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上海公关:耕耘自有收获时】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时间:2020-03-13 07:25:5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值此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成立20周年之际,梳理一下上海公共关系事业这些年来走过的道路,确实颇有意义。   众所周知,上海公共关系事业起步是较早的。1986年11月,作为我国内地第一家省市级公共关系组织,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正式宣告成立。时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的毛经权教授出任会长。这在大多数公众还根本不知“公共关系”为何物的当时,确如一声春雷,唤起了诸多有识之士对这一新兴领域的热情和追求。一时间,各种讲座、培训纷纷举办,一些公关活动也先后策划和实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公共关系的热潮。
      从无到有
      不能不正视这一历史事实:此时的上海,还没有一家专业公共关系公司,也很少有企业设立专门的公共关系部门,一切均处于起步阶段,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行业氛围自然也无从谈起。公共关系工作基本上还停留在公关知识的宣传普及和一般活动的组织层面上。但这些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在1989年至1991年期间与解放日报社等单位联袂主办的“上海市首届最佳公共关系工作者评选”、“上海建城700周年专题研讨会”等活动,都赢得了社会公众的广为关注,也为日后公共关系行业的崛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上海公共关系事业的真正发展,也许当从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以后算起。新一轮解放思想和深化改革热潮的掀起,再加上浦东新区的开发,极大地优化了上海的市场和社会环境。在这片沃土上,前些年播下的种子渐渐发芽,上海的公共关系事业开始走上了一条稳步而健康的发展之路。
      这首先体现在企业公共关系部门的纷纷组建上。先是宾馆酒店,随后是一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乃至商业银行等机构。虽然有的企业只是在原先宣传部门的架构上多挂了一块“公共关系部”的牌子,但此举毕竟意味着意识和职能的转变,部门的实际运作领域也逐步扩展到了企业整体形象塑造等方面。而一些著名跨国企业集团纷纷进入上海,有的干脆将其中国总部落户上海,更是有力地推动了上海公关业的发展。这些跨国企业,大多有自己的专职公共关系部门和比较规范有序的操作系统,无论在企业和品牌形象建设方面,还是在处理与政府、媒介、消费者关系和突发性危机事件方面,都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和模式。
      与此同时,专业公共关系公司也开始崭露头角。当然,最初几年,直接注册为“公共关系”的专业公司还不多,规模也偏小,但如果注意到当时上海广告公司等一些知名广告机构也组建了专门的公关业务部门,则在总体上还是形成了一定的声势。随后,由于客户业务的延伸,外资公关公司亦纷纷在上海布局,先有凯旋先驱、爱德曼等公司,而到1996年前后,博雅、伟达、奥美等公司也都在上海设立了分公司或办事处,各项业务均开展得有声有色。反过来,这又触发了本土公关人士的创业激情。视点、哲基、埃特等一批上海本土公共关系公司的先后诞生,不仅在上海市场上逐步形成了一个公关服务群体,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外资公关公司的话语权,有力地推动了市场的竞争和行业的成熟。
      新世纪迎来机遇
      迈入新世纪以后,上海公共关系事业迎来了自身发展和壮大的最好机遇,更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中国加入WTO,上海申办2()10世博会的成功,中央关于把上海打造成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的决策,以及上海市政府大力推进总部经济的种种举措,使上海再一次成了中外各大企业的聚焦点。许多跨国企业集团纷纷加大在上海的投入,并把中国总部乃至大中华区、亚太区总部迁移到上海,不少国内知名企业也把总部或营销总部搬到了上海。这不仅带来了一大批企业公共关系人员,也致使公关市场的服务需求骤然增大。
      在这种态势下,一些总部设在北京的本土公共关系公司,如海天网联、宣亚国际、信诺、嘉利、迪思、灵思等,均不约而同地挥师南下,在上海建立了自己的分支机构。而上海本地的哲基、埃特等专业公共关系公司更是趁势而为,大力开发客户,拓展公关业务,迅速发展壮大,令人刮目相看。这两股本土公关公司的力量,与先后抢滩上海并同样不断攻城略地的外资公关机构,俨然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几乎覆盖了从低端到高端的所有公关咨询服务层面。而在这一过程中,一批行业领军人物也快速成长了起来。他们中不少人虽只有30多岁,却表现不俗,在上海公共关系行业发展的蓝图上,各自留下了绚丽多彩的一笔。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上海的公共关系教育亦迅速发展起来。目前,经教育部正式批准而设立的高等院校全日制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全国只有16个,而上海就占了5个。同时,一些硕士点和博士点或已开设,或正在积极建设中。源源不断的人才输送,使上海的公共关系事业始终充满了生机。
      2010上海世博会,自然是上海公关业人士一展身手的大舞台。世博园区的许多展馆中,到处都可以看见上海外资和本土公共关系公司业务人员的身影。而在幕后,还有更多甲方和乙方的专业公关人员在忙碌着。虽然,有些企业没有机会成为2010上海世博会的参展方或合作方,有的公共关系公司也未能直接承接特定场馆的公关业务,但他们同样借助世博会期间客商和参观者云集的大好时机,精心策划,规范执行,在企业形象和品牌的推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许多公关业有识之士的目光早就投向了世博后。步入2011年以来,上海一些企业和公关机构的许多动作,其实就是世博会期间孕育的。确实,世博后的上海,商机无限,前景灿烂。
      协会发挥重要作用
      必须指出的是,在上海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中,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步入新世纪以来,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在继续大力宣传,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公关理念的同时,还精心策划和组织了一批高质量、高层次的活动,如“经济全球化时代公共关系论坛”(2001)、“中外公关专家大对话”(2002)、“上海国际公共关系峰会”(2005)、“中外公关业合作交流论坛”(2006)、“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与未来(论坛)”(2008)、“上海国际公共关系高峰论坛”(2010),以及一系列专题研讨会和沙龙活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从2001年起,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在充分学习和借鉴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组织全国案例大赛经验的基础上,与有关媒介和高校合作,两年一度,已连续举办了五届“上海市优秀公共关系案例评选”活动。参赛案例,近两届每届都达到100多个,内容覆盖方方面面,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体现了较高的专业水平。而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与国际商业传播人员协会(IABC)合作,于2007年开始推出的国际商业传播师专业资格认证项目,更是借助国际行业组织的力量,让上海公关行业一批领军人物有机会得到了更具系统性和前瞻性的提升。凡此种种,都有力地推动了上海公共关系行业的专业化、规范化和国际化。
      同样,上海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的指导和帮助。事实上,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筹建之初,即与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取得了联系,并邀请毛经权教授担任了协会的副会长,以求共同推进上海地区的工作。20年来,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的几任会长、常务副会长和有关负责人多次亲临上海,或参加上海的活动,或直接在上海举办专题活动,或走访有关单位,在上海公关学界和业界人士中广交朋友,共谋发展,对上海公共关系事业的健康发展给予了多方面的关心和支持。从1993年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举办首届中国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大赛起,连续九届大赛,上海各企业和专业公共关系公司都踊跃参与,报送的案例亦屡获金奖。而在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主办的历次国际公共关系大会和其他重要活动现场,人们也时时可以目睹上海公关界人士活跃的身影。上海公关业界和学界不少人士坦言经常参加这样的活动,开阔了眼界,拓展了知识,增进了交流,触发了思考,确实大有裨益。其对上海公共关系行业的影响,看似无痕,实则深远。
      事实上,诚如毛经权教授所言:上海公共关系事业发展的最核心成果,乃是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公共关系意识已开始渗透到各类社会组织(包括政府)及其高级管理人员中,从而在社会上逐步形成了一股重视公共关系的良好风气。反过来,这也为上海公共关系事业下一步发展营造了一个十分有利的大环境。
      所以有理由相信,尽管上海的公共关系事业还存在着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与上海在全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还不能匹配,但坚冰已经打破,道路已经开通,只要上海公关界有识之士们在奋进之心,合众人之力,走创新之路,同时,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和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进一步加强合作,给予引导和指导,上海的公共关系事业一定能迎来新的腾飞。

    推荐访问:耕耘 上海 公关 上海公关:耕耘自有收获时 上海公关耕耘自有收获时 上海公关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