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灾难自救的重要性【媒体在灾难性事件报道中的重要性】

    时间:2019-05-07 03:33:1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媒体在危机事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玉树地震”的成功处理,与媒体的报道是分不开的。本文选取了《北京晚报》、《新民晚报》和《羊城晚报》这三家极具特色的地方晚报为样本,对“玉树地震”的危机报道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玉树地震;危机报道;北京晚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8-0016-02
      0 引言
      “危机”是一个组织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艰难时刻,“危机事件报道”,通常是指对给人类造成危机的事件的报道,是信息搜集、整理、分析、发布的过程[1]。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且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需要及时有效得到处理。如果处理不当,后果将十分严重,将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的稳定,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2]。发生在青海的“玉树地震”就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大“危机”事件,而在这一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媒体充分发挥了党和国家的“喉舌”、“传话筒”的作用。本文就以《北京晚报》、《新民晚报》与《羊城晚报》这三家及具代表性的地方晚报为例,对“玉树地震”的危机报道进行了简要分析,以其对我国危机事件处理提供借鉴意义。
      1 “玉树地震”报道——以《北京晚报》、《新民晚报》与《羊城晚报》为例
      1.1“玉树地震”危机事件概况
      2010年4月14日7点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大地震,造成2700多人遇难[3]。这是继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来,近几年我国发生的第二次震级在7级以上的大地震。与2008年那场大地震相比,虽然此次地震没有那么强大的破坏力,但由于地震发生在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的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再加上语言沟通交流的障碍、后勤保障的困难等因素以及出于对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尊重,此次地震对我国政府、救援官兵以及新闻记者都是个史无前例的挑战,被称为“世界上难度最大的生命救援”。[4]
      1.2样本选取简介
      《北京晚报》是由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在1958年创办的,历史悠久、发行量大,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在北京地区具有很强的信誉度与公信力,是一份密集度高、覆盖面广的北京地区强势主流纸质媒体。《新民晚报》创刊于1929年,是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下面向广大市民的综合性晚报,它着眼于平常百姓,内容可亲,可读性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行量多年稳居全国晚报之首,在上海乃至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很强的公信力与影响力。《羊城晚报》于1957年在广州创刊,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张大型综合性晚报,现在隶属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百姓,因其鲜明独特、新鲜活泼的岭南特色风格成为广州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晚报。这三家晚报分别代表了京、沪、惠这三个特大城市,在地里位置上分别处于”北、东、南”、因而选取的样本及具有代表性。
      1.3“玉树地震”危机报道
      本文选取这三家晚报2010年4月14日至4月20日这一周时间对玉树地震危机报道作为样本分析。
      从2010年4月14日到4月20日为期一周的时间,三家晚报的报道情况如下:
      就青海玉树地震的报道数量上,《北京晚报》和《新民晚报》在这一报道黄金时段内,报道总数量分别为85条和49条。就报纸版面的安排上,《北京晚报》与《新民晚报》这两份晚报都对青海玉树地震安排了相关的专业版来报道,《北京晚报》每天都用三版、四版。甚至更大的版面就灾区的具体情况进行报道(共发稿78条),而《新民晚报》最多的时候每天都有两个专版(共发稿39条)。就青海玉树地震的相关报道来说,《北京晚报》关于灾区情况的报道占总数的34%,《新民晚报》关于灾区情况的报道占总数的41%[5]。《羊城晚报》则是自4月14日起,就一直安排有专版就青海玉树地震大救援进行报道,在地震发生的第二天,《羊城晚报》就在专版中发表多篇地震报道,并在头版配图进行报道。4月16日,17日、18日这三天每天都在A01要闻版发布3条关于玉树地震的新闻。19日,在A03专版设有玉树大救援动态报道、A04专版设置玉树大救援现场报道,A05版专门就玉树大救援行动进行报道。20日,在A01灾情快报专版中,头条就刊登了《明天举国哀悼玉树遇难同胞》的消息, A02版面还刊登出一篇名为《强震里,小人物有大情怀》的首席评论,在A04专版里还有9篇相关的报道。B04版还出现了一首地震诗歌《玉树,青海,中国,我还活着》[6]。
      2“玉树地震”危机报道中的优点与不足
      2.1优点
      2.1.1报道及时、客观,提高政府整体形象
      玉树地震发生后,新闻媒体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客观地报道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声音,行动及其救援的准备工作,以满足人们知情权。《北京晚报》在地震发生后立马派大批报社记者奔赴玉树灾区采集收集第一手资料。《新民晚报》则第一时间转载新华社消息,把更权威更准确的消息传递给民众,最大程度地保证民众的知情权。而《羊城晚报》则在地震当天就在A01版头条配大幅相关图片刊登了题为《青海玉树7.1级地震》的消息,并以积极的、正面的、鼓励性的基调及时、客观的为读者提供地震中的失踪、受伤、重伤和遇难人员。三家晚报都报道了胡主席、温总理推迟国事访问,前往救灾工作,这大大提高了政府在人们心目中的现象和地位,安抚了灾民不稳定的情绪。
      2.1.2报道功能结构更趋合理化、人性化
      通过对3家晚报对玉树地震的报道统计来看,此次报道的结构更趋合理与人性化,摒弃了过去“灾害不是新闻,抗灾救灾才是新闻”的旧理念,报道有了新的特点。此次三家晚报都将以往对将党和政府在救灾中的表现为报道重点的做法转移到对紧急救援和安置重建放在了首要位置,并且报道类别相对丰富,体现人文关怀的感人事迹宣传、国内各界的捐赠与志愿活动以及领导的慰问均有报道、[7]更有主流媒体不愿报道的关于玉树救灾中“负面”新闻报道等等。如4月17日《羊城晚报》中写道“一家五口人一天吃二碗方便面”。   2.1.3焦点突出,凝聚社会力量
      从地震报道内容来看,三家晚报都将灾区情况、每天的救援工作作为首要报道内容。“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等等类似的字眼不断冲斥人们的眼球,唤起民众的注意力,形成一种“焦点事件”效应。《玉树告急 举国驰援》、《那一双双手,那一张张脸》、《胡锦涛今晨飞赴灾区》、《强震里,小人物有大情怀》……一篇篇文章,对于坐在沙发上看报的读者来说,起到了积极调动作用,对全国人们也起到了凝聚社会力量的作用。
      2.2不足
      三家晚报都是地方性报纸,受地域文化的影响,每家报纸都有自己特有的办报风格与特定的读者口味,因而决定了它们不像主流媒体那样进行正面宣传,对地震灾区的正面宣传不够,内容缺乏深刻与稳重。而且三家晚报的内容也存在很大部分的重复,个性化彰显不够。如都一窝蜂地从安抚民心角度报道胡主席、温家宝在地震后作出的反应,却难有另辟途径从其它角度报道这一事件。
      3 “玉树地震”危机报道中晚报报道对媒体报道的借鉴意义
      3.1慎用媒体话语权,尽量传达可高的信息
      在灾难降临的初期,由于对受灾情况几乎一无所知,灾民惊魂未定,媒体人内心也受到震慑,这种情况下,发自现场的灾情“第一报”往往带有极强的“狼来了”的色彩,但随着报道活动的深入,有效信息越来越多,一个建立在事实基础上、最大程度接近真实的对受灾状况的分析判断理应凸显。危机时刻,媒体应该借鉴晚报做法,珍视自己的话语权,尽量传达经过判断之后的可靠消息。
      3.2尊重专业与常识,勿借灾情煽情
      尊重专业与常识,就是要明白地震是目前人类科学还无法提前预报的自然灾难之一,对于那些所谓成功预报地震的“科学家”,媒体应该保持清醒的立场与态度。媒体对灾民及救援者加油打气切忌过度煽情,灾难永远是灾难,过度高呼“多难兴邦”、“民族大爱”是不合适的。
      3.3关注受难者,报道灾情而不仅仅是领导
      晚报立足自己的特点,充分发挥了主流媒体的补充作用。在主流媒体更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了领导,采取大量的正面宣传的报道时,晚报将更多的重点给予受难者,尽量去表现灾民的危险、疾苦和需求,为他们打气,加油,让他们看到未来生活的希望,保持活着的信心。这一点对媒体对危机报道极其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晶红,胡小锋.试析玉树地震72小时灾害报道与危机传播特点[J].新闻记者,2010(7).
      [2]刘培培.浅论灾难性事件报道中新闻评论的重要性——试以《人民日报》玉树地震评论为例[J].湖北广播大学学报,2011(8).
      [3]南方日报,2010-4-15.
      [4]黄海蕾.《中国青年报》危机事件的报道与策划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
      [5]程旻,王迪,黄超.京沪报纸对突发事件报道差异的地域文化根源初探——以甲型H1H1流感和青海玉树地震的新闻报道为例[J].新闻知识,2010,6.
      [6]靳丽阳.《羊城晚报》与《纽约时报》同题策划性报道比较——以4月14日玉树地震为例[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0,7.
      [7]陈晓正.媒体在灾害报道中的功能特征研究——基于对3家报纸关于玉树地震报道的内容分析[J].中国应急管理,2011,3.

    推荐访问:灾难性 重要性 道中 事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