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编剧高满堂 高满堂:编剧要站在民众之肩

    时间:2020-08-17 07:18:1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在中国编剧界,高满堂毫无疑问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从1987年推出《竹林街15号》以来,二十余年间高满堂先后创作了五百多部(集)电影和电视剧,像《家有九凤》、《抉择》、《错爱》、《闯关东》、《天大地大》、《北风那个吹》等,无不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感人的生活细节,斩获了无数奖项。观众爱看他编的剧,尤为有意思的是,就连赵本山也在小品《拜年》中对其“顶礼膜拜”了一番:“东头老高家,把门第一家,三间大瓦房,我爹高满堂,外号高大毛子!”
      2011年1月,北京、山东、天津、河南四家卫视联袂播出了高满堂创作的大型工业题材大戏《钢铁年代》,再次掀起了一股“高收视、高分数、高评价”的热潮,这部反映历史的片子,在如今都市情感、偶像剧情风靡的电视剧市场中,向观众展现了不同的风骨,点燃了人们心中那片原有的中国豪情!
      
      文学青年,知青村里讲故事、写剧本
      
      高满堂,祖籍山东平度市大泽山,1955年生于辽宁大连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
      少年时的高满堂,最大的爱好就是看电影――十里八乡,但凡有电影放映,他必会瞒着父母偷偷跑去“捧场”。而且,回来后还自己搞起了“土电影”:他把一伙玩伴招拢在一起,把透明的玻璃纸放在小人书上逐页描下人物的影像,然后关闭门窗,左手攥着手电筒,右手捏着玻璃纸,一声得意的“开始”,墙壁上就投射出清晰的“场景”来,再配以想到哪儿说到哪儿的“台词”,俨然就是在“放电影”。
      天长日久,高满堂在把玩伴们哄得崇拜有加的同时,也极大地锻炼了自己口头创作故事的能力。这样,当后来他响应毛主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可以大有作为”的号召,积极插队到偏远农村进行劳动时,就有了一个难得的展示才华的机会――收了工,吃罢饭,漫漫长夜无事干,大伙儿慢慢变得焦躁,而高满堂就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我给大家讲故事吧,多少解解闷儿……”于是,从“神探狄仁杰”到“福尔摩斯探案”,高满堂把全村的知青逗引得如痴如醉,以至于只要一听到收工的锣鼓声,大伙儿立刻就会从各自的田垄里跑出来,一路嚷嚷着:“哎,快点,快点,赶紧吃了饭听小高同志讲故事嘞!”很快,一传十十传百,附近村里的知青都知道“有个叫高满堂的,特能讲故事”,纷纷赶来“蹭听儿”。讲故事讲出“名气”之后,就连几十里外的公社领导也亲自过来盛情邀请了:“小高呀,公社准备办场汇演,你来写段山东快书吧。”于是,从山东快书到天津时调再到新金大鼓,以及自己压根儿就不了解的各类小话剧,高满堂赶鸭子上架似的挨个儿写了个遍,个个语言到位,故事饱满,广受好评。这下子,高满堂乐了,愈发地热爱阅读与写作了。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高满堂考入大连师专。为了圆心中的文学梦,他选择了中文专业,并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坚持进行文学创作,很快就写出了短篇小说《后窗》。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高满堂将稿件寄给了《海燕》杂志,没想到第一次投稿就被采用了――责任编辑还配发了点评:“小说文笔清新细腻,显示了作者的才情!”而且,此后不久,赫赫有名的《小说选刊》和《小说月报》分别转载了这篇小说,从而使得高满堂美美地露了一把脸。
      大学毕业后,高满堂被分配到了大连市五十一中学,过起了一边教书一边写作的生活。
      
      “首吃螃蟹”,《竹林街15号》引争论
      
      转眼之间,几年过去了。高满堂写小说写出了名,被破格抽调进大连电视台创作中心,成为一名专业编剧,这一年是1983年。
      一跃跳龙门,满心皆欢喜。年轻气盛的高满堂,这时多少有些“眼高手低”起来:不就是写电视剧本吗?有啥难的?于是乎,一阵“躁动”之后,高满堂忙不迭地捧出了自己的第一部电视剧本――《荒岛琴声》。只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部仅上下两集的电视剧在全国各地电视台播出之后,立时招来骂声一片:“哎哟,这是啥片啊?狗屁,垃圾,牛屎粪!”这下子,高满堂蒙了,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走出家门――怕被人认出来后遭谩骂。也正应了“知耻后勇”的老话,在家闭门思过了一阵子之后,高满堂终于总结出自己失败的关键原因:《荒岛琴声》是按照故事而不是依照电视剧风格写的,所以在拍成电视剧后画面和内容很不协调!
      认识到这一点,高满堂开始潜心研究起电视剧本的写作来。
      1987年,高满堂一番鏖战,片长六集的《竹林街15号》横空出世。
      《竹林街15号》讲述的是一群住在一座普通的旧楼房宿舍里的农村纺织女工的人生遭遇和爱情波折。高满堂在该剧中大胆地涉及了颇为敏感的“第三者”话题,堪称“国内第一个”。因而,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一经播出,立时在全国掀起了轩然大波,各种声音此起彼伏。那一段日子,高满堂一度十分郁闷,躲在家里不愿出门。一个三十岁出头的小小编剧,竟然写了一部婚外恋题材的电视剧,以后还咋在这个圈里混?直到电视剧翻来覆去地播出了几遍之后,高满堂才敢小心翼翼地走出家门,谁知还没走出多远就听见有人扯着嗓子喊开了:“哎哟哟,这不是《竹林街15号》的编剧吗?高――满――堂!”高满堂浑身一激灵,掉头就想跑,却听到那个人跟着又喊了一句:“嘿嘿,还别说,写得真不赖,写得真不赖!”这时候,高满堂才如释重负地舒了一口气,不再对《竹林街15号》耿耿于怀了。
      自然而然,《竹林街15号》作为敢于直面现代婚姻不和谐的电视剧,在一下子就让数以万计的男女老少观众结结实实记住了“吃了熊心豹子胆”的高满堂之余,也为高满堂赢得了有生以来的第一个全国大奖――“飞天奖”。
      
      “述说悲欢”,《闯关东》获褒奖
      
      仿佛是冥冥中自有定数,高满堂这个“半路转行”的门外汉,在经过《从夏到秋》、《停泊十天》、《小楼风景》、《断续涛声断续雨》等剧的磨砺之后,很快就裹挟着深厚的艺术积累和洒脱的风格脱颖而出。
      199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高满堂来到海边吹风散心,目睹一处造船厂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心中突然有了不吐不快的冲动,回来后就尝试着创作出了反映大连造船工人生活的主旋律电影《大海风》。不想电影一公映就引起不小的轰动――先是寥寥数行的片头诗“天边有一片蓝色的乳汁,那是母亲眼里滚出的诗,那是大海,那是祖国,那是一轮喷薄欲出的红日”瞬时传遍大街小巷,继而,该剧一举斩获了1993年的“五个一工程”奖和1994年的“华表奖”特别贡献奖。
      尝到了甜头,高满堂愈发卖劲了,索性把关注对象彻底转向了普通老百姓,从此创作如鱼得水、似鸟入林,一部部饱含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现实题材作品宛如井喷一般:1996年,《午夜有轨电车》;1998年,《抉择》、《突围》;1999年,《飞来飞去》;2000年,《相依年年》、《咱那些日子》;2002年,《远山远水》;2003年,《家有九凤》、《大木匠》;2004年,《错爱》;2006年,《守望幸福》;2007年,《常回家看看》……这些剧搬上荧屏后,无不因既反映了时代主流意识又入情入理而收到了叫好又叫座的效果――不但捧红了一大批影视明星,而且收获了一大把奖项。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有着“平民大戏”之美誉的《家有九凤》在全国热播时,收视率稳步飙升,最后一举创下了超过炙手可热的韩剧大片《大长今》的骄人业绩。
      一连串大气磅礴、气韵非凡的作品,使得高满堂迅速成为中国编剧界响当当的人物,但他既没有沾沾自喜更没有“见好就收”,而是继续高屋建瓴、不断积累、寻找时机、蓄势待发,于是就有了被誉为“平民史诗”的2008年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的开年大戏《闯关东》的出世。
      《闯关东》讲述的是山东一户人家为生活所迫背井离乡“闯关东”的故事。为什么选择这样的题材?说来甚是有意思。有一段日子,高满堂写作之余总爱“抱着电视”悠闲娱乐――不承想,从头到尾把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看了个遍,心里慢慢地失落起来:偌大的央视,电视剧却没有咱辽宁的位置!结果,就是这句感叹像催化剂一样,竟使他憋足了一股狠劲儿,誓要弄出点儿名堂来!
      很快,高满堂就有了写作《闯关东》的灵感:“说来,我的父母和爷爷奶奶都是闯关东到大连的,我从小就是听着闯关东的故事长大的。因而,对于‘闯关东’,我从心底里有感情……”就这样,寻根的潜意识被完全调动起来之后,电视剧《闯关东》诞生了――定位:小人物成为大英雄;时间:从清朝末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人物:以主人公朱开山复杂、坎坷的一生为线索,穿插朱开山的三个性格迥异、命运不同的儿子在关东路上遇到的种种磨难和考验,包括土匪、官兵、土豪、乡霸、流氓、流民、善人、妓女、瘾君子、矿工等各色人物陆续登场,给山东大汉制造各种各样的困难;写作:既不按正剧写(那样会非常呆板),也不侧重传奇(那样艺术品位就不会太高),而是在市场剧和正剧两者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即把传奇搭在历史的肩上,既有正剧的艺术性,也有相当的传奇性和可看性。
      就这样,长达五十二集的鸿篇巨制《闯关东》在高满堂的倾情打造下,最终以壮阔的视野、恢弘的气势闪亮登场,播出后立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全国掀起收视热潮,并且创下了人不分南北、地不论东西的收视奇观――对此,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高度评价《闯关东》,称其代表了中国电视剧制作的最高水平;人民日报副刊发表题为《电视剧〈闯关东〉:百年传奇辉映民族精神》的文章,评价《闯关东》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电视剧佳作。
      
      金牌编剧深入生活找素材
      
      有人在研究了高满堂的作品后指出,高满堂编的电视剧之所以是高收视率的保证和稳稳当当的获奖“种子”,关键在于它“用真实的生活去‘还原’生活的真实”。
      这话不假,二十余年来,高满堂创作的四十多部电视连续剧几乎涵盖了中国近百年来每一个巨大历史转折时期的百姓生活,从起初的《竹林街15号》到后来的《大海风》、 《家有九凤》,再到现在的《闯关东》、《钢铁年代》,都是以聚焦和关注底层的小人物为主,剧中到处都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感人的生活细节,同时以历史跨度大和反映社会变迁见长,因而包括杨亚洲、高希希等在内的著名导演往往都是翻完剧本就立刻决定与他合作了。
      有人纳闷了:一样的题材,一样的故事,为什么过了高满堂的手就能获得满堂彩?然而,有谁知道,一连串成功的背后,高满堂经受了多少常人难以忍受的辛苦?为了写好一部作品,他常常需要远离亲人,或跋山涉水,或忍饥挨饿,只为了搜集和寻找第一手的资料和素材。比如,为了写《远山远水》,他跑到故事的背景地贵州,一待就是几个月;为了写《家有九凤》,他足足观察了四年,才梳理出一堆可用的故事;为了写《大工匠》,他在工厂里断断续续体验了近三年的生活;再比如,为了写《突围》,他背起行囊单骑走寒冬,半路上发病晕倒在地,最后被一位好心的老乡搭救回来,在床上躺了半个多月才缓过劲儿来;为了写《天大地大》,他只身前往黑龙江山边的小村庄,寻访当年的民间抗日英雄,这才整理出了大量真实的历史资料;为了写《闯关东》,他横跨黑、吉、辽、鲁四省,行程七千多公里,采访了上百人,搜集了大量的珍贵资料;为了写《闯关东中篇》,他又从黑龙江上路,从西到东,一路挖掘了开拓团的故事,记录下各地的民俗风情……虽然苦累,但他乐在其中,正如高满堂说的那样:“只有经历过人生的酸甜苦辣,有生活的载体,写作起来才得心应手。普通老百姓构成了历史的主体。关注民生,聚焦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追求,构成我创作的主线。因此,编剧一定要站在民众之肩,关心他们,与他们沟通、交朋友,这样才能获得你想要的东西。”艺术精品来自于真实的生活,高满堂的成功也正是如此。
      “我一直有一个理想,就是‘要写出别人没有认识到的东西’。这种理想一直在召唤着我。我实际上为这个一直在奋斗着。”也许,就是这个理想,激励着高满堂一步步地登上了电视文学艺术的顶峰,创作出了精彩绝伦的作品。■
      (责任编辑/金 翎)

    推荐访问:站在 满堂 编剧 高满堂:编剧要站在民众之肩 著名编剧高满堂 高满堂编剧的电视剧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