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威权史观与回忆录的写作 回忆录写作

    时间:2020-02-17 07:28: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顾名思义,回忆录是作者个人经历的回顾,无论是沉吟独语,还是宏大叙事;无论是以正入手,还是从侧旁及,写作的主题只有一个:重在亲历,尤重真实。而从读者来说,读回忆录,不仅想从亲历者中见历史的真实,更想从真实中解作者的态度和见解。
      可是,回忆录读多了就会发现,大多数作者只偏重亲历,至于真实与否,与写作时的环境要求、同样场景的亲历者是否在世,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为了纠偏历史和拨乱反正的需要,彼时的回忆录,个人经历竟只是宏大历史叙事的陪衬,或引线,作者刻意与“从一个胜利走向胜利”的宏大历史融合在一起。90年代之后及今,随着国家威权史观的逐步解构,回忆录写作范式也有所改变:宏大叙事退隐,个人亲历为重。这是好事,可也出现了另一种倾向:作者在回忆往事涉及历次政治运动时,却又只说如何走麦城怎么挨整,至于在历史大潮裹挟下曾经彷徨甚至也是整人的参与者的“过关斩将”的历史――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在复杂而残酷的党内斗争中,“翻饼,烙饼”,绝大多数人都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充当过整人与被整的双重角色,只是不同角色的时间长短、程度深浅及后果各有不同而已,则基本消失,更不要说应有的反思。
      显然,这两种回忆录的写作,给人的观感是:不可全信,但可以理解。因为有选择地遗忘或者逃避历史是人的通病,对在历史中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不掩饰地、彻底地反思者,毕竟是少数。
      与前所述相比,李新的回忆录《流逝的岁月》则不同,不仅遵循了“重在亲历,尤重真实”的主题,于人于己,没有矫饰,而且有见解。
      李新,学生时代是四川学潮领袖,之后参加共产党,曾任中共太行分局科长、晋冀鲁豫中央局青委书记等职,与邓小平、彭德怀、任弼时等中共高层多有交往。1949年后,先协助吴玉章筹建中国人民大学,后担任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是中国近现代史学界的重量级人物。其主编的三编十卷本的《中华民国史》、四卷本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和《中国新民主革命通史》,成为这一领域研究的里程碑。
      作为近现代史的研究者,李新自然精通学术研究的规则:求真求实;而作为这一领域的领导者,他却有着太多的禁忌。历史事实本身与威权史观下的历史为现实服务的政治要求,常常纠缠着他,使他左右为难,以至于这本回忆录也是分两次才写完的:先出版现实政治所允许的,再接着写准备若干年以后可以出版的内容。他去世4年后,作为史家的预见性得以满足:两部分内容合在一起,形成了这个完整的版本。
      历史研究者可以从李新的“重在亲历,尤重真实”的回忆录中,为“正史”找到诸多的注脚,而我阅读全书后,不免联想到今天的种种。国家威权史观虽然在逐步解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者对史对人的研究、评价,获得了更多的评说空间,但残存着的非科学的条条框框,也或多或少地束缚着人们的手脚。这些条条框框不打破,李新所遭遇的尴尬,还会延续;回忆录的写作,依然不可全信。

    推荐访问:威权 回忆录 写作 威权史观与回忆录的写作 回忆录写作 毛姆写作生活回忆录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