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新中国成立前土改运动的一个缩影

    时间:2021-03-24 12:09:1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纪实文学《十里店》对解放前土改运动的记述可以说是当时党所领导的土改运动的一个缩影。我们可以从十里店的土改中获得一些共性的东西,无论是各个阶层的心理波动和不同反应,还是土改运动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等等。
      【关键词】 解放前;土改;十里店
      
      加拿大人伊莎白·柯鲁克和英国人大卫·柯鲁克曾于1947年11月进入晋冀鲁豫解放区,参加了十里店(今河北省武安县十里店村)的土改运动,并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随后出版了《十里店(一)——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和《十里店(二)——中国一个村庄的群众运动》。这两本书讲述的是一些普通民众的事情,并且都是由亲身经历过这些事件的人来讲述的,这对于研究那一段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书中对共产党领导下的土改运动以及十里店农民在土改中的不同反应和心理变化都进行了详细、深刻的描述,里面所提到的土改运动的成绩和遇到的问题在其他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实际上可以说是当时土改运动的一个缩影。正如作者在书中所写的:“我们把十里店及其附近村庄看成一个小溪,那么,整个解放区就是一条大河,这小溪就是大河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十里店是一个缩影,她的这十年历史代表了中国革命万里长征的第一步!”[1]
      
      一、《十里店》中对土改运动的论述
      
      在伊莎白·柯鲁克和大卫·柯鲁克看来,土地改革“是一場激发农民破除久已养成的卑怯心理和改变附庸地位的斗争,奋起反抗长期压迫他们的人的斗争。”[2]由这一界定可以看出,作者对土改除了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进行客观叙述外,还关注它所引发的心理反应,这使我们可以更为完整而准确地把握土改以及由它带来的种种变化。
      (一)《十里店(一)——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中的论述
      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落后的村庄是如何成为革命堡垒的。这里的“革命”一词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村民协助八路军进行的抗日斗争,二是村里为推翻旧的地主——雇农制度而进行的土地革命。作者以纪实的形式将这两场革命运动描绘得极为生动而真切。在这里,我们主要看一下书中关于土改运动的描述。
      作者首先描述了日本侵略前夕十里店村地主统治下的土地、农民、家庭、家族等的一些基本情况。“20个最富裕的家庭,其土地平均每人近乎是中农家庭人头的2.5倍,或者近似为贫雇农家庭的7倍。那些家境十分贫困的人,其遭遇是:要么在饥荒年景饿死或被迫迁居;要么被贫穷逼得卖儿鬻女或者勒死自己的亲生孩子;要么因饥饿被迫加入军阀或土匪的部队;要么因交不起税款而被关押或者因还不清债务而失掉自己仅有的一点财产。”[3]这便是对当时十里店基本情况的概括性描述。除此之外的另一个情况是,“十里店姓王、姓傅和姓李的家庭占全村95%”[4],十里店被这几个主要家族分而治之。
      其次,作者描述了共产党、八路军来到十里店后所进行的各项活动。一是领导村民成立了民兵组织、妇女协会、合作社、农会等群众组织,并在村里成立了党支部,秘密吸收“机智勇敢、有所作为、感化力强”[5]的村民加入共产党;二是领导农会及贫雇农挖掘地主藏粮、清偿债务、组织互助组、发展合作社运动和妇女生产、开垦荒山等,在这一过程中,整个农民群众受到了各项改革的洗礼,并产生了一个全新的阶级——新中农。“这些人原来家境很寒微,有的甚至债台高筑,现在生活较殷实,他们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和村子里的一支主力军”[6];三是清理整顿党支部,实行民主选举,改组村政府,落实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和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再次,作者描述了封建主义的瓦解和民主改革的成就。他们主要从城乡联合斗争、查“黑地”、割封建尾巴、划阶级成分、挖防空洞、洗心革面、去除污垢等角度描述了苟延残喘的地主领导被一步步打倒的封建主义瓦解画面。伴随而来的是新土地制确立,“土地已从地主富农手中夺了过来,分给了贫农和中农。”[7]“由于各项改革的结果,村庄大约占总户数1/3的家庭已经从贫农和雇农的地位上升到了新中农。”[8]“地主富农现在所拥有的土地只是他们过去的1/6。在十里店靠剥削其他劳动力过活的人已经不存在了。”[9]此外,民主改革的新成就还包括观念、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变化,比如“一个家庭必须由家长管理和支配的封建思想观念正在逐步地被民主家庭新观念所取代,在这样的家庭里,常常举行会议讨论经费安排以及开展什么活动,如:家庭预算资金应拿多少出来购买一头驴或一台新播种机或一张犁;为了纺织,在棉花方面应该投入多少资金,或投入多少资金购买改进的纺线车和织布机;今年冬小麦应不应该种,玉米和棉花应种多少,……”“卖儿鬻女的现象不存在了。”[10]“宗族和家族委员会现在不再起什么作用了……崇拜祖先和关心老祖坟不再是村子中的普遍习俗了。”[11]等等。
      (二)《十里店(二)——中国一个村庄的群众运动》中的论述
      这本书是上一本的续篇,它主要叙述的是一支共产党工作队进驻十里店,指导那里进行土改复查和整党运动,这一运动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一些人仍然缺少土地的问题,全面贯彻土地法大纲以及教育党员,改进十里店党支部的党风。
      首先,工作队走访贫雇农以“了解他们的经济状况如何以及党的干部是怎样对待他们的;进一步向他们宣传土地法和共产党的政策,更重要的是发动那些还没有翻身的农民。”[12]与此同时,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工作分两个阶段也展开了:“第一个阶段要使他们看到自己有哪些错误,这些错误是怎样形成的,哪些严重,哪些不严重。第二个阶段,要改组党组织,执行土地法。”[13]“第一个阶段又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关门整党’,党员将和冷冰(引者注:工作队成员)在一起开13天的会;第二步是‘开门整党’,党支部开会要吸收群众参加。然后,党员和非党员群众将在一起解决问题,互帮互学。”[14]作者详细描述了评议党员的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党员心理上的波动。
      其次,划分阶级,将贫雇农组织起来,建立贫农团。划分阶级采用的是“自报公议,三榜定案”的方法,也就是“各人先在小会上自报家庭经济生活情况,由大家按规定的条件评议是什么阶级成分;然后张榜公布,让全村的人都知道;张榜以后大家再讨论,把大家同意的、不同意的都写出来,再出第二榜。大家对第二榜再提意见,绝大多数人都同意了,就定下来,出第三榜。三榜后有人还不同意,还可以提到人民法庭去裁决。”[15]对于这一过程,作者记录了许多人的发言、议论和意见,真实地再现了群众的参与热情以及共产党工作队的指导作用。
      再次,查窟窿找补丁,分配果实。找窟窿和补窟窿的实际工作,是由贫农团、农会和村政府的一个联席委员会领导群众进行的,工作队只是对此进行了指导。他们通过自报、公议、审核、征求意见等步骤较为圆满地完成了这个工作。
      
      二、十里店不同阶层的不同反应
      
      乡村社会本就不是一个团结融洽的共同体,其间存在着诸多矛盾和冲突。宗族之间的冲突、家族内部的纠葛、邻里之间的矛盾、多年相传的世仇、村庄之间的纷争,利益之争、权力之争、荣誉之争,都使传统乡村社会充满了裂痕。[16]这可以说是乡村社会阶级意识尚未萌发时的写照。其后,共产党及其领导进行的土地改革运动,使这一切发生了重大变化。正如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所指出的:“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17]这就意味着,共产党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同样要明确依靠力量和斗争对象,这也就决定了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对土改会有着不同的态度和反应。

    推荐访问:土改 缩影 新中国成立 运动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