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社会治安状况评价指数体系的新探索

    时间:2021-05-18 08:00:4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社会治安状况评价指数是测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治安状况的标尺。通过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社会治安状况进行综合的评价,能使我们对社会治安状况有一个精确、科学的认识,从而能更好地为正确制定维护社会治安政策、策略作指导,为实现公正科学的判断社会治安状况提供标准和尺度。
      关键词:社会治安状况 社会治安状况评价 评价指数 体系研究
      
      一、社会治安状况评价指数的内涵特征
      (一)社会治安状况的涵义及评价
      社会治安状况,是当前社会治安表现的现状,它是一种客观的治安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社会治安状况是研究社会治安状况评价和社会治安状况评价指数体系的起点,因此,明确其含义对研究社会治安状况评价体系有重要意义。治安状况评价是社会发展水平评价的一部分,它是运用社会评价的基本原理,依据一定的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资料对治安秩序状况进行评估的活动,是人们科学认识和把握治安秩序状况的基本方法。要准确评价一个时期的社会治安状况,就必须开展治安评价。治安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目标和标准,通过系统地搜集有关治安的主要信息,准确地了解实际情况,通过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对治安情况作出价值判断的活动。社会治安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运用一定的方式和方法,通过考察社会治安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社会治安政策的效率、效能、效益以及价值等进行检测和评估,以判断社会治安政策的效果。
      (二)社会治安状况评价指数的内涵特征
      所谓“社会治安状况评价指数”就是衡量社会治安状况的客观指标数值,就是通过一定的统计方法,将不能直接相加(乘)的统计描述指标值转换为可以直接相加(乘)的统计指标值,并运用一定的方法,对综合评价的各指标根据其重要性的不同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最后求得综合评价值,然后根据其结果分析治安状况的水平。它由客观评价的社会安全指数和主观评价的居民心理安全指数两类组成。
      二、社会治安状况评价指数的构建原则
      选择适用的指标来构筑评价指数是保证评价效果的关键。社会治安状况评价指标的选取应能全面反映社会治安各方面的状况,系统性强。随着时代变化,社会治安问题会有新的内容,指标要能描述社会治安状况各方面的变化趋势,既反映当前社会治安各个方面的相互协调、作用,同时又能考虑未来。依照评价指数的建设要求,在构建评价指数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合理原则。社会治安状况影响因素多、因素间联系紧密,评价指标要能客观反映因素的本质、规律及其联系,考虑内、外因,能代表现实情况。评价方法要具有合理性,评价模型具有科学性,要有充足的依据。
      (二)层次结构原则。社会治安状况的影响因素重要程度不同,应准确区分各因素和各指标的层次关系,理顺相互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既反映社会治安状况整体评价情况,又要突出重点,具备代表性,分清主、次因素,尤其不遗漏任何对社会治安状况影响较大的因素。
      (三)一致可比原则。评价指标在针对不同地区的评价对象时,应保证涵义、方法、口径上的统一,以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可比和准确,能客观比较不同评价对象的情况。要适合不同时代的纵向比较,或同一时代不同国家的横向对比。
      (四)可操作性原则。社会治安状况评价指标应是简易性和复杂性的统一,要充分考虑数据取得和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序。既要保证指标体系能全面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内涵,又要有利于推广和应用,不能过于繁杂。评价体系的结构要尽可能简单,具体指标要通俗易懂,这样才能易于被公众所接受,从而使可持续发展成为一种全社会的行动。而且,具体指标应尽可能利用现有的统计资料及有关规范标准,以提高评价指标运用的可行性和权威性。
      三、社会治安状况评价指数的基本构架
      科学、合理的社会治安评价指数应是由若干个能客观反映社会治安动态发展规律、相互联系的指标项组合而成。从理论上讲,凡是表现和说明社会治安状况的指标,都属于可选择的范围。但作为一个评价体系,并非指标设置得越多越好。只有那些对反映治安总体现象最直接、关系最密切、量化条件最好的指标,才应选入评价体系。同时,作为评价体系,它应该处于能综合考察社会治安状况破坏力与控制力的动态平衡状态,是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的统一,并具有可计量性和可比较性的特征。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考察社会治安状况,在科学界定相关指标及设定分值分配的基础上,以破坏力指标(也称敏感性指标)为主体,控制力指标为支撑,同时引入公众安全感作为参考的一个能够相对客观地反映某一地区社会治安状况的指标体系。
      (一)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破坏力指标
      破坏力指标属于客观指标,又称显性指标,主要是指那些能够直接客观反映治安状况的指标。破坏力是危害社会治安的力量,是影响社会治安状况的基本因素。此指标群客观反映治安状况,又称治安状况指标群。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和最直接的还是违法犯罪案件的发案数量和质量。违法犯罪案件的多少与轻重,不仅从数量方面揭示了一定区域、一定时期内违法犯罪对社会治安秩序的危害程度,而且从质量方面反映了违法犯罪对社会治安秩序的破坏状况。仅将违法犯罪案件的发案数和发案率作为评估社会治安状况的唯一标准是不正确的,然而任何忽视违法犯罪的数量和质量这一重要依据去评估社会治安状况则更是错误的。
      破坏力指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A、刑事案件发案率。刑事案件发案率是指每年度依法侦查或确认的符合刑事案件构成标准的案件数与年平均人口的万分比。发案率比发案数更易于横向对比,具有更强的可比性和说服力,发案率可以考察各地刑事犯罪对社会治安的危害程度,目前在国际上普遍使用。
      B、八类暴力型案件占全部刑事案件比率。八类暴力型案件包括杀人、抢劫、伤害、强奸、放火、爆炸、劫持、绑架。这八类暴力型案件就是各类犯罪中对社会安全和群众安全感造成严重影响的案件,因此,在评价犯罪对城市治安造成的严重程度和影响大小时,引入八类暴力型案件比重来进行衡量。
      C、治安案件发案率。这类案件虽然违法的程度较低,但对社会的稳定却造成非常大的损害,尤其对市民和外来人员安全感的影响常常是不可估量的。在社会生活中,治安案件时有生,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治安案件对社会稳定、公安全感都能造成严重影响。
      D、交通事故死亡率。社会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直接危害民众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对民众心理往往产生巨大的冲击,也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平安。每年的交通安全事故会导致很多人丧生,交通事故对于人们安全感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辖区内每万人口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是反映社会治安的一个主要指标。
      E、“两抢一盗”发案率。抢劫、抢夺、盗窃案件严重影响了社会安全,同时也严重损害了城市形象,因此每万人口“两抢”和“一盗”发案率是反映治安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这些案件的发案频率高,已经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
      F、失业率。失业率是一个重要指标,失业会加剧贫困,贫困则可能导致犯罪增多,在考察违法犯罪对城市安全危害的同时,失业率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G、外来人口犯罪比重。人口的流动性,使得原有的社会控制力弱化。从外来人口犯罪占全部作案成员的比重大致可以看出,各区、市、县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控制的力度从一个方面也反映出该设区市社会面上治安管理的成效。

    推荐访问:社会治安 探索 状况 体系 指数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