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浅析“以”的介词和连词用法】中文介词和连词的用法

    时间:2019-05-01 03:28:5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以”兼做介词和连词,本文分别对其介词和连词的用法进行了教材梳理,对表目的、原因的“以”的词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以”;介词;连词;区分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093-01
      一、介词“以”的用法
      “以”字本来是一个动词,意思是“用”,例如《论语·宪问》:“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以”还有“以为”“认为”的意思,例如《战国策·赵策》:“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介词“以”的用法是从动词“以”的用法虚化来的。
      “以”兼连词和介词。其作介词的用法,王力版《古代汉语》认为主要有两种用法,第一种表示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借,在意义上可以译成现代汉语的“用”或“拿”。例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庄子·养生主)。第二种,引进原因,在意义上略等于现代的“因为”。例如: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张之强版《古代汉语》还增加了一种用法,即介绍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把”。如: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论语·侍坐)郭锡良版《古代汉语》以及张双棣、张联荣版《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对“以”的介词主要有以下四种用法:1、表示动作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借。2、表示凭着某种资格、身份或地位。3、表示原因。4、表示时间。
      关于“以”字的用法,还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以”字组成的介宾词组可放在动词前面,也可以放在动词(及其宾语)的后面。例如: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荀子·劝学)二是为了强调介词“以”的宾语,可以把宾语放到“以”的前面。例如: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左传·齐桓公伐楚》)一以当十。(《史记·项羽本纪》)有时候提前的宾语是代词“是”字,那么“是以”等于说“因此”。例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以”字后面的宾语,所指的事物,如果在上文已经出现过,那么宾语就可以省略。例如: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也,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无以”是一个凝固结构,“以”字后面不带宾语,“无以”是没有什么可以拿来的意思。例如: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左传僖公四年)
      二、“以”的连词用法
      “以”字还可以用作连词,用来连接两个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的,表示在时间上一先一后的两种行为的联系,作用相当于“而”。连词“以”是介词“以”在一定语境中的进一步虚化。
      三、介词、连词的区分
      区分介词、连词的办法早已有之。介词的主要功能是连接词,连词的主要功能是连接句子(分句),这是《马氏文通》的做法,吕叔湘先生也主张这样做。王力先生早期也这样做。
      王力版《古代汉语》认为用“以”字连接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的后一行为是前一行为的目的,或者是前一行为所产生的结果。例如: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鄙远”是“越国”的目的;“亡郑”的结果是“陪邻”)张之强版《古代汉语》还认为“以”字连接的两个动词或动宾词组,在意念上,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实现后一动作、行为的方式、方法或原因。例如: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厚敛”是“雕墙”的手段,“雕墙”是“厚敛”的目的)教材中还认为,有时,“以”字连接因果关系的复句时,它所连接的两项,有的果句在前,因句在后,是由果溯因;有的因句在前,果句在后,是由因及果。可译为“由于”或“因为”。例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即,“以”用在因果复句的后一分句里,后面的词语都是动词性结构,与连词的语法特征一致。但是在张双棣、张联荣版《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把“以”看成了引介原因的介词。例如:?纣以其大得人心而恶之。(《韩非子·难二》),之所以把“以”看做介词不看做连词,是因为,“以”的语法性质是由“以”自身的语法功能决定的。所以,“以”归入连词.
      所以,“以”的介词用法是连接词,连词用法是连接分句的。具体分析可分析为:首先看“以”后面的词语是否有结构关系(可否充当分句),有结构关系有可能是连词,否则是介词;例如:(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以故”是介宾结构做状语,“以”看作介词。其次是看“以”字句的前后是否还有分句,并同“以”字句构成因果复句,用于因果复句的可能是连词,否则是介词。
      参考文献:
      [1]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1.
      [2]郭锡良.唐作藩等.古代汉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张双棣.张联荣.古代汉语知识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张之强.古代汉语(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5]许嘉璐.古代汉语(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吴庆峰.古汉语释要[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1992.

    推荐访问:连词 介词 浅析 用法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