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视角下解读《绿里奇迹》

    时间:2021-03-06 16:02:5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斯蒂芬·金作为美国当代著名的畅销小说家,以恐怖小说闻名于世,已创作出版了多部畅销小说作品。其中《绿里奇迹》作为他非恐怖题材的代表作,以监狱为背景向我们展现了高墙内鲜为人知的另类世界,整部作品充满了悲剧性特点。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的悲剧理论对后世悲剧作品的分析有着深远影响。本文将结合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分析小說《绿里奇迹》中的悲剧情节,人物性格以及悲剧效果,旨在展示悲剧性作品的魅力性。
      关键词:《绿里奇迹》;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
      一、引言
      斯蒂芬·金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畅销小说家,以恐怖小说闻名于世,被《纽约时报》誉为“现代恐怖小说大师”。他的作品不仅局限于恐怖作品的表象,并且充满了强烈的悲剧意识。在金的众多作品中,《绿里奇迹》一书是金继《丽塔·海华丝和肖申克的救赎》之后的又一部监狱小说,自出版以来就荣登《纽约时报》畅销榜单榜首。该小说充满了强烈的悲剧色彩,讲述了发生在1932年冷山监狱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高大善良、沉默寡言的黑人约翰·柯菲,他因被指控奸杀双胞胎姐妹而被送进冷山监狱的E区,即死囚区。在通往E区的走廊上铺着酸橙绿色的油毡,在冷山被称作“绿里”。处决死囚犯用的电椅放在绿里尽头,正是在这最接近地狱的“绿里”上,人性的善恶才彰显得格外清楚。柯菲利用自己的超能力挽救了许多生命,他的到来为他人带来欢乐与希望,但是欢乐短暂,这被误判的罪名最终没能战胜黑暗的司法制度,没能还给他一个清白,柯菲善良的心灵无法承受罪恶的现实,他最终选择走上绿里,结束自己的生命。斯蒂芬·金掘发“人类灵魂深处种种美丽和悲惨的道德真相”的一出大悲剧,向人们展现了种族歧视与不公正的司法制度在死囚犯身上的悲剧性,以及死囚身上崇高的悲剧精神。悲剧是希腊人为人类文明史做出的重要贡献之一,对西方文学史产生了意义非凡的影响。悲剧不仅只是一种简单的文学体裁,还体现了美学范畴。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的悲剧理论更是对文学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他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悲剧理论,提出了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悲剧定义,为西方文艺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将结合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分析《绿里奇迹》的悲剧性,进一步探讨其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小说情节的统一性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重要的六大成分,即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和歌曲。而在这六种成分里,最为重要的就是情节,即行动的摹仿或事件的安排。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确定了悲剧情节第一重要的位置,他认为“行动的摹仿”的完整性是指事之有头,有尾,有身。“所谓头,指事之不必然上承他事,但自然引起他事发生者;所谓尾,恰与此相反,指事之按照必然律或常规自然的上承某事者,但无他事继其后;所谓身,指事之承前启后者。”(杨周翰译,1962:25)《绿里奇迹》全篇围绕柯菲上“绿里”而展开,这也是小说的中心环节。表面看来,《绿里奇迹》中叙事时间顺序是跳跃的,斯蒂芬·金却使用了独特的叙述和写作技巧,让故事的一个片段一个片段拼接起来,一个情节中穿插着另一个情节,这样的安排仍遵守以上规则。故事以回忆录的方式叙述了主人公柯菲在冷山监狱的故事,叙述者保罗以回忆监狱中“电伙计”为开始引出主人公柯菲的到来,接着叙述了柯菲在上“绿里”前创造的一系列“奇迹”,包括治好保罗的尿路感染病、救活法国犯人德尔的老鼠以及治好监狱长哈里的病重妻子等等,中间穿插着叙述者保罗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小说以柯菲最终走上“绿里”结束生命为结尾,保罗将记忆重新拉回到现实中。首尾至此衔接一起,布局堪称完美,实现了情节的前后统一性与完整性,符合了亚里士多德对悲剧情节特性的要求。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第六章中还提到“悲剧所以能使人惊心动魄,主要靠‘突转’和‘发现’”(杨周翰译,1962:22) “突转”指行动按照我们所说的原则转向相反的方向;“发现”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绿里奇迹》中最重要的突转便是柯菲本想救活双胞胎姐妹,却被当地人误认为是杀人犯而入狱。而故事中的“发现”便是保罗在走访调查中发现了柯菲的清白之身,而真正的犯人却是另一个人,柯菲被误判的罪名本应得到清白,却因为司法机关对黑人的种族歧视让柯菲永久地背负着“替罪羊”的罪名。这“突转”与“发现”正是悲剧描述的行为,二者的结合导致了主人公柯菲的不幸结局,引起了读者的怜悯和恐惧之情。由此可见,这“突转”与“发现”对推动情节的发展及强化悲剧的效果起到了不能忽视的作用。除“突转”与“发现”之外,情节的第三个成分是苦难。而在柯菲的悲剧中,苦难的成分是最大的,他渴望救活两个双胞胎姐妹,却被无情的白种人居民当成杀人犯而入狱;他本应得到清白的权利,却因为当时司法机关的种族歧视而遭到了不公正的审判。最终柯菲在苦难这条路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三、小说人物的悲剧性
      关于悲剧的性格,亚里士多德认为性格是仅次于情节的第二个要素,它决定着人物的品质,通过人物的活动表现出来,并且决定着行动的性质,导致行动的成功或者失败。在性格的塑造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应该达到四个目标,而首要目标就是悲剧人物的性格应该是善良的。在《绿里奇迹》中,主人公柯菲虽然身躯巨大,却长着温和的脸庞,他的眼睛经常流泪,这是因为他没能救活双胞胎姐妹而感到痛苦。他的内心充满了爱与善良,他的到来使一件件“奇迹”出现:柯菲通过触摸保罗治愈了折磨保罗的尿路感染;使用异能将老鼠救活;他还吸出狱长夫人脑中的肿瘤,令她康复。他利用超能力将别人的病痛吸入身体,以损害自己健康的方式医治了别人,这正体现了主人公的善良性格。此外,适合人物的身份、近似真实、首尾一致,也是性格的塑造需要达到的目标。《绿里奇迹》中柯菲作为一个清白无辜死囚犯,他没有其他囚犯的凶狠残暴,却从始至终都怀揣着一颗至善至仁的爱心,他爱每一个人,出现在每个需要他的地方,帮助着他们,无论是人还是动物。
      要创作出理想的悲剧人物,以上四点并不足够。因此亚里士多德进而提出“过失说”,亚里士多德认为好的悲剧人物应该是“不以美德或正义著称,他所以陷于否运,并非因其邪德败行,而是由于‘过失’”。(陈中梅译,1996:32)斯蒂芬·金小说的主人公很多都是处于边缘化的少数族裔,而小说《绿里奇迹》的悲剧性在于,主人公柯菲不仅是在现实社会中就处于弱势地位的黑人,而且因为他的“过失”造成了其悲剧的结局。柯菲被指控谋杀一对双胞胎女孩而被判死罪,但他在“绿里”中创造的一个个奇迹不禁让狱警保罗对其罪行是否属实深怀疑问,在多次走访调查过程中,保罗得知了真相却无法帮助无辜的柯菲洗脱罪名,这正是我们对囚犯的敌对眼光和世俗观念,以白人为主导的社会与法律判定使得柯菲成为固有的世俗体制的祭品,白人主流文化排斥黑人非主流文化的社会根源是导致他悲剧的重要原因。但柯菲自身怯懦的性格以及对白人价值观的认同对他的悲剧命运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也正是他的“过失”的体现。在保罗的帮助下,柯菲本可以把事实真相告诉法庭,但他却没有,而是利用自己的超能力借助珀西之手在狱中杀死了真正的凶手沃顿,造成了死无对证的局面。柯菲独自一人默默忍受着罪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反观同样是监狱题材的《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人公安迪,在面对法律裁判的不公正,他没有沉默,而是毅然选择奋起反抗,揭露司法制度的黑暗,换来自由的重生。由此可见柯菲没有勇气面对白人掌控的社会现实,用牺牲化来定义自己的身份。“悲剧人物之所以成为悲剧人物,就是他反抗的不是他所能战胜的”。(王富仁,2001:117)《绿里奇迹》中悲剧人物所面对的正是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柯菲本不该被判谋杀,只因为其肤色和恐怖而硕大身躯本身就是一种对以白人主导的社会的一种威胁,以及当时的法律根本就把黑人归类为高犯罪人群,法律绝不会为一名无关痛痒的大块头而触犯众怒。而柯菲却无法战胜这种局面,只有选择沉默地接受审判,结束生命,这表明了在白人世界强势的意识形态和制度下,处于边缘的黑人族裔不得不与美国的白人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相认同。从某种程度上讲,柯菲不仅是白人价值观的受害者,他个人怯懦的性格也导致了他悲剧的命运。

    推荐访问:亚里士多德 视角 解读 悲剧 奇迹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