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浅析中国高校负债的风险、异因与对策】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面临的最大风险

    时间:2019-04-29 03:32:4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在中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同时,高校负债日益增加,其不利影响也已呈现。首先分析了高校负债及其产生的风险,其次阐述了高校发展现状与高校负债“瓶颈”,并对指出产生高校负债的两种异常原因,最后从理论上提出了解决高校负债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发展;高校负债;治理结构;财务预警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4-0100-03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特别是1999年以来高等教育扩招之策,中国大学一方面在迅猛发展,大学校园面积在不断扩张,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大楼拔地而起,一校多区、异地新建此起彼伏,师生规模极度膨胀。例如,据有关资料显示,1999—2009年,西部某省2009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校均规模分别92所、1.11万人,是1999年的2.14倍和2.65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000年的10.65%提高到2009年的24%,已“步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幅度提高了接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为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另一方面,教学质量的急剧下降,学生就业的严重不足,银行贷款极速增加,“瓶颈”效应不断显现。特别是高校的债务大大增加,给高校发展产生了很大财务危机。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2005年以前,中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达1 500亿元~2 000亿元,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贷款。目前,有的大学已亏损运行,连债务利息都无法偿还,其实已经游走在“财务破产”的边缘。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部分高校的负债也在不断增加,风险不断扩大。因此,分析高校负债及风险、剖析异常原因,并提出治理对策显得十分重要。
       一、高校负债及其风险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它具有三大特征:一是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二是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三是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高校负债是指高校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高校的现时义务。它是高等学校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当然,如果从广义上讲,高校负债也指高校的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现象。本文所指的高校负债是指前者,特别是其中的银行贷款。
       高校负债产生于高等学校所进行的业务活动中,需要用资产或劳务等形式来偿还债权人的,属于未来的经济负担。因此,高校举债行为,一方面是一种投资,增加了学校的资产,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竞争力,但另一方面却增加了高校的债务负担,需要在未来以资产或劳务来偿还,并给高校带来相应的财务风险,这说明高校举债是一柄“双刃剑”。据资料,有个别高校的资产负债率已达到60%~70%,这样的资产负债率在以盈利为目的的工商企业都已进入了财务高风险区域,何况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高校;甚至有的高校已亏损运行,连债务利息都无法偿还,而且中国高校由于产权不清导致债务的责任人缺位,类似于过去的国有企业债务问题。个别高校由于一直在紧缩其他开支集中财力搞基建,开始限制专职教师工资、奖金和福利待遇的提高,使高校在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方面失去了很多优势,优秀骨干教师不断流失,直接导致教育质量下降。高校的债务问题使银行增加了财务风险,将有可能最终成为商业银行新的不良债务。高校举债的财务风险问题已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称少数高校贷款额度已达到警戒线。因此,贷款高校潜伏的财务风险不容忽视。
       二、高校负债产生的异常原因
       面对备受关注的高校债务问题,无论是高校内的一般教职员工,还是社会公众与学者,都有着不少疑问:巨额的债务到底谁来买单?什么原因是造成了高校的债务危机?高校债务又该如何偿还?是否有腐败、浪费的行为?是否存在贪大求洋?是否存在决策失误?是否存在发展目标和建设目标不当?政府是否投入不足?是否监管不得力?高校的发展需不需要花那么多钱扩张校园、大兴土木?高校债务是不断扩大的无底洞,政府买单是否侵犯了人民大众的利益?太多的问题对广大老百姓来说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由许多事实和现象引发的。
       (一)发展中的腐败
       根据“人民网”2009年10月13日一则新闻《盘点中国教育界腐败案 高校校长受贿最严重》报道,广东湛江师院:院长郭泽深因经济问题被拘;武汉大学:常务副校长陈昭方和党委常务副书记龙小乐因涉嫌严重经济犯罪被捕;桂林电子科大:原副校长因尧山校区扩建工程受贿114万被判无期,涉案的有厅级干部两人、处级干部6人,涉嫌腐败的系列案件共有24起;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原校长高勇2004—2008年在担任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先后33次收受他人贿赂共计人民币65.5万元,并为他人谋取利益;协和医院原副院长刘其泰利用分管医院后勤、基建等工作的职务之便,于1995—2002年先后收受业务往来单位及个人贿赂人民币22万多元。2003年12月,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六年零六个月,并处没收个人财产2万元。武汉理工大学原副校长李海婴在2000—2006年间,利用分管学校招生、基建等工作之便,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总额达1 400多万元。
       另据有关调查显示,基建、后勤、采购等财权、事权集中的环节成为高校领导腐败的“重灾区”。而这环节都是高校发展的重要环节,但太多的问题已引发了大量腐败。
       (二)发展中失误
       2006年,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在一个论坛上就培养精英发表讲话时说,要在“中国大学校园内建设国内最漂亮的高尔夫练习场”,作为富人运动的高尔夫将是厦门大学管理、法学、经济学和软件专业的必修课程。
       2006年8月,国际在线记者又报到了中国人民大学食堂耗资百万建观光电梯。人民大学校内一座三层食堂存在了10年之久的外墙被一面玻璃幕墙所取代,两部观光电梯安装在内。观光电梯至少40万元~50万元一部,玻璃幕墙至少1 000元/平方米。一座三层高的食堂大约高15米,玻璃幕墙大约长30米。这样算下来,玻璃幕墙造价至少为45万元。两项相加,总造价至少超过百万元。
       2007年8月在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的“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2007”上,浙江大学杨卫校长在《浅议一流大学建设》中明确提出,世界一流大学的三要素即是大师、大楼和大学精神。对于前者和后者无可厚非,但对于“大楼”是否如此?难怪设计寿命为一百年的“西湖第一高楼”浙江大学湖滨校区教学主楼,建成十三年就被实施爆破,然后又去重建新楼。
       在中国人民大学食堂耗资百万建观光电梯风波未平之际,中国高校的大门又成了众矢之的。山东聊城大学校门在网络上被称为“高校最大、造价最高的大门,造价居然达8 000万元”,一时引起网民哗然。网民们还自发地提供其知道的大学校门的造价:南昌大学校门2 000万元~3 000万元、合肥工业大学校门500万元、浙江城市学院北大门800万元、西安文理学院校门据说为888万元。
       不知何时刮起的高校浮躁风,竟然将这块神圣的殿堂涂抹得如此功利而陌生。花上几百万甚至近千万的资金,仅仅为了那一块招牌、那一堵围墙,这是典型的形象工程、眼球工程、面子工程。无论“豪门”等高价事件是否完全属实,但至少反映出中国高校在发展中对资金使用上存在一些问题:“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
       我们看到,高等教育在发展,高校问题在漫延。高校发展产生的负债大部分源于正常发展所需,但也有一部分源于异常问题所致。
       三、高校负债化解决的对策
       2010年7月,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顺利出台。《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要使“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要“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途径,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办学”。从《纲要》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到,中国高等教育的美好未来——教育投入会增加和教育水平会提高,但也让我们产生了一些担忧——巨额的高校旧债与新债能有效地解决吗?在此,作者提出一些看法。
       化解高校负债风险,不仅依赖于财政的大量投入(中国高校主要是公立性质),更重要的是高校自身的提升。
       (一)构建现代大学治理结构
       现代大学治理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党委领导、校长管理、教授治学、决策科学”。它首先需要明确责任。因此,必须提高筹资和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其次是加强监督,建议在高校建立大学理事会,对决策者权利进行有效的监督,实行民主管理。理事会的功能是监督学校的运行情况,制定有关整体建设发展规划,审核批准经费预算和投资项目。强化经济责任制,对贷款投资项目实行立项公开、论证公开和结果公开,自觉接受群众、银行和社会有关部门的监督,使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承担起财务安全与风险控制的责任。另外还要建立高校多元化筹集资金机制。实践表明,高教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是解决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也是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因此,高校要打破传统筹资观念,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吸引社会闲散资金,通过社会投资、融资、教育国债等多种市场手段积聚教育资金,有条件的高校大胆探索股份制改革,创新高等教育投融资体制,挖掘高校面向社会融资和自筹资金的能力,实现多方筹集教育资金的目的。
       (二)优化高校债务结构
       高校筹资规模就是高校事业发展过程中某阶段实际需要的资金与可能拥有的资金的差额。高校的办学成本由经常性成本和建设性成本两部分组成。合理的筹资规模就是确定贷款规模的均衡点,即学校收入扣出经常性成本后,剩余部分大于或等于银行利息。贷款均衡点的确定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效益性和合理额度的原则。优化筹资的时间结构。由于短期借款从风险上看要比长期借款高,而从资金成本上看,长期借款要比短期借款高,因此,要合理安排借款结构,将长期借款与短期借款相结合,权衡长短期负债的优缺点,尽可能以长期贷款为主,必要时辅以短期贷款。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是指各种资金来源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它是由筹资方式决定的。资本结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办学活力与能力和发展的潜力。反映资本结构、衡量财务风险承受能力的主要指标是资产负债率。高校必须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在筹资风险与筹资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只要保持风险与成本的适当比例,高校才能取得效益的最大化。
       (三)建立高校财务预警系统
       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就是在高校现有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设置相关量化指标,分析和评价学校办学资金使用的合理程度、财务管理水平和真实财务情况,及时揭示隐性问题,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预报。具体包括:定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为高校提供现金可用度的预警信号;确定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如偿债能力、运营绩效、发展潜力等方面,建立长效的财务预警系统;应结合高校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应对策略。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当出现风险信号时,应采取预防性控制或抑制性控制,防止风险损失的发生或尽量降低风险损失的程度。
       从目前来看,高校负债已对高校产生了不小的不利影响,如何化解高校债务问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各级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学校内部自我提高,完善决策机制、提高资金效能、健全监督体系,多种手段的融合使用才能逐步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Z].
      [2] http://www.省略/r5013617_u2222931/.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4] 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5] 四川省教育厅.新世纪以来四川省高等教育发展成就综述[Z],2010-12-17.
      [6]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所.高校负债问题的专题研究[Z].[责任编辑 陈丽敏]

    推荐访问:浅析 负债 对策 中国高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