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近年来以民生为导向的社会保障政策【重庆:民生导向下的社会管理实践】

    时间:2020-03-30 07:45:4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前不久,重庆获得20i0年度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评第一名,这是继荣获2010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后,重庆获得的又一殊荣。重庆成为全国最安全、最稳定、最幸福的城市之一,得益于其近年来坚持以民生为导向,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不断加强社会治理、追求民生幸福的各项实践:“五个重庆”构建城市梦想,“唱读讲传”塑造社会精神,“打黑除恶”营造和谐环境,“三项活动”密切干群关系。
      一、关注民生,完善制度安排
      民生是社会管理的基础。重庆坚持以民生为本,在公共财政、城乡统筹、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不断完善制度设计,推动发展转型,切实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公共财政方面,建立民生投入机制。重庆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以上用于民生,75%用于基层和区县,通过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政府资源向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领域倾斜。发挥公有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基础性作用,确保国有资本收益的30%用于民生。同时,坚持勤俭办事业,继续实行市级机关公用经费零增长,并把节约经费全部用于医疗卫生、社会救助等民生支出。
      在统筹发展方面,着力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推行多项改革:全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配套设计土地、社保、教育、卫生等10个方面的政策,为城乡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保障;设立全国唯一的农村土地交易所,规定地票价款扣除成本后净收益的85%支付给退地农民,15%支付给集体经济组织;开展“三权”抵押融资等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使增加财产性收入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关键环节。
      在住房保障方面,探索推进以公租房为重点的新型住房保障模式,建立保障房+商品房的“双轨制”住房保障制度,其中30%-40%由政府保障房解决,60%-70%通过市场化解决。在全国率先大规模建设公共租赁住房,不设户籍限制,打破城乡和内外差别,有效破解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难题,力争实现城乡中低收入群体居民住有所居。在公租房建设资金保障方面,按财政投入和融资贷款3:7的比例,采取“1+3”的模式筹措资金,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第三财政”的作用:“1”是指财政投入约300亿元,包括中央专项补助、本级财政支出、土地划拨、税费减免等补助方式;“3”是除财政投入外的800亿元融资贷款,通过银行贷款、保险公司融资、社保基金融资三个渠道筹集。
      在社会保障方面,逐步完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全市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实现区县全覆盖。同时,通过建立最低工资标准正常增长机制,率先考核“基尼系数”,开征高档商品房房产税等措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二、惠及民利,提升幸福指数
      增进人民福祉是社会管理的根本目的。“居民的幸福指数并不简单取决于人均GDP或人均收入,还取决于这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居住条件、安全状况、人际关系,以及市民气质、精神状态、主人翁感觉等”。近年来,重庆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着力提高全民幸福指数,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以“五个重庆”建设为纲领,着力改善民生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舒适度。“五个重庆”每个方面都直接关系到重庆市民的切身利益:“宜居重庆”是要着力改善百姓的居住条件和环境;“畅通重庆”是要改善交通条件,实现主城不塞车、乡村有油路;“森林重庆”是要改善生态环境,让老百姓多吸氧;“平安重庆”是要增强老百姓的安全感;“健康重庆”是要让孩子长得壮,老人寿命更长,全民生活得更健康。为有效推进这“五个重庆”建设,从2008年开始,重庆市就建立了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建设目标、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建设责任,并按照阶段推进和年度考核的要求,组成市委、市政府督查办和市人大、市政协督查考核小组,全面展开“五个重庆”建设考核,及时评定部门和区县“五个重庆”建设完成情况。
      实施两大“关爱行动”,使130万留守儿童健康成长、200万农村空巢老人老有所养。扎实推进“蛋奶工程”,做到每个孩子“每天一杯奶或一个蛋”。2010年全市投入资金8.2亿元实施“蛋奶工程”,惠及学生247.57万人次。积极推广“4+1”教育培养模式,采取代理家长、亲情室、托管中心等措施,保障留守儿童健康茁壮成长。全市开始研究建立农村困难空巢老人养老服务补贴机制,在基层推广发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动员各种力量对空巢老人开展一对一的“孝心儿女”帮扶活动,让每一位空巢老人都能对接上一名帮扶提供者。
      致力“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实施“三到”,确保“两有”,缩小城乡之间收入差距。通过目标锁定到户、项目规划到户、举措帮扶到户,实现农户家家有项目、人人有事干,确保“两翼”95%的农户三年增收万元以上。将万元增收工程与现代农业、扶贫开发、库区安稳致富等工作相结合,重点推行林禽养殖、林下养畜、林地种植、林业产业、林果产业、森林旅游等途径和模式。为支持“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出台财政、税费优惠、贴息保险等一系列投资优惠措施,吸引社会投资。
      在全国最早推出微型企业系列扶持政策,培育新生长点和增长点,以求“藏富于民”。在重庆市政府出台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若干意见》、《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扶持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微型企业进行后续帮扶指导的实施意见》等3个文件的基础上,重庆市工商、财政、人社、经信、人行等相关部门或单独、或联合下发支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文件已达23个,涵盖了微型企业发展政策扶持的诸多方面。此外还加强在高校、园区、乡镇、街道、社区和工商所设立微型企业创业指导站的力度,打造微型企业电子商务和交易结算中心,建立微型企业信用监管平台,形成助推微型企业发展的长效体系。
      把“唱读讲传”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提振重庆精神,塑造城市气质。2008年6月以来,重庆市开展以“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为主题的“唱读讲传”活动,就是以解决文化民生问题为主题,不断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人心,为推动重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精神力量。
      三、保障民安,促进社会和谐
      公共安全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重庆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平安重庆建设和综治工作为抓手,实现了从“小治安”向“大平安”、从“治安治理”向“社会管理”、从“部门工作”向“党政工程”的重大转变。
      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把平安重庆建设和综治工作上升为“一把手工程”,市、区县、乡镇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主要领导抓发展和安全稳定的“一岗双责”制。组织、人事部门提拔、考评干部时,都要书面征求综治部门的意见。在重庆所有乡镇(街道)都配备了政法书记,所有村(社区)都配备了综治专干,有效解决了基层“缺乏人干事”、“缺乏条件干事”、“缺乏能力干事”的问题。
      加大平安重庆建设力度。深度开展“打黑除恶”,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维护社会稳定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大力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深入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禁毒等治安专项整治行动,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创造新型校园警务体制和勤务机制,在全国率先创设校园警察这一新的警种。推行交巡警平台和派出所互通、联动、联勤、联岗制度,建立起派出所重点严管社区、交巡警重点严控街区的新型防控体系。全市500个交巡警平台已查处治安案件28万多起,连续53个月未发生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
      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在乡镇和街道以综治办为平台,实行综治、信访、公安、司法、安监、武装资源和力量“六位一体”;在村和社区以党组织为平台,建立综治工作站,实行综治、信访、警务、调解、治保、安全监管、民兵资源和力量“七位一体”,形成治安问题联合防范、矛盾问题联合调处、重点工作联勤联动、突出问题联合治理、基层平安联合创建、工作实绩联合考察的工作格局。据重庆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调查,2010年群众对政法队伍的满意度达88.56%,比2009年上升2.66个百分点,比2008年上升4.66个百分点。
      开辟群众工作全新路径。在党的建设方面推行“三项制度”、“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深入基层群众,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维护群众权益,通过畅通诉求表达渠道,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了社会矛盾,有效防止了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叠加积累。全市20万名干部每年接访、走访30万次以上,2010年重庆市群众信访总量比开展活动前的2007年下降了43.2%。

    推荐访问:重庆 导向 民生 重庆:民生导向下的社会管理实践 民生导向的重庆实践解读 民生社会实践报告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