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 发展教师多方面能力的原因

    时间:2020-02-21 12:10:4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的研究已成为小学数学教研的主趋势。本文从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的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构建; 生活化; 数学课堂; 提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81-001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充分把数学和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应用价值。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例题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中的例题是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设置的,教师不能照本宣科、一成不变地按教材中的例题授课。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要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真实的情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如何让学生获得更加真实的、更加贴近生活的体验呢?在日常的教学中,制作一些简单的课件,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通过课件播放“青蛙骑装有方形轮子的自行车”这一富有童趣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从而理解“为什么车轮必须是圆形的”,以便更好地掌握圆的特征。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一课时,我问“见过上海的夜景吗?美吗?美在哪里?这些城市的霓虹灯可以看做什么?”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家里的手电筒等物品,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教学氛围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的数学学习不能理论脱离实际,教师应努力创设生活化情境,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使小学数学教育真正回归于学生生活中。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现状,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和灵活处理,灵敏捕捉能够为教学内容服务的生活素材,让学生通过对这些素材的感知和整理,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比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创设生动有趣的“分食品”情境,借助学生熟悉的“分食品”事例,引导学生感知从“用整数表示4个苹果、2瓶矿泉水”,到“两人吃一块蛋糕怎么表示”?学生很自然地将分数“平均分”这一基础前提牢记于心,增强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生活化,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
       从根本上说数学是源于生活的,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学生每接触一个数学知识必须知道这些知识从何而来,在生活中有何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教师应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素材,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情境和参与的机会;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真正存在,认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学过程的生活化。
       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先让学生通过折、看、比,得出对称,再让学生走出教室,引导学生观察树叶的纹理、房屋的设计等是否对称,然后引导学生们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想象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对称的。最后,让学生拿出画笔设计一个你喜欢的对称图形。在整个过程中同学们不但自觉参与,而且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感悟到平时所见的物体当中原来就蕴含着数学知识。
      五、探究活动生活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是,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按照科学方法进行探究,从而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习《平均数》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小林到某一游泳池去游泳,他的身高是1.35米,而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米,问有没有潜在危险?为什么?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再集体交流,运用所学知识来说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这样的做法突破了课堂的局限性,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探究,在生活中解决问题。
       此外,数学练习的设计也应注重生活化,教师设计的练习必须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问题相结合、与学生的课外活动相结合,培养小学生的应用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们应有意识地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素材,实现数学课堂的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如此的贴近,体会出学习数学是为实际生活服务的。这样,学生对学习数学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3]李光树.小学数学整体教学策略,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1

    推荐访问:多方面 提高学生 生活化 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 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 数学课堂生活化 浅谈数学课堂生活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