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课内外相结合让语文教学绽放美丽】 语文与数学相结合

    时间:2019-01-29 03:32:4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根据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我发现善于课内外结合,把握语文学习点、知识点的老师、学生,都可以很顺利地学好语文。下面就工作中获得的一些经验谈一谈如何做到课内外相结合,让语文教学绽放美丽。
      
      一、课外预习,课内生成
      
      很多年来,老师们都有个疑虑:每次布置学生课外预习,总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越到高年级预习效果越差,甚至老师布置的预习要求等于零。然而,老师们也清楚的知道。预习对于学习过程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它是教师上课环节的前奏。
      因此,为了更有效的做到课外与课内相结合,我在布置学生预习新授课的同时,设计了一些引起学生关注的话题,并且提出要求,在学习新课时,我们要交流这些话题。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就会积极配合做好预习。
      以苏教版第六册为例,第一组课文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好教材。教学这组课文时。我会设计以下的预习设想:如《长城与运河》,长城和运河它们位于祖国的哪些地方?你家人都去过吗?让他们介绍一些他们了解的内容。长城和运河都是谁创造出来的?课文中有多少生字?哪个字是你觉得最难写的?除了长城和运河,我国还有哪些著名的建筑?课堂上,我首先围绕预习要求请学生交流所得,一旦话匣打开,学生就会有很多话想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接着带领学生走人文本,朗读课文内容,进一步探究学习,就能真正收到预期效果。
      又如第三组课文中有一篇《李广射虎》,我设计的预习要求很简单:讲故事。回家预习课文,给爸爸妈妈讲“李广射虎”的故事。课堂上,我组织教学以后,再次请学生讲一讲“李广射虎”的故事,引导学生在故事讲述中发现问题,通过板书呈现出故事的主要环节,从而引出《塞下曲》这首诗。
      采用了这样有目的有计划的预习方式。我发现课堂教学的效果可以增进一倍。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入学习状态,更增强了自信心。课堂交流的气氛也更加活跃。我们常常抱怨一堂课来不及分析,来不及作业,来不及讲解,其实有了课外的充分准备,课上就能空出时间来“读”,还能腾出时间来欣赏“图片”,精彩的生成效果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前朗读,课后背诵
      
      在阅读教学中,背诵是加深记忆的最有效方法。可是学生往往怕背诵,常常拖着不背。所以。将背诵转换方法,引导学生自觉背诵,又能合理把握时间是老师必须作出的决定。
      我通常引导学生采用这样一个背诵过程:以《庐山的云雾》为例,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中词美句美。首先我布置学生找出并朗读文中优美的成语和打比方的语句,并且在课前同桌互相检查。上课伊始,我们就采用比赛的方式,看谁找到的成语多,谁找到比喻句多。帮助学生纠正误解的“比喻句”,比如“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类似这样的检查,我通常先给后进生答,再由优等生补充。接着,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加强对成语、比喻句的理解和朗读。最后,要求学生课后背诵。俗话说“趁热打铁”,这样的背诵效果往往很高,学生能及时背诵出文中优美的语段。
      采用这样方式进行学习的课文,可以说很多。我归了一下类,一般是写景美文、古诗等比较适用。
      
      三、课外生疑。课内解答
      
      学习新课前要先教给学生弄清楚阅读中和阅读后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完成哪些相关任务。“谈到读书,首先应该明确目的。对读书的目的认识得越清楚,读书的信心就越坚定持久。”(美国著名学者诺・波特)可见,弄清阅读目的,带着问题去读,可以少走弯路,提高阅读效率,使阅读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对于不同层次、不同年段的学生我们也要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式。
      “学而不恩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就要坚持在学习中不断提问,在阅读中不断解决问题。如学习《狼和鹿》,这篇课文涉及到自然界生态平学生来说也不容易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到有用的知识,让学生没有疑惑,我采用了由学生设疑的方式,课外把发现的问题、想要解决的问题事先做好准备,然后在课堂上提出来。
      课外生疑,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出各自不同的疑问。当然学生的学识能力不同。所以提问的深浅也有不同。课堂上,老师并不是回答问题的机器,这样的话,学生也会感到枯燥。我把简单的问题交给学生自己解答,把需要重读的问题通过课件的展示和同学们一起分析、理解。把难度最大的问题放在重点段落的学习中,从而凸显出文章的中心意思。
      
      四、课外搜集。课内交流
      
      学习语文,要善于使用工具书。工具书是咨询的顾问,是无声的老师。阅读中遇到难认或意思不明的生字新词,应鼓励学生积极翻阅工具书,打破沙锅问到底。其实这只是学习和使用工具书的第一步。
      以前学生常用的工具书是字典,随着知识的多元发展,学生不光用字典。更多的是采用电脑搜集需要的资料,还有一些课程同步书籍辅助学习。但是,如果课堂上经常使用工具书,势必会影响教学,而同步书籍的使用不当又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依赖拐杖。因此,教师善于安排学生手中的工具书,合理使用学习资源将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大作家的小老师》为例,学习这篇课文,我首先引导学生预习。不仅预习课文中的内容,更要通过其他的辅助手段,了解课文外的知识。比如:萧伯纳的个人简历,有些什么巨大的成就等等。学生会从网上找到相关资料。甚至打印下来和同学们交流分享自己的成果。再如《剪枝的学问》第一课时之后,我就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类似“剪枝的学问”有关事例,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更多的例子,第二课时就有丰富的交流资料。
      课内外相结合,让学生在语文的海洋里邀游,让语文教学绽放美丽。

    推荐访问:外相 语文教学 绽放 课内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