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当别人恐惧时,你怎么做?

    时间:2021-02-24 08:01:5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Environment for managing financial affairs,财务管理环境,
      在这里我们更愿意把它称为“理财环境”。本次的调查显示,被调查者对于投资环境给与的权重几乎到了被其“掌控投资”的程度,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信奉“只有市场好才能赚大钱”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制环境即是赚钱的充分条件也是必要条件。
      事实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本次调查的部分结果……
      
      
      
      我们在哪个经济周期里?
      孙延举
      
      “毕业时亚洲金融危机,10年后全球金融危机,感觉经历了一个轮回”——这是笔者—位朋友的MSN签名。其实,每—个长期关注中国经济的人都能觉察到这种周期现象。10年前的经济困境只是长周期中的一个短周期结束,而当前是一个长周期的终结,面临的局面比10年前更复杂。
      从前文中“万人理财大调查”的结果来看,现在投资者的信心普遍低迷,甚至有一种恐惧的情绪在蔓延。有趣的是。投资者对明年股市不看好的最主要原因不再是“大小非”问题,而是对宏观经济的担忧。不破不立,熊彼特也说:要创造性毁灭。当一个经济周期结束之后,无论是从一国的经济发展还是个人的投资理财来说,都是进行战略布局的绝佳时机。对比一下十年前的房价与当前的房价就能明白这一点。
      对于个人来说,现在的问题是要把当前所处的经济周期看清楚,这样才能战胜恐惧,因为恐惧往往源于未知。同时,要对走出当前经济困局的条件和时间有所判断,唯如此才可把握资产布局的节奏。在一生的理财计划中,把握节奏很重要,象巴菲特、索罗斯这样的投资大师之所以成功,也是因为赶上了美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周期。如今中国经济的一个长周期行将结束,你即将面临一生中可能再也遇不到的绝佳机会。谋定而后动,那在谋划未来之前首先要看清现在。
      当前经济下行原因是什么?
      当前的经济形势不好。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感受到一点。在网上流传着“经济危机时的十条忠告”这样的贴子,而身边某某公司裁员或者降薪的事情也确实多了起来。当然,每个人对危机的感受不同,我们还是需要从更专业的角度认清当前的形势,看看最右面的那这组数据。
      看完这组数据是否让你感觉到心惊肉跳。那么中国经济突然下行的原因是什么?要知道,去年还有很多专家在高呼“黄金十年”呢。而且当次贷危机爆发时,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是中国经济将独善其身,但现在看来,出口以外的其他行业也面临困境,这不能简单的归咎于全球金融危机。所以,我们必须面对一个经济周期即将结束的现实,并通过分析这轮周期的运行机理,来为下一步的资产布局拟定“作战计划”。
      究竟,中国经济走过了一个怎样的经济周期?现在的经济困局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从几个方面阐释一下经济周期的运行机理。
      1都是货币惹的祸?
      货币是信用经济的纽带,所以一旦货币泛滥或萎缩,必然导致经济的波动。在特定的经济活动增长水平下,社会有能力吸收更多的货币,每一次货币供给的增加,在后来似乎都被证明是合理的——只要随后的经济活动能够随之增长。但这会导致中央银行在对危险毫无察觉之时过多的增加货币供给,经济运行具有自我脱轨的能力。
      可见,货币体系是不稳定的,由信用扩张带来的经济繁荣最终出现崩溃是无法避免的。那为什么在货币泛滥过程中没有及时制止呢?一方面是因为向经济中注入流动性首先会导致资本货物价格的上涨,而消费品价值则可能还在下降,对通货膨胀的反映总是太迟。米尔顿,弗里德曼曾提出从货币供给扩张到对通货膨胀产生最大影响的时滞对M2来说是23个月。另一方面从中央银行的立场来看,不但要与资产泡沫问题作斗争,还要与通货紧缩的风险和货币升值问题做斗争,紧缩资本市场的努力会加剧另两个问题的严重性。何况有种种力量阻扰刺破泡沫。
      从步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的运行来看,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外需不振,出现通缩。随着加入WTO,外需开始大量增加,告别通缩,通胀也控制在很低水平。“非典”后,对外出口继续扩大,因外汇占款投放的货币逐年激增,资产(主要是土地)泡沫开始泛起,但还没有传导到消费品上推高CPI。从2005年中国出现明显的土地和房产泡沫到2007年中产生严重通货膨胀的时滞大约为23个月,这决非巧合!
      与此同时,银行的主动信贷创造也在扩张,因为土地这种最主要的抵押资产价格在上升,银行乐于多放贷多获利,这更进一步助推了流动性泛滥。当通货膨胀显现,紧缩货币政策陆续出台,再加上次贷危机导致的外部注入流动性的减少,货币供给收缩、资产泡沫破灭、经济出现困局。
      其实,人民银行并不是没有注意到风险,但一直投鼠忌器。2005年开始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却总是保持人民币小幅升值,怕出口企业受伤害和外部需求突然萎缩产生通货紧缩,于是外汇储备和因外汇占款投放的货币仍在激增。央行也曾想过打击土地和房产泡沫,甚至提出过取消商品房预售制的建议,但在房地产业是中国经济支柱产业的声音中,央行的这些提议显然被认为管得太宽,错过了调控的好时机。
      现在,居然还有一种观点说是因为央行近一年的紧缩政策太严厉,才导致了当前的危机,这显然是打错了板子。如果去年不采取紧缩政策,现在局面一定更惨烈。还是那句话,因信用扩张带来的经济繁荣最终会崩溃,泡沫越大,崩溃后的危害越大。
      2GDP幻觉的产生
      如果GDP过度的是靠投资来拉动的,就会产生GDP幻觉,怎么解释呢?就是投资过度而需求不足,必然造成产能过剩。而这种靠“把房子盖起来又炸掉”的创造GDP做法是虚幻的、不可持续的。
      假设商业投资能获得8%的平均收益率,可以按照4%的利率贷款,这8%称为自然利率,而4%则叫实际利率。贷款人获得了4%的利润,会继续贷款进行投资。由于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再投资浪潮,会造成自然利率出现变化,从而导致经济不稳定。
      世界经济史上几次大的波动,比如铁路业的繁荣、互联网泡沫,都是由资本过度投入引起的。中国的这轮经济周期很大程度上也是由过度投资推动,但又有所变异。
      首先中国资本投资的增加更多的不是由技术创新带动的,而是因为要素和资源价格的低廉。各级政府在追求GDP政绩的推动下,拿出手中垄断的要素和资源来吸引资本,超低的能源价格、环保标准、劳动标准和土地价格(强行廉价的从农民手中征得),自然会让资本投入的回报很高。
      这种政府主导的经济模式必然导致非常高的储蓄率和投资率。2005年中国国内储蓄占GDP的比率为48.1%,同时居民部门的储蓄却从1992年的52.3%降到32%,而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飙升。企业和政府手中的钱多了,就继续投资、扩大产能,国内消费不足,出口顺差扩大,当次贷危机引发外部

    推荐访问:怎么做 恐惧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