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浅析德国率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因】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背景

    时间:2020-08-12 07:27:3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德国是最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也是目前世界上社会保障制度较为完善的国家之一。社会保障制度为何会在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并不发达甚至较为落后的德国率先建立?这与当时德国的经济条件、阶级状况、德意志的统一和天主教宗教传统以及新历史学派思想有关。
      【关键词】德国 社会保障 保障制度
      
      德国政府于1883年、1884年、1889年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工伤保险法》和《养老、残废、死亡保险法》,从而成为世界上最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而当时德国的工业化规模和水平均无法与英国相提并论。如众所知,经济发展水平是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基础,但社会保障制度不是产生于工业化先驱的英国,而是经济落后于英国的德国。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本文试从德国当时特殊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想等因素来作相关的探讨。
      一、经济因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因素是德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前提条件。
      当时德国由于诸侯割据而四分五裂,其工业革命起步晚于英法多年,直到19世纪20年代才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但是到了19世纪的后期,德国的铁矿、煤矿、冶金、化学工业等均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平均每十年可以增长一倍多①,令其他各国望尘莫及。特别是德意志的统一,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如统一前的1860年至1870年的年均长率为2.7%,而1870年到1880年则增长至4.1%,1880年到1890年为6.1%。②
      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飞跃发展,社会物质财富迅速增加,使德国有能力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德国为中心的,给其带来的高科技,使德国经济除了短暂的萧条外,一直处于繁荣状态。1870年普法战争的胜利又为德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以及占领了阿尔萨斯全省和洛林省的一部分。这笔赔款被直接投入到工业生产中,特别是军工企业的扩展,从而带动了钢铁、冶炼等重工业的发展。阿尔萨斯和洛林是著名的工业区,拥有丰富的铁矿、煤矿、盐矿等。这些资源为德国的化学、钢铁、纺织等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使其得到空前规模的发展。据统计,德国的工业生产在1874年已经超过法国,1895年又超过了英国③。因此,德国当时的经济状况允许统治者拿出钱来改善工人生存状况。工业革命产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催生了大批产业工人,工人的医疗、失业、养老等问题,客观上要求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1848年革命前,德国工人还不到60万,到19世纪60年代初,德国工人已队伍发展到150万。④从事农业和林业的人明显减少。城市化的显著特征就是城市人口的增多,农村人口的下降。1871年到1910年的三十多年间,德国城市居民净增人数为2418万。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许多社会问题。首先是工人在工作中(特别是电气、采矿、化工等危险行业)出现的伤病、残疾,使得他们或中断工作或年老时无法维持生计。其次是大量农林业人员转为工业人员,失去了自给自足的土地保障。再者,资本家的残酷压榨剥削,使得工人鲜有积蓄。这些工人年老后穷困不堪,而他们的子女为了照顾父母,也分散了工作的精力。这对社会的稳定和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都是不利的。因此,当工业化问题出现后,“德国的反应比英国迅速而广泛,比美国就更迅速、更广泛得多”⑤。
      二、政治因素
      1871年德意志结束了长期的封建割据状态,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这使得德国人信心倍增,对未来更加充满希望。刚刚统一的德国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维护国家统一和保持国家权力。同时也要防范法国的复仇,不断拓展殖民范围。“攘外必先安内”,为了维护国内的稳定,因而颁布实施了许多保护劳动者的社会政策和法律法规,这些成为“能给祖国带来新的持久的维护内部太平的保证”。⑥
      德国统一后,容克地主阶级的势力渗透到帝国的各个政权中,成为帝国政权的实际操纵者。他们走“普鲁士式”的农业资本主义道路,与资产阶级有相同的经济利益,但也存在竞争。在政治上,他们是政权的拥有者,故而打压资产阶级的参政要求,也敌视无产阶级和社会运动。资产阶级由于力量较弱,在政治上还需依附容克阶级,同时他们也惧怕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容克阶级与资产阶级互相勾结又互相斗争,目的是为了反对无产阶级,争取国家领导权。因此,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可以说是两大阶级争取无产阶级支持的政治筹码,其出发点是为了维护自身阶级的权利,麻痹无产阶级。
      其次,德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也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工业化产生了大批产业工人,由于资产阶级的剥削,工人的工作条件差、工伤事故多,住房拥挤、贫困、失业等问题层出不穷,因而工人运动迅速波及全国,可以说工人运动的高涨是推动资产阶级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直接动因。19世纪下半叶,德国在巴黎公社失败后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促使工人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工人党于1875年成立(后改为德国社会民主党),在社会主义工人党的组织下,德国的工人运动风起云涌。这些都给帝国政府造成很大的压力,政府决定对工人运动进行暴力镇压,并于1878年颁布《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即《非常法》。依据此法,实行戒严,查禁报刊、封闭工会,解散集会,逮捕、监禁、判刑、驱逐等一齐向社会民主党袭来。⑦此法共实施了12年,但未收到预期的效果。特别是社会民主党于1889年5月领导的鲁尔区10万工人的大罢工,给政府以更为沉重的打击,1890年,德国发生的罢工则达到200次⑧。这些迫使政府开始改变策略,“以柔制刚”。此后帝国政府被迫开始实施部分的社会政策和立法,以保护劳动者。
      三、思想因素
      这一时期德国的社会思想领域较为活跃,针对社会问题不同学派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主要有英法自由经济主义、马克思社会主义和新历史学派改良主义。其中,新历史学派的主张获得当时德国首相俾斯麦的赏识。
      新历史学派又被称为“讲坛社会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施穆勒、瓦格纳、布伦坦诺等。他们既不认为“德国曼彻斯特学派”的自由放任主义可以弥盖劳资冲突,也不相信社会主义革命可以解决社会问题,他们倡导国家福利和社会改良。他们反对用社会革命的方式来解决劳资冲突,而是要通过对工人进行教育来解决。他们还强调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宣传国家的超阶级性,宣传国家是为整个社会利益而奋斗的社会王国,主张国家通过立法实施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措施,自上而下的进行改革。通过改善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进而改变他们的心理状态,从而缓解阶级矛盾。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德国从1883年起开始制定和实施劳动保险法律。
      四、社会传统
      德国之所以能够自上而下的实行社会保障制度,还与其社会互助和救助的传统分不开,这主要与德国的主流宗教天主教有关。德国是一个以天主教为主要宗教信仰的国家,天主教的教义教规对政府决策以及人们日常行为的规范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首先,天主教主张人格尊严,人必须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承担者、创立者和目的,人的尊严应受到尊重和维护。其次,天主教提倡社会团结,把团结互助看做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
      在这种宗教信仰的影响下,德国统治者历来就有君主社会主义传统,把关照臣民视为自己的职责。早在18世纪,弗里德里希二世就因废除了在王室领地上农民的农奴地位,并阻止容克贵族驱逐领地上的农奴,而获得了“乞丐之王”、“开明君主”之类的美誉。威廉一世也继承了这一传统。他在1879年的国会开幕式上说:“必须把那些工人阶级直接感受到的、不言而喻的实惠,用法律的手段固定下来,才能使工人阶级感知到,国家并不是力图保障社会上富有阶级的工具。”⑨天主教的宗教信仰在民间同样有着深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工人和工会创办的社会团体,开展互济活动。如疾病、婚嫁丧葬等互助组织。另一方面,由教会、社会团体等创办的收容所、孤儿院等慈善机构,从事救济贫民的活动。普鲁士早在17世纪就有了矿工疾病保险组织。这些组织起先是自愿参加的,后来在国家的干预下有了强制的性质。特别是1845年规定,地方政府有权强迫雇主、雇工和工厂技工加入行会,然后通过行会强制实行疾病等保险。⑩从而使这种保险法制化和正规化。到德意志帝国建立时,德国境内的强迫性社团达到了1万个,会员达200万人⑾。这些团体和机构的救助活动,为德意志帝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基础,也提供了经验。
      正是以上这些原因使德国首先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虽然说统治者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和稳定自己的统治,为了缓解尖锐的阶级矛盾才稍做让步。但是不可否认,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劳动者的生活保障和安全。可以说,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很大的历史进步性。
      参考文献
      ①丁建弘、李霞:《普鲁士的精神和文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370
      ②③④吴友法、黄正柏:《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147、147、159
      ⑤[美]科佩尔.S.平森 著,范德一译:《德国近现代史: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327、340
      ⑥林丽、田传伟:《社会保险》[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⑦丁建弘:《德国通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242
      ⑧[意]郝伯特・瓦恩克 著,容凡 译:《德国工会运动简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28
      ⑨邓大松、林毓铭、谢圣远:《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8
      ⑩⑾刑来顺:《经济――社会史评论(第四辑)》[J].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26
      (作者: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2010级研究生)
      责编:周蕾

    推荐访问:德国 浅析 率先 浅析德国率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因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背景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