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昔日游击队员,,今日国家元首]游击队员 演员表

    时间:2020-08-17 07:17:3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有人说,拉美地区“盛产”女总统,此话虽带调侃意味,但也并非虚言――纵观整个拉美政坛,到2010年9月为止已产生过十位女性总统,远高于其他各大洲和地区。如今,拉美“女人当家”的独特风格进一步得到延续――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巴西也“诞生”了第一位女总统,她的名字叫迪尔玛・罗塞夫。
      罗塞夫已经年过花甲,但在巴西政坛,若论从政资历,她仍然属于“新人”。青年时代她曾经是一个勇敢的女游击队员,还当过军政府的阶下囚。后来,这位传奇女性摇身一变,成了经济学家。自2001年加入卢拉领导的巴西劳工党后,深得卢拉信任的罗塞夫仕途一帆风顺。在卢拉上台后,罗塞夫从能源部长迅速升任有“首席部长”之称的总统府民事办公室主任,成为卢拉的左膀右臂,进而被“钦定”为其接班人。在卢拉的全力保驾护航之下,几个月前还不被巴西人熟知的罗塞夫很快就成功问鼎总统宝座。
      
      原是富家小姐,变成游击队员
      
      罗塞夫的人生经历与巴西过去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交织在一起。
      1947年12月14日,罗塞夫出生在巴西东南部米纳斯吉拉斯州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她的父亲佩德罗・罗塞夫是保加利亚移民,曾是保加利亚籍的共产党员,1930年流亡巴西后成功转型为商人,从事房地产生意。罗塞夫的母亲是一名教师。少女时代的罗塞夫和父母及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住在一幢有三个用人的大房子里。
      在贫富悬殊的巴西,罗塞夫一家人过着欧洲式的上流生活,孩子们也接受传统的欧洲古典教育,学习法语和钢琴,热爱歌剧。罗塞夫在一所修女主办的寄宿学校上小学,毕业后,家中想让她继续上私立学校,但罗塞夫从小就十分有个性,自行决定从私立学校辍学。后来,她转入公立学校就读。受父亲的影响,罗塞夫上高中时就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和一些左派小说,开始认识社会真相,并变得很叛逆,因为她认为“这世界不是为淑女创造的”。
       1964年,巴西发生了一次军事政变,国家处于军政府独裁统治之下。随后,学生运动变得十分活跃。罗塞夫十四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这位富家小姐的思想观念逐步发生转变。上中学阶段,罗塞夫就开始关注国家的政治局势。十九岁那年,她加入巴西共产党以外的一个激进团体“工人政治”,向世人普及社会主义理念,并开始参加政治运动。罗塞夫在这个时期的很多同志成为她今天的政坛盟友,如环境部长卡洛斯和她的顾问费尔南多等。也就在这个时期,她遇上了第一任丈夫、激进记者克劳迪奥・利尼亚雷斯,两人于1968年结为伉俪。
      不久,罗塞夫所在的激进团体分裂成两派,一派主张议会路线,一派主张武装革命,罗塞夫与她的丈夫选择了后者。尤其是在读了法国人雷吉斯・德布雷的《革命中的革命》一书后,罗塞夫更坚定了继续同军政府进行武装斗争的信念,加入了反独裁地下组织和以武装推翻军政府统治为目的的游击队“科里纳”(全国解放行动),成为一名年轻勇敢的女游击队员,任务是看管弹药,而她的丈夫利尼亚雷斯则成为游击队的领导者之一。罗塞夫能熟练使用武器,也懂得怎样对付军警。为了躲避军政府的追捕,罗塞夫和丈夫过着天天换地方过夜的艰辛日子。这时,罗塞夫的公开身份是米纳斯吉拉斯大学经济学院的学生。
      
      曾遭牢狱之灾,受尽各种酷刑
      
      1969年年初,因为利尼亚雷斯在当地遭到通缉,他们夫妻二人根据组织安排,转移至里约热内卢。后来,利尼亚雷斯被组织送往南方避难,罗塞夫则留下来坚持斗争。也就在这时候,她和第二任丈夫卡洛斯・阿劳若相遇。阿劳若是一名律师,比罗塞夫大十岁,也是左翼激进分子。在跟利尼亚雷斯和平分手后,罗塞夫与阿劳若结了婚。不过,罗塞夫的这段婚姻最后也以失败结束――1994年,罗塞夫发现阿劳若有婚外情后选择结束这段感情,两年后他们复合,但在2000年再次分开。这段婚姻给罗塞夫留下的唯一安慰是女儿保拉。
      1969年年底,罗塞夫被派往圣保罗,主要负责地下组织内武器的安全,还参与筹集活动经费。此次大选期间,巴西一些媒体曾详细报道了罗塞夫身为游击队员时针对时任圣保罗州州长的一次“劫富济贫行动”。当时,她和几名同伴悄悄潜入州长房间,从保险柜里取走了二百五十万美元。离开时,非常豪迈地在现场留下字条:州长先生,这些钱都是“偷”来的,我们会将它用在正途上。
      1970年1月,一位每周与罗塞夫接头的地下党人被军政府警察抓获,因为熬不住毒打而叛变,交代了他第二天将在一家咖啡馆和一位联络人接头。于是,警察事先在咖啡馆里设下埋伏。果然,那位联络人出现了,他当然没有逃脱。就在警察结束行动准备收队时,罗塞夫却不期而至。她发现情况不对时正准备离开,但是警察拦住了她,从她身上搜出了武器。
      被圣保罗警方逮捕后,罗塞夫在狱中受尽虐待。她被拷打折磨了二十二天,遭受拳打、鞭击,甚至被电击,但她始终没有投降。后来,她在出庭受审时公开了自己遭受酷刑的经历,甚至指名道姓点出那些折磨她的人。罗塞夫被军政府的法庭以“参与颠覆性活动”的罪名判处六年监禁,剥夺政治权利十八年。一年后,她的刑期缩短至三年,于1972年年底出狱。
      
      实现华丽转身,成功进入政坛
      
      出狱后,罗塞夫跟随丈夫阿劳若回到了他的故乡波多阿乐盖。由于在狱中受到非人待遇,罗塞夫的健康状况迅速恶化,患上了甲状腺淋巴疾病。这个坚强的女人一边治病,一边重返大学继续学习经济,并于1977年毕业。但因为她有一段反对军政府的经历,导致她毕业后的求职很不顺利。于是,罗塞夫又回到大学里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
      后来巴西军人政权垮台,国家恢复了民主政治,此时的罗塞夫已成为具有经济学领域学术修养的专业人士。虽然曾因投身政治活动而遭受磨难,但罗塞夫的政治热情不减,仍不讳言要“改变世界”,不过她决定改变做法,由信奉暴力革命改为使用合法手段。
      罗塞夫的政坛生涯是从担任公务员开始的。她曾先后担任过阿雷格里港市财政局长和南里奥格兰德州能源厅厅长等职务。在此期间罗塞夫已显示出不凡的领导才能和决策管理能力。
      2001年,罗塞夫加入了卢拉领导的劳工党。
      当时,卢拉正率领劳工党第四度为赢得大选而厉兵秣马――在此之前,卢拉曾三次参选均遭败绩。作为卢拉竞选班子的一名成员,罗塞夫以女性的细腻和经济学家的独到眼力,为卢拉树立形象、争取选民出了很多好主意。2002年10月,经过两轮投票,卢拉终于击败竞争对手塞拉,当选为巴西新一届总统,他也成为巴西历史上第一位工人出身的总统,并且还是巴西历史上首位通过选举成为总统的左翼领导人,而为他赢得胜选立下汗马功劳的罗塞夫也给他留下了良好印象。
      
      展示卓越才干,晋升首席部长
      
      真正让卢拉对她刮目相看,还是在2002年劳工党举行的一次讨论能源问题政策的专家会议上。当时,卢拉已是一位“准”总统――已在大选中获胜,但距离正式就任还有一段时间。那次会议是为了进一步敲定新政府上台后的经济政策,因为未来的经济计划中涉及能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点尚有待澄清。罗塞夫在会上作了一个长篇发言,条分缕析,有理有据,颇具说服力。几年后,卢拉在接受采访、解释罗塞夫蹿升的原因时说,罗塞夫之所以能够迅速脱颖而出,是因为她情况熟、反应快、非常客观并且是这一领域真正的专家。她永远随身携带一台电脑,里面似乎存着所有的数据、计划和问题。
      2003年,卢拉就任总统后,劳工党党龄不到三年的罗塞夫出人意料地被任命为国家矿产和能源部长。在这个职位上,罗塞夫的才干又得以展现。在一次大事故的处理中,由于她的事前预测和果断决策,让巴西避免遭遇大停电,其出色的管理能力进一步得到卢拉的赏识。
      在罗塞夫的仕途中,机会也帮了她的忙。2005年,执政的劳工党内部爆出资金丑闻,迫使几名要员辞职,总统卢拉只得对内阁成员进行调整。于是,这再次给了行事稳健、表现突出的罗塞夫在政府中向上攀升的机会。她被卢拉擢升为有“首席部长” 之称的总统府民事办公室主任,同时兼任农村电气化和反饥饿运动的领导人以及巴西石油公司官方指定董事。
      罗塞夫不善言辞且作风与众不同,素有“冷面铁娘子”之称,熟识她的人都以“强硬”二字来描述她。在他们的眼里,罗塞夫意志坚定,喜欢用实用主义的手法处理问题。头脑敏锐、逻辑清晰,战略意识强,也是她的特点。上任之后,罗塞夫充分展示了她作风泼辣、办事干练的风格。身处男性为主的政治圈子里,罗塞夫却一点儿也不怯场。她会拿起电话,直接批评一位参加内阁会议时准备不足的部长。在她的严格要求下,总统府民事办公室的工作纪律也变得严谨而有序。巴西总统民事办公室主任的角色相当于政府总理,她因此参与了政府许多重要决策,卢拉的一系列倾向于下层民众的经济政策的制定,罗塞夫几乎都参与其中。这也让她很快就成为总统卢拉的左膀右臂。据称卢拉最欣赏这位能干的女强人知道困难何在,勇于面对困难,又有实际能力解决困难。自从2007年以来,卢拉还将罗塞夫称做 “巴西经济加速增长计划(PAC)之母”。
      
      卢拉保驾护航,选民爱屋及乌
      
      光阴似箭。卢拉于2003年上台执政,四年任期届满后,他再次参选,又于2006年10月蝉联总统宝座,但转眼之间,第二届任期便要结束,四年一度的大选帷幕又于2010年7月正式拉开。
      由于巴西宪法的限制,卢拉只能连任一次总统。这也就意味着,这位被美国总统奥巴马称为“世界上最受人民爱戴的政治家” 即将谢幕。过去的八年间,卢拉带领巴西走上了欣欣向荣的发展之路。巴西国人乃至其他国家的许多人都在关注的是,在他之后,谁能担起总统重任,并让巴西走向另一个辉煌?
      几位热门人物中,罗塞夫的呼声最高,主要原因只有一条――她是总统卢拉提名的候选人。
      早在2009年下半年,巴西媒体就预计,罗塞夫有可能成为卢拉的接班人。 因为卢拉已数度暗示,自己的这位女助手不仅精明强干,而且人缘颇广、形象良好,完全可以胜任总统一职。次年2月的劳工党代表大会上,罗塞夫果然正式成了总统候选人。而在选战开始之前,卢拉就充分利用各种场合为罗塞夫造势,加大罗塞夫的曝光率,尽管这种做法不符合巴西《选举法》的规定(卢拉因此数次被罚款)。
      本来,这次大选前从未当过政党领袖的罗塞夫在巴西一亿多选民面前是个陌生面孔,但在为罗塞夫拍摄的十分钟竞选广告中,拥有超高人气的卢拉主动担当配角,为罗塞夫跑龙套。这一举动效果惊人――广告一播出,罗塞夫立马成为巴西政坛名人,并得到了巴西一半选民的支持。在竞选活动紧锣密鼓地进行期间,卢拉更是不遗余力地为罗塞夫当选奔走呼号,直到大选投票前一天,卢拉还在亲自为罗塞夫拉票,呼吁全国的女选民联合起来,消除性别歧视和男女不平等现象,支持罗塞夫参选。卢拉本人就曾对媒体笑称:“为罗塞夫助选所做的旅行比我2006年竞选连任时多得多。”
      而罗塞夫自己也用各种方式争取选民。一方面,罗塞夫在竞选过程中再三向选民公开承诺,若当选,“将追随卢拉的脚步”,“我们只会沿卢拉总统开辟的道路前行,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一个发达国家不会让一部分民众边缘化。我的目标是继续卢拉总统消除贫困的努力”。另一方面,她也在努力彰显自身优势,树立个人良好形象。罗塞夫远没有卢拉的魅力和演讲口才,她一向以直言、坦率著称,外表刚毅、坚定,而不是温柔、娇弱,但也曾被指责“缺乏女性魅力”。在这次大选中,她也作了一些软化形象的尝试,比如说,改戴隐形眼镜、做整容手术、改变发型等。此外,2009年年初,罗塞夫因患初期淋巴癌接受手术,后宣布治愈,但化疗令她的头发大量脱落,不得不戴着假发出席各种会议。而在后来的哥本哈根环境大会上,罗塞夫却以一头刚长出来的黑色秀发示人,她还调侃说:“这才是最自然的假发。”
      2010年10月31日,总统大选第二轮投票的计票结果最终显示:罗塞夫以超过百分之五十六的支持率战胜对手,从而成为巴西历史上首位女总统。
      
      “新星”如愿接班,未来面临挑战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是中国古诗所描述的知识分子从政入仕的情景,却与经济学家出身的巴西政坛女杰罗塞夫的成功道路颇为相似。数月之前,罗塞夫还是卢拉政府里一个默默无闻的阁员,但仿佛一夜之间,这位加入执政党仅九年的新星就登上了巴西总统的宝座。
      分析人士认为,罗塞夫的成功与现任总统卢拉密不可分。可以说,她是借助卢拉政府辉煌的政绩、乘着“卢拉主义”的东风,而成为巴西历史上首位女性国家元首的。
      “卢拉主义”是巴西学界对卢拉执政理念的概括,其主要内涵为:既着力改善社会底层的收入状况,又温和地维持巴西社会的基本架构,推动经济和社会稳步发展,以争取最广泛的社会支持。在卢拉执政期间,巴西获得了年均百分之七以上的持续高速增长,基础建设、制造业和科技水平大幅度提升,一跃成为“金砖四国”之一,在世界经济体排名中升入第八位。在外交领域,卢拉政府的表现也令人称道,巴西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正是因为政绩卓著,卢拉赢得了国内高达百分之八十三的民意支持率,成为名副其实的“魅力总统”。而罗塞夫作为卢拉看好的候选人的成功当选,实际上表明了巴西民众对卢拉的信任和肯定,更证实了他们期望将这次选举的结果变成“卢拉的第二次连任”,让“卢拉主义”得以延续。
      对这一切,罗塞夫当然心知肚明。在她赢得总统选举之后的获胜演讲中,就首先感谢恩师提携,将自己的胜利归功于卢拉“全心全意的支持”,并再度承诺将继承卢拉的事业。■
      (责任编辑/吕 静)

    推荐访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