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高职专业教师实践技能竞赛_高职学生职业指导的实践与探讨

    时间:2020-03-14 07:31:2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存在定位不清,队伍缺乏专业性和稳定性,就业指导的实际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本文对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提出几点建议:建立大学生职业指导与咨询中心;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加强高职学生的全程化指导;注重专业化职业指导;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管理与指导,以及逐步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职业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
      
      腾讯网和麦可思公司对2010级大学新生调查结果显示,60%以上的大学新生存在学习问题。其中,缺乏学习动力的67%,对课程内容没有兴趣的56%。[1]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职业选择的每一个步骤与个人的各方面条件联系在一起。[2]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借助职业咨询的智力和经验优势,为个人的职业生涯提供指导,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跨越,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职业指导工作也得到各院校的普遍重视。
      (一)建立就业指导机构。
      目前,高职院校已基本设立类似“就业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等就业指导机构,以帮助学生顺利就业。这些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在我国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统一包办”分配制度到“双向选择”制度的过渡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机构向高校毕业生及时公布国家一些就业指导性文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保证了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二)教学组织安排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
      大部分高校已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课程,有的以讲座或报告会等形式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部分高校甚至设置了职业指导教研室,强化了职业指导在高校中的角色,深化了职业指导的研究和实施。
      教学组织中,安排了认识实习、工种实训、暑期实践和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学习期间,通过身份的转换和实际操作的训练,实现能力的逐步提高,为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三)逐步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高职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加强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对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增强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用人单位非常愿意招收已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高职学生培养目标逐步要求学生取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建筑类主要是施工员、质检员、资料员和造价员等。
      二、当前职业指导中的不足
      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从客观上看,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整体上仍停留在较低水平,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职业指导概念不明确,定位不清。
      许多高校存在着将“职业指导”和“就业指导”概念等同的误区,表现为一种功利主义的指导观:把就业指导视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和工具,实用、实惠、见效快就成了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唯一追求。这种功利性的就业指导观念只能适应大学生择业的一时之需,而难以顾及其个体的人生规划和长远职业发展,忽视了学生个体价值的实现,磨灭了大学生的鲜明个性,[3]使得职业指导专业化、信息化、全程化、社会化程度不高,尤其不够注重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和人职匹配,工作往往局限于部分就业信息的发布和就业政策的宣传及部分求职技巧的指导等方面。
      (二)就业指导队伍缺乏专业性和稳定性。
      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结构总体上表现为:校内教师多,社会专业人士少;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考虑到我国高等院校的人事结构特点,从事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多数教师的个人经历都是“从一个校门进入另一个校门”或者是从辅导员队伍安排到就业指导工作这个岗位上来开展工作的。教师对职业、行业的发展情况更多是来自于文字资料、他人经验等间接渠道,而职业规划指导应是一份需要不断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的工作。这样的队伍结构尚处于岗位化而非职业化和专业化。从某种意义上讲,高校依靠这样一支队伍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本身就存在先天不足之嫌。[4]
      (三)就业指导的实际效果不明显。
      许多高职院校在进行就业指导时实行混合建制,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就业指导通常由就业工作部门来实施,而各类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则是由各相关专业负责人协调专业教师共同完成的。因为就业指导部门未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所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无法反映社会需求信息,更无从了解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培养和需求的脱节。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的部门在方案制定过程中,也未能深入研究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培养目标指向过于单一,加上安排就业指导课的时间不合理,形式与内容过于单调,导致就业指导实际效果不明显,不能给毕业生以应有的帮助。
      三、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启示与建议
      佛格森(Richard L.Fergeson)指出,学生的职业期望与大部分学生最终能获得的职业并不协调,职业指导能帮助他们进行早期职业探索,并从中获益。[5]
      (一)建立大学生职业指导与咨询中心。
      近些年各高校相继建立大学生心理咨询室,专门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并取得了一些经验,高职院校也应该建立大学生职业指导与咨询室,专门帮大学生解决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遇到的各种困惑问题,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开展能力、性格、职业倾向等各类测评和“一对一”的专家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为每位学生建立职业规划电子档案。
      (二)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职业指导师资建设要立足专业化、职业化、正规化,鼓励教师学习相关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领域知识,注重人职匹配原则,遵循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规律。高职院校要选拔、培养并初步形成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这支队伍应热爱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建立学习型的组织。以教学为中心,围绕培养职业意识和提高职业能力的目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支撑教学研究的科学研究工作。
      组成时应注意团队成员的职业经历和知识结构,既有经验丰富的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又有多年从事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服务工作的政工干部,以及具有丰富的企业培训及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资深企业管理顾问。知识结构上有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和其他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知识。通过团队合作,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同时应不断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师的培训,如定期派教师到企业挂职等,以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
      (三)加强学生的全程化指导。
      全程化指导是贯穿于高职教育全过程的综合性教育。全程化指导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大学一年级),职业指导的主要任务是传授职业知识。通过开设职业指导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认识实习等形式,帮助学生接触和了解职业,认识职业与专业的关系;通过开展心理测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征,了解不同职业对从业者心理素质的要求,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气质和所学专业,形成就业意向,从而作出初步的职业规划。第二阶段(大学二年级),职业指导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职业能力。通过邀请行业专家介绍本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的需求,指导学生拓展职业素质;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实习、工种实训、假期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开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和咨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信息获取能力、职业决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顺利就业做好充分准备。第三阶段(大学三年级),职业指导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在此阶段,应指导学生对前两年的准备做总结,明确职业目标,开展求职技能训练,组织学生参加招聘活动,帮助学生完善求职资料,举办就业政策、就业程序讲座,让学生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四)注重专业化职业指导。
      专业指导法是指心理测试法。常用的心理测试的内容主要为职业兴趣测试、智力测试、性格测试和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等,它有利于对同类型学生予以指导。通过运用库特尔职业兴趣量表(OIS)、斯特朗・卡姆贝尔兴趣记录(SCll)、霍兰得“自我指导探索”(SDS)等测验方法进行职业兴趣测验,以指导学生选择职业和拓展职业素质。通过运用瑞文标准渐进测验(RPM)、韦克斯载成人智力量表(WAISR)等方法进行智力测验,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智力水平,以指导他们选择技术性较高或较低的职业和专业。通过运用美国就业服务社编制的“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GATB)”对学生能力倾向进行测验,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以便有效选择从事的职业。通过运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l)、“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或“卡特尔十六因素个性测验”(16PF)等方法测量学生的性格特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行为方式,为职业决策和行动提供可靠依据。[6]
      开展职业测评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运用职业兴趣测验对学生进行测定,只是了解学生职业兴趣的一种简易的方法,有其片面性,还应当辅之以观察、谈话等方法;二是不能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它还与其今后的努力密切相关;三是一般能力倾向测评有其局限性,应结合谈话、调查、成绩分析、特长分析等方法,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客观;四是人的性格与后天的环境变化有关。所以在职业指导中,我们要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培养健全人格,从而扩大职业适应范围。
      (五)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和指导。
      顶岗实习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很重要的就业适应环节。安排实习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这个阶段就业指导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全程跟踪学生的实习过程,为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供咨询、帮助解决,包括适应性方面、技能方面、人际关系及心态调整等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是回访实习单位,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达到信息的双向沟通,这样做不但能增进与用人单位的联系,而且能利用反馈意见指导教育学生如何完善自己、充实自己,调整实习计划,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这个阶段的教师指导效果较明显,指导解决的都是实际面临的问题,因此绝不能忽略。实习结束后,高等职业院校应就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题调研,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
      以职业教育为导向,发扬高职教育特点,是开展高职教育的重要方向。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更多是从就业指导方面开展,该方式在我国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统一包办”分配制度到“双向选择”制度的过渡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客观上看,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整体上仍停留在较低水平,主要存在职业指导定位不清,就业指导队伍缺乏专业性和稳定性,以及就业指导的实际效果不明显等几方面的问题。结合我国高职院校现状和国际上职业指导开展比较成熟的做法,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建立大学生职业指导与咨询中心;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加强高职学生的全程化指导;注重专业化职业指导;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与指导,以及逐步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参考文献:
      [1]麦克思.2010级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分析,http://www.省略/NewsShow/select.action?entry=29583,2010.
      [2]周文霞.职业生涯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56-67.
      [3]王保义.中西方大学生就业指导之比较[J].教育与职业,2005,(8):26-28.
      [4]彭晓波,林逢春.西方国家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其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0,(4):51-54.
      [5]乔颖.美国高校职业指导制度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10,(4):24-27.
      [6]刘自斌.高职学生职业指导的内容与方法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12):80-82.

    推荐访问:职业指导 高职 探讨 高职学生职业指导的实践与探讨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研究与实践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