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桐庐县山水城市绿地系统构建探讨]本溪绿地山水城

    时间:2020-03-06 07:43:2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绿地系统是解决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前提。本文在桐庐县域范围内原有绿地现状调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桐庐县的具体情况,总结归纳适合当地绿地系统构建的原则和思路,提出了桐庐县山水城市绿地系统构建的途径和措施,并就如何具体落实问题提出了详细的见解。�
      【关键词】山水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布局;构建途径��
      The discussion on building of shan-shui city green space system in Tonglu�
      He Zheng-ping�
      (The construction administrative office of the municipal services park of the Zhejiang TongLu countyTongluZhejiang311501)�
      【Abstract】Green spac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erfect green space system is a necessary prerequisite for solve the cit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this paper, based on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original green within the county of Tonglu,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Tonglu, summarized principles and ideas for the system of local green building, put forward structural arrangement and measures to shan-shui city green space system of Tonglu, and give a specific opinion for how to solve issues.�
      【Key words】Shan-shui city;Green space system;Structural arrangement;Construction way��
      
      
      
      1. 引言�
      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城市各功能区块在空间上协调、过渡、有机融合的纽带,风景优美、环境宜人的生态城市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1]�。城市绿地的建设、发展,直接关系到城市生态和城市生活质量。城市绿地系统是一个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现代城市的象征和现代文明的标志,对提高城市总体规划布局质量、美化城市景观与风景特色,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以及丰富人民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山水城市的概念最早是由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构想出来的,并由吴良镛先生正式提出。山水城市是提倡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其最终目的在于“建立人工环境”(以城市为代表)与“自然环境”(以山水为代表)相融合的人类聚居环境��[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人口向城市集聚,使得城市环境面临日趋恶化的局面。而绿地建设则是改善城市环境的最经济、最实际,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是创建最佳人居环境城市的重要手段,也是最终实现生态城市的有力保障。山水城市理念与城市绿地系统构建的融合已是刻不容缓。�
      2. 绿地现状与分析�
      2.1各类绿地现状统计
      桐庐现状城市建成区总用地为15.83平方公里(1583公顷),建成区目前有绿地面积558.22公顷,其中公园绿地74.3公顷,生产绿地14.11公顷,防护绿地16.37公顷,附属绿地154.22公顷(包括居住区绿地29.84公顷,道路绿地15.20公顷),其他绿地299.22公顷,行道树9318棵。构成详见表1。�
      
      城市人均绿地面积为51.03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6.79平方米,绿地率为35.25%,绿化覆盖率为39.52%。�
      2.2城市绿地发展优势与动力。
      桐庐是全国闻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因为天然或人工的诸多因素,使其绿地系统建设各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自然资源方面桐庐地处亚热带北缘,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绿化资源十分丰富,并有大量的古树名木存留,有利于绿化建设的开展。地域方面桐庐位处江南水乡地带,域内江河纵横,兰带和绿带穿插,包络了城市,便于形成绿地的连续性、系统网络和特色。同时,桐庐的历史格局为两江夹峙,山水城相融,自然绿地渗透到城市中心,大规模的绿地形成了良好的连续性、系统性和生态支撑能力,这也为山水城市绿地系统的构建打下了个坚实的基础。�
      随着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桐庐城市结构实现了较大调整,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当地政府与市民的热情,上级政府的支持,以及“国际花园城市”,“园林城市”等评比活动的开展,对园林绿化的建设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3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
      绿地网络体系不够完善,绿化布局不尽合理,各类公园、绿地、林地分布不均匀。绿化水平有待提高,绿化的生态效应和生物多样性有待改善。公园绿地分布不均,公园容量超负荷。由于城市的扩张,建成区内的部分自然山体绿化遭到人为破坏。绿化建设平均投入不足,绿化建设的持续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江北城市建设较快,但绿地建设步伐相对缓慢。�
      3. 绿地系统构建的原则与思路�
      3.1构建原则。�
      3.1.1区域生态环境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相结合的原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放在区域生态大环境下考虑,将城市绿地与外围山体、水体等环境结合,形成“城在绿中,绿遍全城”。�
      3.1.2绿地系统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不能因城市建设用地紧张而牺牲绿化用地,应两者协调发展,保证环境与经济协调统一。�
      3.1.3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绿地系统稳定性的原则。规划保证生物总类达到规定数额,城市绿化面积持续上升。�
      3.1.4以人为本、均衡布局、特色鲜明的原则。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绿地布局均衡,保证每个区域均有一定数量的公园,整个规划充分反映桐庐县的历史文化及自然特色。�
      3.1.5因地制宜、远近结合、分期实施的原则。根据桐庐县的自然地理条件,规划绿地系统,实施分期建设,近远期相结合,最终完成整个城市的绿地建设。�
      3.1.6可操作性与适当超前性相结合的原则。规划应具有可操作性,并与城市发展的步伐相一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具有适当的超前性。�
      3.2构建的思路。�
      3.2.1规划指导思想。
      以桐庐新一轮总体规划为指针,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标准,结合桐庐山环水抱的自然条件,古老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人文景观,制定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突出体现桐庐特有的文化内涵,做好桐庐得天独厚的“山、水、人、文、绿”五字文章,创造一个具有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系统,以山水风光为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
      3.2.2县域绿地建设目标。
      县域绿地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并以“绿化美化桐庐,营造桐庐秀美山川”为建设方向,通过对生态农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以及其他生态林地的建设,使森林林分结构趋向合理,土壤水土保持功能加强,生物资源得到有效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初见成效,建立起完备的生态保护和建设体系,使生态环境质量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最终实现生态县目标。�
      4. 绿地系统构建的途径与措施�
      4.1县域绿地系统的构建。
      城市是文明人类的存在形式,是人类文明的主要载体,由各级城镇结构而成的网络体系,是现代社会机体运行的骨架。要维护城市、城镇脆弱生态系统必须获得自然生态系统的支持。因此,要搞好桐庐城市,城镇的绿地系统,首先要搞好桐庐大环境的绿化,把城镇绿地系统融合于桐庐的整个绿化体系之中。这就要求建设、林业、农业、水利、交通等各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绿地网络系统的建立,是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的根本途径��[3]�。桐庐绿化体系呈“干”字结构,主轴放射状,布局则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形式。其中主轴为富春江与320国道、杭新景高速,分水江与桐庐――於潜省道以及它们两侧控制区形成“干”形带状绿化主轴线。放射状即由富春江,分水江与它们的分支,县级公路,以及它们的两侧控制区形成放射状绿化副轴线。点就是由城镇、乡村所形成的一个个绿化点,由线相连,形成网络。城镇、乡村即点的绿化强调面广的营造。线即绿化的主轴和副轴线,是绿化体系中的经脉,强调自然为主,适当的人工改造。面即为国土绿化,包括山林绿化和平原绿化。桐庐平原稀少,山体为多是绿化体系的肌体,量大面广,强调封山育林为主。�
      4.2城镇景观体系的形成。
      城镇景观体系布局为一芯、两片、三轴、三线、九支。�
      (1)一芯:以桐庐县城为中心。充分利用桐庐城市依山傍水的特色,继续扩大城市绿地规模,合理布局各项绿地单元,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城市中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复合绿地系统,并最终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绿地系统。�
      (2)两片:桐庐县域,富春江以北,以桐庐老城和旧县街道为中心,包括桐君街道江北、富春江镇江北、瑶琳镇、横村镇、分水镇、百江镇、合村乡、钟山乡、莪山畲族乡在内的5镇3乡2街道组成的江北生态片;桐庐县域,富春江以南,以江南新城为中心,包括桐君街道江南、富春江镇江南、江南镇、凤川镇、新合乡在内的4镇1乡1街道组成的江南生态片。�
      (3)三轴:杭新景高速防护林景观带为一轴、富春江与320国道为一轴,分水江与桐庐――於潜省道为一轴,以及它们两侧控制区域内的景区景点,形成三条桐庐主要旅游观景带。展示桐庐自然山水、历史人文景观。�
      (4)三线:即沿过境车辆较多的分水――淳安省道、瑶琳――新登省道、桐庐――浦江省道三条公路设置对外景观展示线,也是一个窗口,着力宣传桐庐山青水秀的形象。�
      (5)九支:即景观展示支线,主要沿富春江与分水江的支流及县道设置,具体为后溪(岭源――印渚公路)、保安溪(朝阳村――印渚公路)、马源溪(分水――毕浦公路)、夏塘溪(歌舞――洛口埠公路),漕源溪(钟梓坞――南阳公路)、云溪(凤联坞――方埠公路)、龙伏溪(莪山――横村公路)、应家溪(步叠岭――横山阜公路)、大源溪(石阜――凤川公路)等九个观景支线,以展示纯自然风光为主。�
      4.3多层次山水格局的构建。
      构建符合城市山水格局的绿地系统是解决其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面对的生态环境恶化,特色丧失,传统文化丢失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最终实现“山水城市”的关键之所在��[4]�。多层次山水格局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农业方面要加快标准农田建设,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大力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生态环境,形成网络化的田间林带,构筑生态农田景观绿地,为市民提供接触自然、体验农业以及观光、休闲与游憩的场所与机会,在条件成熟区可建立观光农业基地,建立生态农业旅游区。同时应对高产良田进行保护,注重农林绿化,走生态型与集约型的农业生产道路。�
      林业方面应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善生态条件,维护生态平衡,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林业建设应以保护为主,同时应对面向城市一侧,结合风景区、森林公园及防护林地的建设,进行林相定向培育,增加阔叶特别是色叶乔灌木,使其林相更丰富、景色更为优美。根据桐庐县各类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现状,规划在县域范围内形成七大区块的林地建设。“七区”主要指的是:金竹岭红豆杉自然保护小区、龙门山森林植被保护小区、瑶琳省级森林公园、岭源猕猴自然保护小区、白云源高山草甸自然景观保护小区等5个森林或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小区,以及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桐君山景区2大景区。�
      风景名胜区与森林公园建设要严格限制开发强度,控制区内的村镇居民点的建设。加强森林管理,开展植树绿化,进一步完善各项设施,提高风景名胜区的品位,应处理好风景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之间关系。以保护为主、合理开发、坚持可持续发展。重点做好属两江一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桐庐县域内景区的保护和开发建设工作。森林公园重点是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改善生态环境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庞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林,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护和维护现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尽量避免人类活动对湿地的破坏,通过控制污染源,改善水质,退耕还湖等手段,恢复生物多样性功能。桐庐县域河流分布密集,湿地面积大,特别要重视湿地生态环境的建设。桐庐县湿地保护以分水江、富春江为轴线,以富春江水库、分水江水利枢纽工程水库、肖岭水库这3大库塘湿地为主要斑块,并将剪溪、龙潭溪、梅林溪、金竹溪等河流湿地以及其它面积较小的库塘湿地一起列为全县湿地保护的重要区域。�
      另外绿色生态廊道也是山水格局构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滨水生态廊道和交通生态廊道:城镇内部主要景观河道设置30米以上防护绿带;城镇内其它河道分别设置10米以上绿带。高速公路两侧设置50米宽以上防护绿带;国道两侧设置60米以上防护绿带;省道两侧设置15米以上防护绿带;各乡镇道路沿线两侧控制10米宽防护绿带。�
      5. 绿地系统构建的实施�
      5.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绿化意识
      在市民中开展绿化建设重要性宣传工作,加强园林绿化的科普教育工作,认清区域生态环境与城市园林绿地的不同功能。同时,提高全民的绿化意识,尤其是加强各级领导的责任意识,要将绿地发展任务分解,列入各级领导的任期目标,并作为考核业绩之一。�
      5.2严格执行《桐庐县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桐庐县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桐庐县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纲要性法规文件,要严格按规划的要求进行建设与管理,绿地性质不得随意更改。因特殊需要改变绿地规划与性质的,应报经原批准机关重新审核,报上一级机关审批。�
      5.3加强管理,依法治绿。
      通过制定和完善绿化法规,加强执法力度,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加强园林绿化行业部门管理及建设项目绿化审批工作,实行对无客观原因达不到绿地指标的项目一票否决制。健全园林执法机构,对违反城市绿地规划的单位与个人,根据《浙江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实施处罚。�
      5.4积极拓展资金筹措渠道,保证绿地建设项目实现。
      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园林建设投资体系,其中要保证绿地建设资金主渠道――政府投入的力度,作为市、区级公园绿地和街旁绿地的专款资金,其它各项工程建设项目,要按建设性质,拨出相应的款项作为绿化工程费。鼓励企业单位、群众个人集资参股,引进外来资金参与桐庐县公园绿地、风景林地的建设经营,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5.5注重地方绿化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工作。
      桐庐县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为浙皖山丘青冈苦槠林栽培植被区天目山、古田山丘陵山地植被片,地方绿化资源非常丰富,但现有城市绿化植物种类较少,因此,要加强地方绿化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加强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5.6积极推行科技兴绿政策。
      应大力推行科技兴绿政策,利用科技成果,走出一条具有桐庐县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化道路。
      
      �
      参考文献�
      [1]鲁敏.济南市生态园林绿地系统构建的途径与策略[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8,23(5):377~380.�
      [2]鲍世行,顾孟潮.杰出科学家钱学森论城市学与山水城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246~257.�
      [3]陈永生.快速城市化下城市生态绿地系统构建技术[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7,3(3):308~311.�
      [4]郑涛.杭州市山水格局背景下的绿地系统构建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20~27.
      ��
      [文章编号]1619-2737(2011)12-05-347�
      [作者简介] 何正萍(1967.2-),女,职称:园林工程师,工作单位:浙江省桐庐县市政园林建设管理处,从事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
      

    推荐访问:桐庐县 绿地 山水 桐庐县山水城市绿地系统构建探讨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