和综合技术水平上的不足,都使日本在军事航空整机产品方面乏善可陈,因此很少能看到从基础研究到最终整体产品实现的完整项目。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体现出日本军事航空科研体系缺乏朝综合产品有效转化的能力。
      再者,正是由于整体独立研制开发实力存在明显缺陷,使得无论是对军用航空装备还是民用产品而言,日本面对的都是日益狭小的国内外市场和由此带来的居高不下的研发生产成本。一个明显的例子在于,虽然日本借助C-X战术运输机和P-X反潜巡逻机的项目实现了军用大型机的换代,但在大飞机项目上的成果只体现在局部,整体后续投入难以为继,对外市场又面临西方垄断,可想而知受到如此巨大束缚的日本军事航空工业难以产生规模效益,未来发展道路不容乐观。
      最后一个问题可能更为严峻,即日本军事航空装备在保持频繁更新换代的同时,却鲜见在此基础上根据现实需求有效升级改进的举措。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基础实力的原地踏步和航空科研体系的逐步消耗,思想上的偏差也许会严重拖后日本军事航空工业的进取脚步。根据计划,日本面临下一代战斗机的研制和选型,但就目前开看,已经停产的F-15J已开始呈现被中国现役主力战斗机压制的态势,所谓自行研发的高性能F-2技术问题重重,寻求外购F-22的道路又一再受阻,对美制F-35的选择不仅要付出政治妥协,而且要极大阻碍国内军事航空工业的发展机遇,走不出美国这棵大树阴影的日本自主军事航空工业究竟出路在何?
      关于战争潜力
      众所周知,包括航空航天工业在内的日本军工企业科研生产实力都很强,特别是在日本政府修改与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后,不但将对日本更积极参与国际研发项目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将为日本国内军事航空工业带来更多资金保证,通过军事技术与制造能力的提升,更能保持日本在军事方面的国际竞争力。但对于日本航空工业来说,部分核心技术的缺失成为战时战斗机自给生产的最大障碍。目前,日本仅在机载雷达电子系统等其他方面基本可确保独立保障,发动机以及机载武器大部分依赖进口,显然这样的自给能力不足以应对持久战。
      责任编辑:王鑫邦

    推荐访问:日本 盆景 航空工业 军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