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华兹华斯 [跨文化视阈下看沈从文、陶渊明与华兹华斯]

    时间:2019-04-03 03:18:3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全球化趋势使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了解与认同越来越迫切。文学样式是文化本质与内涵的重要代表之一。沈从文的湘西是现代性视阈下的“桃花源”,与陶渊明的诗篇有异曲同工之妙。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在大自然中为人类找到了“灵魂归宿”,又把“童心”的保持作为完美人生的必要前提。相异的文化背景,相异的时空条件下,他们各自以文学样式歌唱自然的人生与社会,追求没有暴力、和谐平等的理想国。
      关键词:跨文化;沈从文;陶渊明;华兹华斯;道家思想;浪漫主义
      前言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加深,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异质文化充满好奇,对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了解与认同越来越迫切,而文学样式是文化本质与内涵的重要代表之一。今天,人们在有意识地以跨文化的视角了解不同国界、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从而以包容开放的心态接受异质文化,发现同质元素,进而融入异质文化,透视文学样本就成为这一要求的表达。跨文化是指在交往中参与者不只依赖自己的代码、习惯、观念和行为方式,同时也经历和了解对方的代码、习惯、观念和行为方式,跨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界限,两种及其以上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之间的交互作用。文学历来是人类超越种族界限、跨越地缘时空的高级精神交际。
      道家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千百年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知识精英,现当代以来也影响着世界各地的思想家、文学家。二百多年前英国就出现了著名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他们在诠释人生真谛、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与道家思想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核。沈从文、陶渊明与华兹华斯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代各自创作了歌颂自然生命状态的文学经典。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流文化境遇下,社会环境的变迁、文化多元性潮流对青年学子产生着巨大的冲击,使他们的阅读趋于简约、娱乐、大众、搞笑,对严肃并富有哲理的文本阅读越来越缺乏耐心,惰于思索。因此,在我们的项目研究中丰富文学文本的探索,其意义是从文化的另一个角度讨论提升德育教育的途径。
      一对人与自然和谐的向往
      道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道”是其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它包括天、地和人,提倡世间一切都应遵循“道”之法则。“道”是宇宙间万物的本源,是自然界中万物发展的根本规律。道家崇尚简单自然的生存状态,内心与外表保持淳朴,追求与自然界的和谐,回归自然与之融为一体是人类的最终归宿。老子认为原始的人是最完美的人,因为他们之间不仅仅是自然、平等的,更是互助的。在原始人的世界里并没有好与坏之分,“好”与“坏”只是世俗的“现代”人给尘世的人所作的判断,世上存在的一切都因循着自己的规律、秩序及原因而存在。庄子认为人类应该在精神世界中觉醒,避免异化,努力有意识地与宇宙保持最原始的联系。在《天地》篇中,庄子讲了一则寓言。孔子的学生子贡从楚国到晋国去,在路上见一老人用大瓮汲水很吃力。子贡就向他建议使用桔橰,这样既省力又提高效率。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老人愤然道:“有机械的必定有机事,有机事的必定有机心。有机心存于胸中便不能保全清白。我不是不知道,而是羞于此而不去做罢了。”①由此可见庄子反对人类天性受到“现代社会”机械的异化, 倡导顺应自然的人生态度,于是乎便有了庄子在妻子死后却鼓盆而歌的故事。老庄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以达到精神自由的王国。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有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道家思想的精髓就是提倡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思想渗透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
      浪漫主义思潮产生于18世纪的欧洲,与道家思想有着极其相似的精神内涵,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都强调人与自然的合一,对大自然及原始人所具有的精神状态怀有极大的兴趣,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法国大革命的血腥暴力,使知识分子如华兹华斯等,目睹了革命的残酷结果暴力、动乱及饥饿,对法国大革命感到深深的失望,进而意识到人类要实现淳朴安宁、和谐自然的理想社会,必须进行精神世界的革命而不是政治上的变革。因此,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内心生活的感受,表现出对自然美的渴望。尽管浪漫主义者对政治自由主义和社会行动主义表现出同情,但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都在逃避现实,对人类社会有一种理想主义的追求;浪漫主义诗人在自然界中陶冶自我,努力获得自我意识的觉醒,发掘内心世界的灵感,颐养自己的情操,用平静而纯洁的心灵来减轻外部世界带来的压力。他们坚信人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们周围的每个物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人是宇宙中的一部分,就像一片树叶,一只麻雀,或是一座山脉。人在远离喧嚣,心灵安静的时候,生活就好像突然揭去了它神秘而恐怖的面纱,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而宁静,物中有我,我中有物,天人合一,尘世的枷锁不复存在。浪漫主义者在自然界中找到了真我,捕捉到了人生的真意,发现了人生的价值,这与道家哲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人与自然的放歌
      1.沈从文
      沈从文生于1902年,湖南凤凰县人,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在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研究。1930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了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沈从文以其创作风格的独特,在中国文坛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道”与“真”的自然追求在其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沈从文的湘西系列描画出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表现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生命哲学。他以深厚的感情勾画出“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善良的人性,正像他在《边城》题记中所说,“对于农民与兵士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这点感情在我一切作品中随处都可以看见,我从不隐晦这点感情。”②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正是一种优美、健康和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他在《边城》中这样书写:“小溪流下去,绕山咀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这渡船一次连人带马,约可以载二十位搭客过河,人数多时则反复来去。渡船头竖了一枝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槽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废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地牵船过对岸去。船将拢岸了,管理这渡船的,一面口中嚷着‘慢点慢点’,自己霍地跃上了岸,拉着铁环,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翻过小山不见了。”③

    推荐访问:华兹华斯 陶渊明 跨文化 从文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