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阿斯塔菲耶夫 西伯利作家阿斯塔菲耶夫

    时间:2020-03-31 07:30:3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中图分类号:K835.125.6 文献标志码:E 文章编号:1008―0961(2011)05―0092―04      俄罗斯西伯利亚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它不仅以自己的丰富宝藏令世人瞩目,而且以辈出的人才使举世皆凉。维克多・彼得罗维奇・阿斯塔菲耶夫就是西伯利亚众多的卓越作家中的一个。
      阿斯塔菲耶夫于1924年生于东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奥斯相卡村一个农民家庭。童年时代他沦为孤儿,在保育院受教育。1942年他在铁路工厂学校毕业,当过列车编组员,不久便应征入伍。阿斯塔菲耶夫在前线作战勇敢,身负重伤。1945年复员,先后当过装卸工、钳工、翻砂工。
      阿斯塔菲耶夫1951年开始写作,1953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开春之前》,后陆续出版长篇小说《融雪》(1958)、中篇小说《转折点》(1959)。1959年他进入全苏作家协会主办的高级文学专修班深造,创作渐趋成熟,1961年毕业。此后,他的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老橡树》(1960)、《陨石雨》(1960)、《窃盗》(1965)、《战火纷飞的远方》(1967)、《最后的问候》(1967)、《蓝色的暮霭》(1968)、《牧童和牧女》(1971)、《俄罗斯菜园颂》(1972),系列小说《鱼王》(1975),长篇小说《忧郁的侦探》(1986)、《树上的标记》(1988),中篇小说《能看见的拐杖》(1988)等。1975年,阿斯塔菲耶夫以《牧童和牧女》等作品荣获俄罗斯联邦高尔基国家奖金,1978年又以《鱼王》获苏联国家奖金。
      阿斯塔菲耶夫的早期作品多反映现实生活,没有超出情节小说的窠臼,在题材和风格上有千篇一律和公式化的缺点。1959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转折点》是以历史为题材的。《转折点》揭示了儿童的性格,尤其是具有一般孩子不可能忍受的苦难命运的孤儿的性格。作者一改过去对主人公描写的平面手法,广泛采用了明暗对比的艺术手法。可以说,这部中篇是阿斯塔菲耶夫掌握艺术技巧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
      中篇小说《老橡树》的问世,使他获得声誉,说它是其成名作也未尝不可。在《老橡树》中,作者探讨的是关于对人的尊严真伪的理解、对待大自然的人道主义态度等问题。这部小说明显受到列昂诺夫《俄罗斯森林》的影响。阿斯塔菲耶夫从哲学角度观察世界,从而使他惯用的抒情性和戏剧性笔法得到极大丰富。作家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是从那些从事人类最古老行业――狩猎和捕鱼者中选择的。猎人法耶番及其养子库尔狄什都坚定不移地眷恋着土地,完全有机地同大自然融为一体,同大自然共呼吸,按大自然的规律生活。他们认为“泰加森林是个宝库,但是要用纯金的心来抚摸他……”因此,不能容忍那些破坏泰加森林古老规律的人。法耶番愤怒谴责杀死怀胎母貂的阿莫斯(法耶番的儿子):“你是自然界的敌人……”作者揭示了这样的真理:侵害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利欲熏心的人必将遭到报复。泰加森林本身就狠狠地惩罚了阿莫斯。作者把人物置于灾难和痛苦中去考验,以展示他的人性。正所谓“好铁不怕火炼,好人不怕灾难”。
      阿斯塔菲耶夫在中篇小说《最后的问候》中为表现人民性格的源泉,对有关同情、义务、良心、美等问题作了全面分析。小说的人物都具有完整的性格,他们是顽强的坚韧不拔的人,有的则是老百姓所说的“不走正路”的人。他们年龄不同,命运也有好有坏。小说的中心人物是祖母叶・彼得洛夫娜和男孩维嘉。彼得洛夫娜性格坚定,甚至有点专横,无怪村里人都叫她“将军”(绰号)。然而,在这严峻的外表下却跳动着一颗善良、坦诚的心。她同情别人的不幸,善于理解人,在她身上体现了俄罗斯农村生活习惯的特点和俄罗斯民族的道德本性。这个艺术形象已当之无愧地与冈察洛夫和高尔基所创造的两个祖母的形象――别烈日科娃(《悬崖》)、阿库里娜・伊万诺夫娜(《自传体三部曲》)相提并论。男孩维嘉的形象是充满诗意的、迷人的。孤儿的命运没有把他变得凶狠和冷酷无情。在祖母的影响下,他的内心充满最神圣和最光明的东西。作者所描写的孤儿的命运是近乎一种无人理解的孤独、令人痛心的绝望,但却没有感伤情绪,原因就是有祖母的存在。在这部作品中,阿斯塔菲耶夫表现出叙事的民间故事风格。他善于借用民间故事手法表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心理状态,为读者所喜闻乐见。
      总之,在上世纪60年代,阿斯塔菲耶夫的创作成就主要表现在中短篇小说方面。除以上两部外,中篇小说《窃盗》也很著名。列昂诺夫的《小偷》的主题在《窃盗》中进一步深化。作者让年轻主人公们学习的是生活中最难以做到的事――无私地奉献。此外,还有描写战争题材的中篇小说《陨石雨》、《战火纷飞的远方》等。阿斯塔菲耶夫已成为读者所喜爱的著名作家。
      上世纪70年代,阿斯塔菲耶夫的作品抒情性和哲理性大为增强。他在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品是《牧童和牧女》、《俄罗斯菜园颂》、《鱼王》。被作者称为“当代牧歌”的《牧童与牧女》读来引人深思、品味无穷。小说描写的是卫国战争时期青年军官鲍里斯和农家姑娘柳霞的爱情悲剧。鲍里斯与柳霞邂逅相爱。这种在战争环境里产生的牧歌式的爱情一开始就蒙上了悲剧色彩。鲍里斯牺牲了,爱情牧歌的希望破灭了。“牧歌”的结尾,孤独的“牧女”凭吊“牧童”的坟丘。“她的脸旁,有一棵枯干的小草沙沙的摇曳着。这棵小草把世上的一切风雨、人间的一切风暴全吸收到自己身上,用自己的力量使它们平息下来;而在钻入泥土的苍白的根部,小草却小心翼翼地珍藏着它的、也是我们的复苏的希望。”作者在这里创造了一种特殊的叙述形式,把宇宙的无限和一棵小草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具有极大概括力的自然景物表现了生与死的永恒斗争。战争和牧歌从来就是对立的,战争消灭牧歌,战争毁灭美好的人性。对比的艺术手法的广泛运用是这部小说的突出特点。作品名称的田园诗情调同故事的强烈悲剧色彩形成鲜明对比。在故事发展中,社会主义的光明世界和法西斯侵略、鲍里斯和莫赫纳科夫等的对立面,被结构和风格上的对比手法所丰富充实。作者以细腻深刻的手法描写了天真与残酷、田园诗与悲剧性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这部作品把卫国战争题材创作推进了一步。作品中出现了哲理性叙述的假定性以及对时间概念的特殊解释,人物形象有极大的概括性。在结构上,作者把过去的和现实的生活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统一体,因为这一点对哲理体裁尤为重要。小说是由假定性和象征性场面构成的,中心部分描写了伟大卫国战争。如果把《牧童和牧女》比作一部三重唱乐曲,那么它就有:感伤的音部(在歌剧院舞台上的牧童与牧女)、悲剧性的音部(老头和老太婆的命运)和富有抒情色彩的音部(柳霞和鲍里斯的故事)。
      《俄罗斯菜园颂》文笔极其优美,堪称“俄罗斯语言的颂歌”。这部作品通过对日常的、尘世间的事物――菜园、土豆的歌颂,讴歌了俄罗斯人的美好心灵。在战争年代,菜园和土豆曾使许多 人得到拯救。情节在抒情和沉思的格调中展开,广泛运用了俗语、谜语、谚语。作者就是以这种传统的民间伦理和美学观点来颂扬那些外表平凡、简朴,然而却是人们所必需的事物。同时,作品表现出明显的政论风格。
      作为西伯利亚人,阿斯塔菲耶夫永远眷恋着这片神奇的土地,因为这块雄伟的大陆充满了人们的热情、活力和希望。作者笔下的西伯利亚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从《老橡树》到《鱼王》,阿斯塔菲耶夫所描写的不是自然界的高傲的征服者,而是一些痛苦地意识到自己的过错、感到良心不安的人。作者在《鱼王》中没有表现人与自然界的永恒斗争,而是研究了人对自然的各种态度:消费主义、贪得无厌、漠不关心和勤勉热心等等。作者在表现这一切时,使用了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富于音乐感的语言和极其细腻的心理描写。系列小说《鱼王》在结构上颇具特色。它由12个中短篇故事连缀而成,每个故事都有头有尾,可以独立成篇。小说故事情节淡化,作者作为抒情主人公抒发对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的感受和内心的情思,又使小说兼有抒情散文的特点。小说中的事件都发生在西伯利亚叶尼塞河畔,作者用生花妙笔描绘了冻土带和泰加森林的壮观景象。他就像一位哲人探索着人生的真谛和大自然的奥秘,苦苦思考着大自然与人的关系,生与死、美与善的问题。其中《鱼王》、《达姆卡》、《在黄金暗礁附近》、《渔夫格罗或塔洛》等篇表现这样的主题思想:谁伤害和掠夺了大自然,谁就是道德低下的人,并最终将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报复。在《鱼王》里,机械师伊格纳季奇徒有道貌岸然的外表,却是个贪婪暴戾的违禁偷渔者。一次他在偷渔时遇到了这条大鱼,在同鱼搏斗中,他翻船落水,“鱼王”――大自然的化身严惩了这个恶人。然而大自然是仁慈的,它使伊格纳季奇保住了性命,却失去了一条腿。在生命垂危之际,他对自己一生的善恶表示了深切的忏悔。《在黄金暗礁附近》中对恶人的“报应”有所不同。偷渔者科曼多尔自以为得计,在禁渔区偷捕了许多鱼,又把检查员捉弄一番。但回家后他才知道自己的女儿被酒后驾车的司机撞死了。“多行不义必自毙”,在人对自然的态度上也是适用的。《白色群山的梦》是一个中篇故事,富有哲理性和抒情性。代表人性的阿基姆和代表险恶人性的戈加形成鲜明的对照。阿基姆舍弃了自己的切身利益而救了一位素不相识的生命垂危的姑娘艾丽娅的性命,并把她从酷寒的泰加森林送到莫斯科家中。阿基姆做人的原则是义重于利和无偿的给予。在他的身上体现了高度的人性美。然而人的天性是复杂的,作者并没有把阿基姆理想化,没有回避这个饱经世故的人的许多缺点:为一己私利可加害于自己的亲人,而且一再无耻地玩弄女性,是个精神上的“偷猎者”。大自然不会饶恕这种道德堕落的人,戈加死于非命的下场是合乎逻辑的。小说中还经常出现抒情插叙和议论,对生与死以及生死的态度作了哲理性思考。注重描绘普通人的形象,是阿斯塔菲耶夫创作中人道主义深化的表现。老浮标看守工巴维尔・叶戈罗维奇的形象给读者带来许多新的东西。他就像“图卢汉斯克百合花”一样具有那种自然美和含蓄美,眼中“安详地闪烁着大森林特有的那种严峻的光辉”,而这个人的一切都使人感到“极可信赖”。泰加森林的艰苦生活磨炼了他的勇敢坚毅和机智的品格,以及乐观主义精神。系列小说《鱼王》阐明了人与大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准则,使人确信“我们的大自然是公正的、英明的、宽容的。但是,绝不能把《鱼王》的全部意义归结为文明未能动过的自然环境的诗意化,正如雅基缅科所评论的那样:贯穿《鱼王》的主要思想是保护人和人本身的人性”。
      阿基塔菲耶夫的作品具有优美的抒情性、深刻的哲理性的特点,达到了理性与激情、理智与感情之间的和谐。他对小说主人公的道德素质的浓厚兴趣,不仅表现在作品对人物心理的深刻剖析及优美的语言上,而且还表现在主人公本人和情节的特点上。作者的注意力首先集中于探讨人道主义在人民中的渊源、道德的劳动基础、民族精神文化的继承等问题。作家向读者提出了和土地的依存关系问题、社会主义道德和传统问题、世代相传的继承性与时代的关系问题等。与其说他是用大量的事实、事件,不如说是通过精神上的纽带把历史和现实糅合在一起。上述作品,由于其语言的优美和富于诗意,也由于作者对时代、自然和人的思考十分深刻,而引人入胜。
      阿斯塔菲耶夫在20世纪80年代把视野由农村扩展到城市,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写出了长篇小说《忧郁的侦探》等作品。在篇幅不大的长篇小说《忧郁的侦探》中,作者集中揭露了苏联社会的各种丑恶现象和犯罪行为。小说主人公索什宁是一位因伤致残而退职的民警警官,作者通过他的叙述,在读者面前展示出一桩桩骇人听闻的犯罪行为。例如,一个衣冠楚楚的青年残忍地杀害了一名孕妇,原因是他不喜欢那个女人的脸型。这个青年人已经丧失了起码的人性,把杀人看做像吃冰淇淋一样的享受。一个醉汉偷了一辆卡车,开车撞死了许多人,最后民警不得不将其击毙。小说还揭露了苏联社会中特别是家庭生活中的种种不正常现象和道德行为。例如,一家人去安葬父亲,在墓地痛饮后竟忘了把尸体放进墓穴,结果使死者暴尸数日。一对夫妻不和,女的离家出走,男的在外酗酒,不满三岁的孩子独自在家一个星期,没有吃的,只得吃地板缝里的污物和蟑螂。作家以高度的公民责任感,从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向人们发出警告。这一切不幸的根源是由于人们道德沦丧,由于人们脱离了俄罗斯传统的美德。小说的主人公探索各种犯罪行为得以存在的原因时,涉及了俄罗斯性格这一敏感问题。索什宁觉得俄罗斯性格是一种“难理解的、任何人尚未彻底弄明白的和任何人尚未解释清楚的东西”。他不明白:“为什么俄罗斯人自古以来怜悯囚犯,而对自己、对邻人――对战争和劳动中致残者常常漠不关心?”阿斯塔菲耶夫对俄罗斯民族性格弱点的揭露,自然触痛了不少人,但更多的人还是赞许他的这种自我揭短的态度。当然,对这部作品的争论不只在这一方面。作者把各种丑恶现象集中起来展示的写法,在当时很多人不能接受,被称为“令人悲哀的反面现象”。然而,能够引起人们热烈关注的作品,毕竟还是不同凡响的。
      
      参考文献:
      [1]罗布特林・米,苏联文学奖金和获奖作家[G],张家霖,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5:42.
      [2]诺维科夫・华西里,现阶段的苏联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124.
      [3]维霍采夫,五十――六十年代的苏联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41-43.
      [4]张捷,苏联文学的最后七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130-132.
      
      [责任编辑:初祥]

    推荐访问:伯利 耶夫 作家 西伯利作家阿斯塔菲耶夫 阿斯塔菲耶夫 阿斯塔菲耶夫作品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