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残酷青春物语:知青家庭

    时间:2019-05-12 03:28:4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关于故事  恐怕还没一个数以干万计的庞大青年群体,被历史赋予过如此众多的称谓——共和国同龄人、老三届、红卫兵、知青……他们在上世纪60年代末的“上山下乡”运动中,被冠以“知青”之名走向农村,与共和国一起蹉跎、奋进,用进发的激情燃烧着荒凉,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青春之歌。他们中有人如赵天亮、周萍、齐勇、孙曼玲,来自祖国天南海北,共同投身北大荒的艰苦劳作,在汗水中缔结珍贵的友情与爱情,也有人像赵曙光、冯晓兰,有着睿智的头脑、高尚的情操与满腹的学识,却立志扎根陕北农村。他们在最美好的年华被裹挟入时代洪流,但也正是在无从选择的大时代中,他们凭借着稚嫩的双手和澎湃的激情,合力开拓出一个粮食丰盈的北大荒、一个不再贫瘠的坡底村,在青春残酷的站台上他们的歌声嘹亮。
      难以忘却的记忆
      每一代人都能从这部剧中或多或少找到共鸣之处,上山下乡的故事在《知青》这部剧中,没有被诠释成历史符号,也没有被诠释成政治符号。它既不是粗暴结论的悲剧一代人,也不是简单定义的热血朝圣者,相反,它只是在大环境中侧重了波澜壮阔却又温情脉脉的人性与青春的一面。或许平淡,却不失温暖。当天《知青》开播的发布会是敬一丹主持的,“我曾经是一名知青。在你的兄弟姐妹或你的父辈中,一定有人也曾是知青”。她在自己的微博上写道。而自己17岁“上山下乡”,这个词缩短了人们和“知青”一词的距离。现在多少父辈们都曾经是知青,这场运动给多少人及其他们的后代留下不能忘却的记忆。
      《知青》以上世纪60年代末的“上山下乡”运动为历史背景,第一次全景式地再现知青群体充满理想又坚韧不拔的青葱岁月。63岁的编剧梁晓声说自己能够创作出那些年轻人的生活和爱情,说明自己还不老。梁晓声笑言,如果让自己回到青春,他愿意生活在剧中描述的知青集体里。“《知青》这个剧名本身,包含了想要全景式展示知青群体和那段岁月的愿望。这是一个难题。接到这个题目时,我曾犹豫过。”梁晓声坦言,想要让观众看到真正的知青生活是什么样子并不容易。
      从表现到思想
      谈起那场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张新建认为,这是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的特殊现象,历史对此持否定态度。但是知青们在艰苦磨难中展现出来的高贵品质,却是值得肯定和敬佩的。他们在青春最宝贵的时候来到农村和边疆,在那里度过人生最值得怀念的时光。“这部戏不能仅仅满足于‘说事,塑人’,它更宝贵的价值在于能引发观众去‘想事,想人’——想怎样做事,怎样做人。看完这部戏后,能够让大家进行反思,对人生的坐标有些设计和设想,是我们的拍摄目的之一。”张新建谈及创作初衷时这样说。
      触碰父辈的青春
      这是一部完全由新人挑大梁,与现代年轻人的距离长达半个世纪的纯粹乡土剧,时空在剧和现实中交错,一群曾经经历过的老人们做观众,看着一群从没经历过的年轻演员去表演自己,去表现自己的生活,随即,又认可了他们。环境的真实,是这一代亲历者的普遍感受,但是能够拨动心弦的,却是对年轻与激情的再现。
      “一开始时,我对这帮孩子很不放心。他们最初割麦子,镰刀冲着麦穗头就下去了,一刀只割两个麦穗。”梁晓声说,当他看了剪辑的片花,却感到十分意外。与最初的印象截然相反,他们完全没有当年的生活经历,没有特殊年代的情感经历,却准确地把握了人物个性和年代特征。
      《知青》的拍摄让这些年轻演员吃了不少苦头。由于剧情涉及极端天气、极端情况,如暴风雨中的麦收、暴风雪中的架线、泥石流、救山火,甚至与狼、与熊搏斗,主演们忆起拍摄时的情形,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说。“我们只是在拍戏时在那里经历很短的时间,就觉得很累、很苦,父辈们在那里生活了多年,可想而知他们经历了怎样的磨难。”演员王凯说。唐曾、苏茂洋也表示以这种方式感受父辈的青春。青春都是相通的,《知青》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性格、所承载的理想和爱情,置于特定的环境中所闪耀出的青春光彩,即便是90后观众也是能够感同身受的。
      唐曾 感受父辈的情怀
      唐曾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影视表演2009届本科,拍摄了《女人的天空》、《孔子春秋》等剧集,第一个实际意义上的男主角就是这部《知青》。2010年7月中旬,《知青》在山东开机,刚刚上戏毕业的唐曾被定下出演男一号赵天亮,让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就连唐曾自己都不敢相信。当剧中以赵天亮为代表的知青群像呈现在观众面前时,你看到的就是那个特殊年代的年轻人,如此真实。
      电视指南:当时你怎样接触到这部戏并有缘演出的?
      唐曾:我是在之前结识的一位化妆师的推荐下参加了《知青》剧组的演员海选,试镜时看到很多都是大的影视公司的演员,而我作为新人,并没有什么经验,所以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没想到自己能被导演选中,而且当时也并不知道会演什么角色,坦白地说,我自己都挺意外的。
      电视指南:你对人物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或者说赵天亮哪里吸引了你
      ?唐曾:他在命运的洪流中从桀骜不驯、自信满满的青少年,成长为能够忍辱负重,愿意为国、为民牺牲的有用之人,这恰恰是这部戏最吸引我的地方,也是我表演的动力所在。
      电视指南:编剧梁晓声在这部剧中大篇幅地展现了知青劳作的场面,这个对你来说有难度吗?艰苦程度是怎样的?
      唐曾:我在地里田间学习着割草、锄地、挑水这些十分陌生的体力活,体味着父辈有憾
      但也有爱、有怨却又无悔的青春,那种感觉像真正的知青那样,和那段日子结下了最真挚的情感。我们拍摄收麦子镜头时用的麦田,是剧组提前半年种的,对于我们这些没干过农活的人来说,真有点暴殄天物的感觉,所以我们都十分卖力地跟当地的农民学习,也长了不少见识。
      电视指南:你在演绎这个角色时,是带着怎样的一种情怀?演完之后又有怎样的感受?
      唐曾:这部戏拍得很苦,在农村的生活是我们这些80后没有经历过的,好在大家都挺乐在其中的;但最苦的还是在表演过程当中揣摩体味那个年代人内心的感觉,因为这种感觉是我们本身从不曾拥有和体会过的。
      电视指南:走进那段岁月的拍摄经历一定让你很难忘,演出的时候你有困惑的地方吗?
      唐曾:通过父辈们的叙述,我仿佛回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对那个年代的人和事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理解。我和剧中的大多数演员都是新人,并没有多少拍戏的经验,所以在拍摄的过程中,几乎每天都要看回放,调整自我的状态和对角色的把握,我在剧组里最害怕的就是看拍摄回放,虽然知道自己的表演会有很多遗憾。
      电视指南:你希望这个角色、这部剧留给观众的是什么?
      唐曾:我希望自己的演绎能够得到当年老知青们的认可,“80后”、“90后”的人都应该来看这部戏,这些知青身上体现出来的集体观念、奉献精神是现代人最需要的。

    推荐访问:物语 残酷 青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