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彩礼现象研究

    时间:2021-04-11 12:01:2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彩礼”作为一种民间习俗在我国普遍存在着。通过查阅书籍的方法对“彩礼”的产生及古今变化进行了解,并去南梁农场通过田野调查法对“彩礼”进行实地考察。并提出引发的社会问题及完善建议。
      关键词:彩礼;彩礼制度;彩礼习俗;高额彩礼
      “彩礼”是我国重要的婚嫁习俗文化,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彩礼”专指“订婚时男家送给女家的财物。”[1]其源远流长,深远持久。早在传说时代伏曦氏就以俪皮为礼,制娶嫁制度。随后各朝各代都以法律的形式将其各自规制,延传。到了信息时代发展的今天。女性得到解放,地位得到了相应提升。在男女关系平等的当今时代下。“彩礼”这一制度被新中国的法律制度废除,成为了民间的传统习俗。对于彩礼这一民族传统文化不仅是精神传承,还反映了其社会功能的变迁路径。从彩礼文化的发展轨迹回顾历史,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它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之前也是一种法律行为,更是一种文化行为。其具有影响婚姻制度关系,影响家庭经济发展关系,其自身也是传统文化习俗的一种,具有调节人们生活的作用。对于彩礼习俗的研究,近年来关于“彩礼”的相关内容重回法律的视野,“彩礼”作为一种民俗习惯也随着时代有了自我的发展,其价格变的高额,问题突出。因此在难料农场展开相关的调查研究是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通过田野调查法和收集资料法对南梁农场“彩礼”习俗进行调研。通过对实地调查,探讨“彩礼”对当地的价值意义所在。
      一、我国“彩礼”制度的演变
      (一)我国古代的彩礼制度
      《禮记·坊记》所言“非授币不交不亲。”
      “彩礼”是指男女订婚时男方给女方家赠送的财物。此现象一直是中华民族百姓关于谈婚论嫁延至千年的文化习俗。《通典·礼典十八》:“遂皇始有夫妇之道,伏曦氏制嫁娶,以俪皮为礼五帝驭时,娶妻必告父母,亲迎于庭,殷于堂,周制限男女之岁,定婚姻之时,亲迎于户,六礼之仪始备。”关于此种说法相传在伏羲时代人们以渔猎为生,已兽皮为贵,因此在结婚时男方要向女方送两张鹿皮,也就是俪皮之礼,这是我国关于嫁娶最早的婚礼习俗的开端。当然这些是发生在传说中的时代,真正有所记载是在西周。
      关于彩礼的记载是在西周婚姻制度里的“六礼”制度。“六礼”是西周礼制所规定的婚姻成立的六道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是男家请媒人到女家提亲,获准后备彩礼前去求婚;问名,是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生辰,卜于宗庙,请示吉凶;纳吉,是男家卜得吉兆后通知女家,决定订婚;纳征,又称纳币是男家送聘礼到女家;请期,是男家择定吉日为婚期,商请女家同意;亲迎,是新郎至女家迎娶。至此,“六礼”完毕,婚姻成立。这种婚姻实际上是包办买卖婚姻。西周的“六礼”对后世影响极大,中国古代的聘娶婚源于此。[2]到了唐代民族大融合之后的时代,结婚仍以“六礼”为必经程序,尤其是强调婚约和聘财,明代《大明律·户律》中婚姻门明确规定其时的结婚条件:“男女定婚之初,若有残疾、老幼、庶出、过房乞养者,务要两家明白通知,各从所愿,写立婚书,依礼聘嫁。”到了中华民国时期,此种形式还在延续,《中华民国民法》所规定订婚或结婚须有媒妁之婚书和收受聘礼彩礼方为有效。
      由此不难看出,关于彩礼这一文化习俗一直以国家法的形式随时间而延续下来,从传说的时代到具有史料记载的现代社会以前被各朝各代所保留,继承。一直以法律的形式进行强制规划,并深入人心,以习以为常的记忆和反映形成了人们深远持久的惯性思维。
      (二)当代“彩礼”的发展形势潮流
      直到现在社会主义法系时代,《婚姻法》废止了“彩礼”这项强制性规定。从法律层面讲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体现了保障人权自由和男女平等的价值理念。“彩礼”成了中国法制史里的一颗耀眼的星光一划而过,演变成现在社会的民风民俗。
      2003年关于法释(2003)19号最高人民法院适用《中国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使“彩礼”又回到了法律层面上来。“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通过新的法律规定使有关“彩礼”的问题又回到了现实当中,其实“彩礼”现象尽管是从国家的法学理念里剔除出去,但其已经形成了民间习俗,结婚都有讲究,女方家一定要收到礼金的。这样才算是完整的婚姻文化。然而通过“彩礼”也引发了一些“讲究”。如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存在“礼金”讲究“万紫千红一片绿”那就是一万张五元,一千张一百元,一片绿就是五十元一大把……这样就会引发一些问题,结婚随彩礼是可行的,但不能跟风,人和人是有差别的,当然收入也会有所不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这样的经济重负。还有就是中国人注重礼仪,对于彩礼是肯定要有的。交付彩礼外加上不能包办的婚姻或者没有注册登记的婚姻这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引发法律的重视,还有地区存在着以骗彩礼或者分配其对方房屋财产为由与其结婚并离婚等。都是法律管制的社会问题。对于法释(2003)19号最高法文件有效解决关于“彩礼”引发的事后问题,也使“彩礼”这一文化现象重新回归法律舞台。
      二、南梁农场“彩礼”现象的田野调查
      (一)走入南梁
      南梁农场位于银川北郊20公里处,全场人口8000多人,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丰富共8万多亩。由于地势高且处于平原地区昼夜温差较大,加上引入黄河水的灌溉,土地肥沃等优势。适宜种植粮食蔬菜以及枸杞作物。南梁农场属于西夏区的管辖范围。近些年也是生态移民计划的迁入点之一。
      在2018年4月27日的上午10点45分,我来到南梁做调查。三月份的天气,西北地区的草木还在枯萎中沉睡,少有些许的草木泛出了点点新绿。西北内陆尤其是黄土高原过后往西以北的天气,春天的沙尘从泥土中飘散,在空气中盘旋。出了银川城,我接近了南梁集镇,路过了用黄土磊建的房子,不过一人高的院墙,一排排挺拔而翠绿的杨树,还有流过黑色水体的河道。显然,这里很荒僻。临近南梁,你会发现土房子会慢慢的退出眼线,紧接着是一排排的铁皮易建房,旁边的农地里有着一簇簇的灌木,这就是宁夏五宝之一的枸杞苗。不一会就到了南梁的市集,所能看见的也就是纵横的两条路,横着的是主街道,道路两旁楼没有高过二楼,路旁的店面有维修家电,大型生活超市,几家小卖铺,几家面食馆子。路边还有几个座位的凉皮摊,几位中年妇女,还有饼子摊,是壮年的小伙所经营的。“水面初平云较低”这里云仿佛离我很近 蓝天如此澄澈,但这里缺水,严重的缺水。不一会,风卷残云,黄沙四起。我必须尽快去完成实习调研的任务,三月沙尘暴是西北常见的现象。我这次的研究任务是南梁平民百姓的彩礼问题。

    推荐访问:彩礼 现象 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