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浅析希区柯克悬疑电影中的“窥视”:希区柯克式镜头

    时间:2019-05-04 03:23: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通过对希区柯克悬疑电影中“窥视”元素的关注和分析,简要阐述了其将“窥视”作为叙事手法、作为表现手段、作为电影架构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希区柯克;悬疑;窥视
      作者简介:余亚茹,女,籍贯:山西省平定县,单位:山西大学,研究方向:戏剧影视文学。
      [中图分类号]:I2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2-0171-01
      希区柯克,以悬疑电影著称。一生拍过多部悬疑电影,他的悬疑电影有很多属于他自己的特色。比如《蝴蝶梦》中富有神秘色彩的人物形象——吕贝卡,以及虚实结合的手法;又如《电话杀人案》中的设计与反设计,还如《三十九级台阶》、《西北偏北》中主人公的身不由己,甚至于他本人喜好在片中的一两个镜头出现。不过,希区柯克的电影还有个更为显著的特点,那就是——窥视。
      在电影中,“窥视”有两个层面的理解。首先一个层面是,它是人的一种心理欲望。每个人都有窥私欲,窥探他人的生活、心理,以得到自己某种程度上的心理满足。其次,“窥视”也是电影形成的机制。电影通过让观众“窥探”到一个个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满足观众的窥私欲,也就赋予了观众强烈的观影满足。正如戴锦华在其《电影理论与批评》中所述:“用文学的表达,电影所扮演的正是17世纪英国小说家笔下的“瘸腿魔鬼”,他掀开他人的屋顶,让观众窥见本应不为外人知的隐秘场景……依照麦茨的论述,并非一种“瘸腿魔鬼”的隐秘愿望,讲观众引向影院,而是影院和电影机制扮演着一个“瘸腿魔鬼”,而将观众先在地放置在一个窥视的位置之上。”【1】
      一、作为电影叙事中“窥视”
      希区柯克就是利用观众作为“人”的窥私心理,利用电影的“窥视”机制,完成了他很多的悬疑片。正如麦茨所说,影院和电影机制将观众先在地放置在一个窥视的位置上。
      利用这一点,希区柯克在影片中赋予观众一个全知的视点,而主人公是未知的视点。这样,正如希区柯克本人所举的那个“炸弹五分钟内爆炸”的例子一样,观众对主人公面临的危险一清二楚,而主人公却并不知晓。这个时候,观众是站在比主人公高一层的位置上,窥视主人公的故事,窥视着这些被命运,被巧合玩弄的人物。
      如《电话杀人案》中,观众事先知道十一点钟的时候,马克的电话铃会响,玛戈会出来接电话,而此时躲藏在窗帘后的马克的同学就会出来行凶。这一切已经被马克安排好,导演也已告诉观众。此时,观众对接下来的这个戏剧性的时刻,会充满期待,他们心里所盼望的,就是十一点的到来。以至于马克每次看表都不到十一点时,观众会同马克一样,有点焦虑和着急。银幕时间的拖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模糊了一定的是非观。这是因为观众此时是凌驾于主人公位置之上的人,他们像先知的上帝一样,注视着银幕中的人物,窥探着人物的一举一动,这种情况下,观众不免会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同主人公的间离感。
      但也有的时候,观众的视点是被限制的,希区柯克有意将一定的信息扣留,有时候观众和片中人物保持的是同一视点,有时候还不如人物知道的信息多。带着这种限制性视点窥视,观众会和主人公一起进入到一个“同呼吸、共命运”的境地之中。如《三十九级台阶》和《西北偏北》中,主人公总是不明缘由地被追杀,观众同他们自己一样不知道原因,也不知道眼前的危机会怎样过去而结果又会怎样,这样观众会带着极大的心理期待,便窥视边想象,边窥视边和主人公一起“过关”,这样给观众带来的观影满足感也是极其强烈的。
      二、作为表现手法的“窥视”
      所谓“窥视”,就会有“管中窥豹”之感。希区柯克让观众窥视欲的满足不仅仅在于他为观众设置的各种视点,还在于他运用的“窥探”的手法——蒙太奇。“在运动的两个连续阶段中捕捉到一个物体的两个静止形状,一经碰撞便能产生一个具有新的性质、新的向度的现象,即‘融合’为运动过程的表象”【2】用蒙太奇将一个个的特写镜头连接起来,蒙太奇的神奇作用会便会发生,于是产生同观众心中“窥视”的概念和感觉相类似的感受,也会带来“窥视”所具有的满足和意想不到之感。
      最典型的是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在经典的“浴室杀人”一场中,刀,浴帘,下水孔,死者惊恐的双眼,几个特写镜头交替剪辑,带给观众极大的心理惊恐和震撼。
      对于观众来说,看到一整幅凶杀的画面也许并没有那么可怕,但是泠不丁地却窥到刀、浴帘、下水孔还有她惊恐的眼睛,这在观众心理上产生的震撼要比直接看到整个凶杀场面要强烈得多。这正是爱森斯坦所说具体的“现象”接连出现,会刺激观众更多的想象,产生“新的性质、新的向度的现象”。这是蒙太奇的魔力,同时也是“窥视”的魔力。
      三、作为电影构架中的“窥视”
      除了叙事和表现手法中的窥视,希区柯克有的影片还用窥视本身作为构架。最显著的便是《后窗》。受了腿伤不能走动的杰弗瑞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通过后窗窥视邻居们的生活。但令他和观众都没想到的是,就是这样无所事事、随意无聊的“窥视”,竟然“窥视”到了一桩谋杀案。
      《后窗》整部影片,就是以“窥视”作为构架,所有的故事,因窥视而起,因窥视而终。镜头中的杰弗瑞以各种神态和表情向镜头外的不同方向望去,之后就接一个个邻居生活的镜头。观众就可知道,这些场景是在杰弗瑞眺望的哪个方位,他对他们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和感受。在这里,观众一方面通过杰弗瑞的主观镜头,窥视到了影片中人们生活的百态,同时,作为影片中的一部分,杰弗瑞的行为动作和感情变化,也被观众窥视到眼底。观众会在这双重窥视中,获得乐趣。
      然而,既然是“窥视”,就必然是不完整的、片段似的、散碎的场景。片中谋杀案的发生,并不是被杰弗瑞全程看到的,而是他根据自己在某些时刻窥视到对面邻居家的几个片段所推理、判断出来的。观众跟随着杰弗瑞的目光和思路,一点点“揪”出凶手,观众会因此有种自我参与“侦破案件”的成就感。
      “窥视”在这部影片中所起的作用,不仅仅是叙事手段和表现手法,更是一种架构,一种架构起整个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变化的重要因素。
      希区柯克的悬疑片,并不在有多少惊悚的场面,有多少凶杀的鲜血淋漓,而在于他总是能够让观众,通过微不足道的“窥视”,产生极大的心理波动和震撼。希区柯克能够游刃有余地把悬疑同“窥视”结合起来,让悬疑更加捉摸不透,让“窥视”更加心惊胆战,不愧为世界电影大师。
      注释:
      【1】戴锦华. 电影理论与批评.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08,(189)
      【2】爱森斯坦. 蒙太奇论.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3-09, (114)

    推荐访问:希区柯克 窥视 浅析 悬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