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杜月笙玩票】 杜月笙弯刀

    时间:2020-08-17 07:17:0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组织两家票房      1923年,杜月笙和徐品丹发起,在上海老西门租屋,成立“恒社京剧票房”,票友一致推选杜月笙为总负责人。加入“恒社京剧票房”的票友一度多达三百余人,除了一部分名票外,多为杜月笙的门徒,且多为当时政、军、工商各界上层人物。因人数众多,角色齐全,杜月笙说:“我们要玩就玩出大名堂。”自建玩票舞台始,他们便自备服装道具,经常彩排演出。为了能长久玩票,杜月笙的“恒社京剧票房”创办商店,以商养票,同时出租戏剧服装给上海各票房使用,故当时“恒社京剧票房”在上海颇闻名。
      同年,杜月笙在国际饭店身后的白克路(今凤阳路)成立“律和京剧票房”,后迁爱多亚路。杜月笙和另一青帮大亨张啸林及名票徐慕邢为负责人。杜月笙请马连良上门教学。张啸林则包下金少山,住在他家指导铜锤花脸演唱。杜月笙是海上第一闻人,又是名票,号召力很大。“律和票房”成员最多时达一千余人,为当年上海票房中规模最大的一家。由于其影响大,活动多。许多京昆名伶也来演唱,其中有大名鼎鼎的梅兰芳、余叔岩、程砚秋、马连良、言菊朋和昆剧名小生俞振飞等。票友和名伶合作,经常彩排演出,规模甚大。杜月笙重视艺术宣传,他出版有刊物《律和声》。该刊图文并茂,在上海发行。远及京津和香港等地。杜月笙很得意,说:“我们既票戏,又出刊物,国内哪一家票房比得上我们!”
      “律和票房”坚持了十多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杜月笙远走香港、重庆,张啸林当了汉奸(1940年。张的贴身保镖林怀部被国民党特工人员收买,将其击毙在宅中)。票友们说:“同为名票,杜月笙坚持抗日,成了英雄(国民政府授予他少将衔),张啸林当了汉奸,成为遗臭万年的狗熊。”
      
      办“天下第一堂会”
      
      杜月笙最初踏入黑社会,为大亨黄金荣拎皮包,因能说会道,八面玲珑,得到重用。后自立门户,收门徒上千,与黄金荣、张啸林并称“上海滩三大亨”。当时有“杜月笙吼一吼,上海滩抖三抖”一说。
      1923年,黄金荣在上海漕河泾镇西造了一座私人花园(今桂林公园),大出风头,连国民党首脑蒋介石(曾是黄的门徒)都上门祝贺。杜月笙看在眼里。心绪难平:“我造一座大祠堂与他比一比!”1930年,杜月笙在出生地上海浦东高桥镇附近购地五十亩,大兴土木,建造杜家祠堂。该祠堂五开间门面,前后三进,祠堂大门口坐踞着一对一米七高的大石狮,石狮口中含有可转动的石球。祠堂气派十足,举世瞩目,上海无一祠堂能与之相比。
      为了显示显赫家世,杜月笙请国学大师章太炎撰写祠堂碑文。章翻阅杜家宗谱,只找到他祖辈最有身份的一名穷秀才。因其地位太低,撑不起杜家荣耀的门面,于是,章太炎挖空心思,杜撰了一篇奇文,说杜月笙是西晋将领、学者杜预(号武库)的后裔,同时题匾额“武库世家”,高悬于祠堂大厅内正中端。
      1931年6月,杜月笙满面春风,举行祠堂落成典礼。南北军政界要人、海内名人蒋介石、徐世昌、曹锟、段祺瑞、吴佩孚、张宗昌等均送匾致贺。上海和外地报刊纷纷报道,轰动全国。
      旧时官宦人家和巨商的老人做寿、子女结婚等喜庆大事,都要在花园里办堂会,请来名角演戏助兴。杜月笙是京剧票友,办祠堂落成堂会首选演京剧。杜说:“要么不办,要办就天下第一。”凡是名气大的各地名角,他都发请帖。
      当时报载受邀者有“四大名旦”梅兰芳、程艳秋(1932年起更名程砚秋)、尚小云、苟慧生,还有武生泰斗杨小楼,前辈名旦龚云甫,前辈名武生李吉瑞,名老生谭小培与谭富英父子,“四大须生”里的马连良、言菊朋和高庆奎,贯大元,王又宸,富连成科班总教习萧长华,名小生姜妙香,名净金少山,名丑马富禄与刘斌昆,“海派京剧”领军人物麒麟童(周信芳)、赵如泉、小杨月楼、高雪樵和正走红的武生新秀李万春等,共五十七位三代同堂的演员。其他接到请帖的都欣然赶来,“四大须生”中的唯余叔岩婉言坚拒。余与梅兰芳、杨小楼齐名。被誉为“梨园三大贤”。杜月笙对余很看重,派专人专程赴京登门去请。余托词不来,使来人下不了台,恼羞成怒,丢下一句话:“这次不来,下次也别到上海来演戏了!”言下之意,若来定叫你演不了戏!余软硬不吃,顶了一句:“不来就不来,我不愁没饭吃!”余为何坚拒?一说他确实有病,一说他瞧不起流氓出身的暴发户杜月笙。余叔岩未出席是美中不足,杜月笙耿耿于怀。盖叫天从不唱堂会,也未参加杜祠落成演出。余、盖缺席,留下遗憾。
      杜家祠堂位于浦东郊外,那时无公交车可达。从高桥江边码头到祠堂,有八华里路程,为此,杜月笙专门修了一条柏油路。
      被邀来的来宾和乡邻共有万余人。杜氏祠堂演戏前一天,公路上人如蚁群,车水马龙,混乱不堪。杨小楼、程艳秋、姜妙香、王又宸等只好步行,梅兰芳坐独轮小车。不少演员雇人力车前往。
      杜公馆备下十五辆奥司汀轿车和一百五十辆人力车接客人,仍嫌不够。第二天。杜月笙又派出一艘客轮,载两千人,从黄浦江外滩直驶高桥。客人上岸后,挤来挤去,有的人甚至被汽车撞伤送进医院。连杜月笙也抓抓头皮:“我见过很多大场面,从来没有碰见过这样难摆平的问题!”
      1931年6月9日至11日,堂会共进行三天。9日,北方名伶献演,招待来宾,称“内棚演出”。从10日开始,另演两日,招待乡亲,由本市伶人高雪樵、小杨月楼等主演。
      “内棚”第一天的大轴戏,由梅兰芳、杨小楼、马连良、高庆奎、龚云甫等人联合演出《龙凤呈祥》。最后一天大轴戏是“四大名旦”演出的《五花洞》,另有高庆奎饰张天师、金少山饰包公。送客戏是麒麟童与赵如泉合演的《庆贺黄马褂》。杜月笙和同为大亨的王晓籁、袁履登及天津名票王瘦生也都上台客串。演出结束,杜家宴请万名宾客和乡亲,摆了一千二百多桌酒席(用八仙桌,八人一桌),从其酒宴场面上来说,堪称“古今天下第一堂会”。杜祠堂会如过眼烟云,已逝去近八十年。健在的老人回忆这段往事,仍津津有味地说:“杜月笙办的杜祠堂会,那个热闹场面恐怕再也见不到了!它虽是一场闹剧,但见证了京剧艺人大会串的一段历史。”
      
      请梅兰芳复出
      
      1945年秋,抗战胜利,举国欢腾。杜月笙来到上海马斯南路(今思南路),登门拜访梅兰芳,开门见山地说:“梅博士、梅老板,我是来请你出山演出的。近日,我们在筹备上海各界庆祝抗战胜利大会,要举办一场盛大的演出,让你唱压台戏。”梅兰芳点头应允。
      这次演出很隆重,杜月笙亲自担任演出委员会主任,工作班子多达二百七十人。节目说明书用安徽上等宣纸印制,封面封底为玫瑰紫红色,全部文字说明中英文对照,前所未有。演出主任、著名电影导演费穆为祝贺梅兰芳复出,撰写了一篇抒情散文,题为《梅兰芳先生与中国剧》,将梅兰芳比喻为傲霜艳丽的梅花。文中写道:“中国剧已被世界所认识,在美国、苏联,不仅使艺术家们惊奇,并且影响了他们。梅 先生息影八年,正如他画的梅花。铁骨冰心,表现了艺人的劲节。今日东山再起,实给人无限的喜悦。”此时,万分激动的梅兰芳也在家里走笔,画了一幅梅花图,取没骨笔法画梅,枝杆遒劲挺拔,气韵生动;用圈梅法画花朵。一圈一圈花朵线条流畅。风姿绰约,迎春怒放;楷书题款,字如其人,端庄秀逸。梅兰芳的画与费穆的文章各臻其妙,珠联璧合,叠印在节目说明书上,画红字,字黑体,占两页篇幅,分外醒目。所印七百本节目说明书,全部赠送。观众视如珍宝。
      从节目说明书上可以看出。演出阵容之强大,剧目之丰富多彩,其中有音乐、舞蹈、戏剧,演出单位为上海联合歌咏队、上海管弦乐队、上海戏剧学校。主要演员有梅兰芳、音乐教授卫仲东、著名京剧演员关鸿宾等。
      梅兰芳复出,有段鲜为人知的“幕后戏”:抗战期间,梅氏蓄须明志,息影八年,演唱荒疏,影响了嗓子发挥,为此他忧心忡忡。京昆名小生俞振飞闻讯,上门造访,建议梅兰芳演昆剧。他操着一口吴依软语说:“昆剧是一门比较高雅的艺术,唱腔柔和婉转,切合你目前的嗓音。你和我30年代合作演出过昆剧,你驾轻就熟,这次演出必能成功。”梅兰芳点头称是,两人商定演出昆剧折子戏《费贞娥刺“虎”》。此剧内容与梅氏抗战时期心境吻合,因而他情绪高涨,在上海马斯南路寓中每日吊嗓子,做演唱的准备。晨起时,其唱腔传出,左邻右舍的大人小孩都从窗口探出头来,聆听梅兰芳的演唱,欣赏他那美妙的嗓音。梅兰芳以前的琴师在北平,一时无法南下,谁来伴奏?俞振飞擅吹笛子,愿屈尊为梅助演,又为他解了一个难题。
      1945年10月11日晚,庆祝抗战胜利大会艺术公演在兰心大戏院拉开帷幕,大戏院座无虚席,盛况空前。大戏院外挤满了等着别人退票的人,上海军警为此还实行了戒严。
      在揭幕式上,杜月笙致辞,他激动地说:“抗战八年,我们终于打败了日本鬼子。今日举行庆祝抗战胜利公演大会,请来了梅兰芳梅博士和许多名家……”
      梅兰芳时年五十一岁,他剃掉胡须,精神焕发。加之身材匀称,扮相俊美,看上去年轻了许多,真如岁月倒流,韶华再来。他一出场,全场观众情不自禁地发出欢呼,报以热烈的掌声。演至“费贞娥”挥剑斩“虎”后饮剑自刎,不少观众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天,俞振飞、许伯道两人轮流吹笛,笛声悦耳动听,助演非常成功。梅兰芳和俞振飞,两位艺术大师此时此刻的合作,堪称菊坛绝唱。深夜散场后,等在剧场后门未能人戏院观剧的许多观众,争先恐后地请梅兰芳签名。
      梅兰芳复出首演,好评如潮。为回报社会,他在美琪大戏院再演昆剧。上海《申报》以“梅兰芳献艺十日”为题刊登消息,报道每日上演的剧目内容,并发表《访梅兰芳博士》的专访文章。1945年冬,梅兰芳完全恢复了嗓音。次年春,他在中国大戏院等剧场演出京剧。杜月笙出钱在上海各报大登广告,轰动上海滩,再一次掀起了“梅兰芳热”。
      此后不久,杜月笙包下天蟾舞台,自己粉墨登场,与金少山合演《天霸拜山》。免费赠三千多张戏票。那日,杜月笙虽认真表演,但有点紧张,有时唱词、念白漏句或唱错,台下观剧的徒子徒孙仍拼命鼓掌、叫好,巨大的欢呼声淹没了唱词。演毕,杜月笙走至后台时,已大汗淋漓。他一边擦汗一边说:“演戏比‘吃讲茶’(斗殴、双方谈判)还紧张呀!”
      
      好侠仗义 雪中送炭
      
      旧社会艺人到了晚年,人老珠黄,演出难以叫座,故而门庭冷落,凄苦不堪。20世纪30年代晚期,当年誉满京沪的京剧老生时慧宝因年事已高,遭受同样命运。时慧宝生于1881年,是时小福之子,艺宗孙菊仙,长期在上海演出,与杜月笙结交。时慧宝晚年经常在家坐冷板凳。由于坐吃山空,一家人生活很快陷入困境。时慧宝无奈,南下向杜月笙求助,欲出卖字画换取钱款。杜月笙满口答应,将此事交总账房黄国栋办理。时慧宝有了指望,便夜以继日地写字作画。当他向黄国栋交出五十幅作品时,黄国栋笑着说:“我扛着杜先生的大旗,已替你找好五十位买家,每幅标价五十元。”时慧宝吃了一惊,脱口而出:“这可是大价钱,不会弄错吧!”当时大画家吴湖帆一帧扇面才标价二十元,时慧宝的一帧扇面竟比他高出三十元,岂不是“天方夜谭”!时慧宝自然不会轻信。黄国栋拍拍他的肩膀说:“你放心,买主都是有钱的阔老,他们要拍杜先生马屁,一定买的。”果然,那些腰缠万贯者无一人还价,都掏钱买扇画。时慧宝绝处逢生,不禁声泪俱下,双手从黄国栋那里接过两千五百元巨款,抱拳拜谢:“此生难忘杜恩公情义!请您转告杜先生。”杜月笙不收一份谢礼,时慧宝回到旅舍。连夜挥毫泼墨,精心题绘一帧扇面,酬谢黄国栋。
      
      年逾花甲做新郎
      
      杜月笙共娶了五房太太,最后是“冬皇”孟小冬。杜的第四房太太姚玉兰也曾是京剧老生演员,与孟小冬是师姐妹。
      孟小冬是余叔岩的嫡传弟子,与马连良、高庆奎等齐名。杜月笙玩票时就喜欢孟小冬的戏,迷上了她。孟小冬与梅兰芳分手后,心灰意冷,闲居北京。1948年,杜月笙年满花甲,办“六十大寿祝寿赈灾堂会”,所收礼金全部捐给两广、四川、苏北等地的灾民。十天义演共收到二十多亿元,寿礼也收到三十多亿元(当时米价三十万元一石)。这次他终于请来了孟小冬。孟虽年近半百,但天生丽质,依然美丽动人。堂会唱完,姚玉兰与孟小冬促膝谈心,吐露心曲:“如今,平津战事吃紧,为了安全,我丈夫说,你就留在上海吧。吃住在杜府。生活不用愁。”孟小冬反复思索,同意留下。1949年4月下旬,孟小冬随杜月笙全家赴香港。杜在那里当起了寓公,无所事事,依旧以票戏为乐。1950年5月,患严重哮喘病的杜月笙与孟小冬补了婚礼,如愿以偿“抱得名伶归”。次年,杜月笙病逝,终年六十三岁。
      
      责任编辑:穆安庆

    推荐访问:玩票 杜月笙 杜月笙玩票 黄金荣 张啸林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