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唐太宗的诗歌创作|唐太宗李世民

    时间:2020-04-01 10:20:0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唐代的诗歌创作出现了前所未见的繁荣局面,是一个诗歌艺术天才成批涌现的时代。本文分析唐代帝王唐太宗的诗歌创作及其对唐诗的影响,发掘其促进唐诗繁荣中所起的作用,以期拓展唐诗繁荣原因之视域,尽现帝王对一代文学之影响。就初唐前期诗坛而言,唐太宗对扭转齐梁文风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其突出文学理论思想的前提下,他不反对文学应有完美的艺术形式。唐太宗的各项政策有力地促进唐诗向前发展;唐太宗个人的诗歌也颇具时代特色,可圈可点,主要分为抒写怀抱,写景咏物等四类。唐太宗为迎接盛唐诗风的转变起着先导作用,对初盛唐的诗坛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唐太宗;诗歌创作;先导;影响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52(2012)01-0016-02         初唐诗坛有传世作品的作家约三百多人,如果选一代表诗人的话,应首推唐太宗李世民。这样说是符合初唐诗坛的实际的。其一,唐太宗挟帝王之威,扭转着齐梁文风,为开创唐诗的新局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以后盛唐诗的繁荣,做了充分的铺垫。其二,唐太宗重视文学之士,君臣文咏,推动着唐诗的发展;其三,唐太宗以博大的政治胸怀积极从事文学活动,表明他是初唐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如《全唐诗》收录其诗约九十多首。所以《全唐诗》编者在评价唐太宗文学地位时说:“初建秦邸,即开文学馆,召名儒十八人为学士。既即位,殿左置弘文馆,悉引内学士,番宿更休,听朝之间,则与讨论典籍,杂以文咏。或日昃夜艾,未尝少怠。……有唐三百年风雅之盛,帝实有以启之焉。” 其评价是公允的。   唐太宗的诗歌可分为四类。其一是抒写怀抱之作。高祖李渊建唐,倚重于唐太宗李世民。在血与火的磨砺之中,唐太宗言志抒情,其诗作传达着高迈的情怀。试看其《还陕述怀》: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星旗纷电举,日羽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诗以高亢激昂的情调,抒发着唐太宗高远的政治追求。“慨然”二字领起全诗,一方面将人们带入隋末群雄纷争的过去,另一方面又以包吞宇宙的气势睥睨着一切。抒写怀抱在唐太宗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他的《经破薛举战地》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类诗作以气势取胜。   唐太宗除了以博大的胸怀将恢宏奋扬的精神注入其诗歌的创作外,还十分注重选择抒发情怀的视点。我们细心研读就会发现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登临之作,如他的《初春登楼即目观作述怀》、《山阁晚秋》等都带有这一特征。此外,在唐太宗抒写政治情怀的诗作里,有时他还借景抒情,抒发山海般的情怀,如他的《春日望海》就是这样的佳作:   披襟眺沧海,凭轼玩春芳。   积流横地纪,疏派引天潢。   ……   贞观十九年(645) ,唐太宗统六军自洛阳东征高丽,暮春之际途经渤海之滨写下此诗。诗的首句点明描绘的对象,“眺”字既点出“望海”的主题,又为引出下文作了铺垫。随后十句写景,竭力盛赞沧海的浩瀚,为以下抒写壮怀蓄势。最后直抒胸臆,以缅怀秦皇汉武作结,表达要建立伟业的宏志。读这首诗,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曹操的《观沧海》。两者同为观海之作,同样表现着一代帝王的胸襟和气派,但由于他们的个人气质、修养不同以及身份上的差异,故在思想的表达方面,曹操的较为含蓄,而唐太宗的则直截了当。   其二是写景咏物之作。这类作品在唐太宗的诗作中占有相当的份额。如他的《咏饮马》、《咏风》等都写得清新可喜,显示出较高的艺术水准。如《咏风》:   萧条起关塞,摇�下蓬瀛。   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   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   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   诗的前六句重点描摹风在自然界中的形态,在这里,诗人展开绮丽的玄想,从边塞写到海上仙山,从风在山林、山谷中的行状写到天空中的云霞、水中的波纹。可谓是极尽风的形态。最后二句猛然翻出汉高祖作《大风歌》之事,其心迹溢于言表,就是以汉高祖为楷模,要求威加海内、天下清宁。唐太宗的写景咏物之作还包括吟咏山河壮美的诗篇,如《入潼关》、《望终南山》、《于北平作》等,在写景状物方面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又如“遥山丽如绮,长流萦似带。海气百重楼,岩松千丈盖”(《于北平作》),“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望终南山》) 等,都以绮丽的词汇激起人们的无尽遐想。尽管唐太宗的写景咏物诗在一定程度上还留有齐梁的痕迹,对此我们不必苛求,唐太宗的创作毕竟处于新旧交替时期。而应该看到的是,唐太宗的写景咏物之作在反对吟风弄月方面已迈开了坚实的一步,即他已经初步地把个人的情感融入了写景咏物之中,使写景咏物之作具有了一定的思想内容。   其三是怀人酬赠之作。这类诗抒发着唐太宗的真情实感,不但有着充实的思想内容,而且言辞也平实贴切。如他的《望送魏征葬》就是优秀的诗篇:   阊阖总金鞍,上林移玉辇。   野郊怆新别,河桥非旧饯。   ……   魏征是唐太宗的重臣,深得唐太宗的信赖。魏征死后,唐太宗认为自己失去了一面洞鉴得失的镜子。这首诗的前四句写送葬时的场景,其中不乏追忆君臣欢娱之辞。五、六句宕开一笔写景“惨日映峰沉,愁云随盖转”,加重着唐太宗失去魏征的悲怆气氛。七、八句由远景写到近景,以“哀笳”、“悲旌”再次渲染悲哀,以强化其意象。九、十句由“情”、“泪”直伤情怀。最后一句以反诘的句式加重怀人的意绪。整个诗可谓是感人至深。除了写死别的伤痛外,唐太宗的酬赠之作也写得情真意切,表现出君臣之间真挚的情谊。   其四是歌咏宫苑之作。这类诗在唐太宗诗作中有一定的数量,它突出的标志是唐太宗以天子的身份,纵笔描绘宫苑的雄伟,凸现着皇极意识,从一个层面宣扬着唐帝国的赫赫声威。如他在的《帝京篇》其一中写道: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   绮殿千寻起,离宫百维余。   连甍遥接汉,飞观迥凌虚。   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   从表层看此诗极事铺排,但其深层却展示了唐太宗“建用皇极”的意识, 抒发着帝王居高的情怀。由于皇极意识的作祟,唐太宗在《帝京篇》中还以形象化的言语探讨着“保极”的问题,如他吟唱道:“ 披卷览前踪,抚躬寻既往。望古茅茨约,瞻今兰殿广。人道虑高危,虚心戒盈荡。奉天竭诚敬,临民思惠养。纳善察忠谏,明科慎刑赏。”应该说唐太宗总结成败之理是有积极意义的。而《帝京篇》提出的思想,也不是其他的个体所能承担的,只有唐太宗这样的文化角色才能承担。宫苑之作的外化形式,一是唐太宗的行幸之作,二是狩猎之作。前者可以唐太宗《幸武功庆善宫》、《重幸武功》为代表;后者可以他的《出猎》为代表。《幸武功庆善宫》作于贞观六年(632) 九月,是时,唐太宗返回出生地武功庆善宫,欢愉之余,仿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写下了此诗。《重幸武功》则是唐太宗于贞观十六年(642) 十一月,再返武功庆善宫留下的诗作。这两首诗虽有自我陶醉之感,但“弱龄逢运改,提剑郁匡时。指麾八荒定,怀柔万国夷”(《幸武功庆善宫》),还是有着一股豪气的。《出猎》主要是描绘帝王惊心动魄的狩猎场面,其中“三驱陈锐卒,七萃列材雄。寒野霜氛白,平原烧火红”等,都把皇家出猎的场景渲染得气势飞动。上述四个方面是唐太宗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由于他挟帝王之威,积极倡导文学,故给初唐诗坛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唐太宗对初唐诗坛的影响,一是他提出的文学主张制约着初唐诗歌的发展方向;二是在尚质的前提下不反对文饰,因此,在唐太宗时期出现了“上官体”,其“六对”、“八对”之说为迎接唐格律诗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他的诗歌创作成为一代追求的典范,影响着初唐作家的诗歌创作。同时,作为一代英主的唐太宗亲自作诗,为唐朝后续诸帝王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事实上,写诗这一传统不仅被唐历朝帝王所继承,而且对于唐诗的繁荣兴盛产生了积极影响。   (责任编辑:崔少梅)   收稿日期:2011-12-08

    推荐访问:太宗 诗歌创作 唐太宗的诗歌创作 唐太宗李世民诗作 唐玄宗创作的乐舞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