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浅谈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语文课本剧

    时间:2019-01-29 03:25: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怎样让学生主动学习?怎样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编演课本剧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本文主要从课本剧的特点、编演课本剧的功效和启发,多方面分析了课本剧在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多方面综合能力和塑造良好品德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课本剧 特点 功效 启发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启动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推广,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立足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服务,为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但是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总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局面:一堂课下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总是不太深刻;对文中出现的语言不会运用。课余,班里一些比较好学的学生有时也问我:我们怎样才能学好语文课?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有一些学生语文考试成绩优异,可一到使用语文知识技能的实际场合就束手无策。许多专家都曾说过:过多的课堂讲授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我想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吧,而且也使得许多的学生越来越不喜欢上语文课。的确,在当前的语文教育中,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过多注重文字技巧的训练,把生动活泼充满人性的语文课堂搞成千人一面,学生怎能不感到枯燥?
      那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呢?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如何做到这一点,根据职高学生和教材的特点,编演课本剧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式。课本剧是把语文课内容通过表演的形式再现出来,其来源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朗读和角色扮演活动。它为语文素质教育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使长期沉闷的语文课堂显出了勃勃生机。通过多次对课本剧表演的分析,我得到了以下的一些认识:
      一、课本剧的特点
      课本剧的表演形式灵活多样,具有以下特点:
      1.不择表演场地。课本剧表演的场面规模不大,无论是城镇学校还是农村学校,无论有无剧场舞台,只要有教室或操场,都能组织学生进行表演。
      2.不择学生水平。课本剧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表演活动,因此,无论语文基础的好坏,无论有无表演天赋,只要稍加指导,都能登台表演。
      3.不择表演设施。表演课本剧是为了化抽象为形象,化平面为立体,化枯燥为生动,没有过多过高的要求。因此,只要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制造一些表演的道具,就能达到表演的基本效果。
      4.不择表演时间。表演课本剧是为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既可以是一个当堂训练的过程,也可以是一段时间酝酿的成果;既可以是一堂课的开始、中间或最后的表演,加深学生对这篇教材的理解,也可以是一个单元结束后的综合表演,巩固学生对这个单元知识的掌握。
      5.不择表演规模。表演课本剧主要是为语文教学服务。因此,课本剧的表演不求表演的人数规模,既可以是班级内几个学生、一个小组、几个小组的理解性表演,也可以是年级内各个班级的交流性表演,还可以是全校性的竞赛性表演。
      二、编演课本剧的功效
      1.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改编剧本?选哪一篇?怎样编?你来演什么角色?能不能演好?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学生去思考,需要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才能解决问题。要编演课本剧,戏剧的有关知识是基础中的基础,例如,职教语文第三册中的《窦娥冤》,这篇元杂剧中涉及到许多元杂剧的常识,旦、末、净、丑;唱、科、白等等,过去学生对戏剧常识不愿学习,但现在为了能够演好这部剧,就必然会花工夫去钻研、了解元杂剧的常识,这可比老师的满堂灌有效果得多了。又如在《窦娥冤》中,许多的古语较难理解,而要设计好人物台词,必须领会语言内涵。在编写剧本的过程中,很多叙述性语言要转化为对话,而对话语言又强调性格化,所以学生就需要对人物性格进行把握并注意对话语言表达的技巧。这些都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对话语言要规范,用词要准确,句子要完整,表演时读音要准确,对话要与人物性格相符合。所以编演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基础的过程,也是训练得到提高的过程。
      2.促使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
      编演课本剧同时又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改编是一种创造,表演更是一种创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改编后进入表演,个人的创造性发挥达到巅峰,围绕剧情的推进和人物性格的表现,动作、表情、对话都达到高度的个性化。如在《欧也妮・葛朗台》这幕剧中,剧组将老葛朗台这个人物演得活灵活现:“金钱就是万能的!钱真是个好东西呀,每天晚上睡觉,我都要抱一袋金币,不然,我可睡不着。什么,骂我是守财奴?那又怎么样?别看我穿得不咋样,可我有的是钱!钱就是上帝!钱就是一切!”还有《鸿门宴》的现代版,他们运用时空穿插技术让刘邦、项羽融入现实生活,来感受和品味我们全球化、数字化的生活,令人忍俊不禁。“大话西游”式的无厘头对话成了刘邦、项羽的经典对白,学生常常在课后饭余聊起。
      在学生的创作中,传统剧、方言剧、现代剧、音乐剧,花样翻新,出人意料。尤其是方言剧和现代剧,夹杂了许多现代时髦语言、英语甚至老师也看不懂的网络语言,又有妙语穿插其间,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是让人意想不到。而表演后,观看的学生把台上形象与自己创造的形象进行对照,把别人对形象塑造表现的技巧与自己的努力结果相对照,不断调整充实,使形象更为丰富,台上台下,交流创新成果,共同提高语文素质水平。
      3.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语文课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喜欢。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学生自我意识愈来愈强,他们希望独立地判断是非善恶,独立地解决问题,不愿轻信别人的结论,不愿盲从,爱评论和争论,倘能让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去解决疑难,辨明是非,从心理上他们会感到很大的满足。而这一时期学生的自强心理、成就心理也十分突出,对未知领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征服欲,“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倘能挖掘新奇的事物,必将刺激着他们去认识、去探寻,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索心理和猎奇心理,满足他们的成就感。
      三、由编演课本剧得到的启示
      启示之一:所选择的课文必须适合舞台演出,具有舞台性。课本剧作为一门综合艺术,需要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段,把文学、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甚至自然等学科有关的所有表现手段运用到舞台表演中去。
      启示之二:防止因滥用课本剧而偏离了课堂的中心,如在一位教师执教《纪念刘和珍君》的课堂上,讲到第三部分,他在学生读一遍课文后,就让学生排演课本剧。
      启示之三:改编时要遵循两个原则:一要忠实于原文,根据原文改写,原文的主题思想,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不能随意改动,同时,改编又不等于对原文的缩写,扩写或续写,更不是对原文的评论或翻译。二要忠于原文,又要创新。要发挥必要而合理的想象,对原文作增补、删改、调整和创造,多动脑筋,不能搞成对原文的简单对换,要有自己的东西,要创新。
      总之,改编和演出课本剧,不仅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愉快,也使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形象直观。这样强化了师生间的互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普遍提高。如果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在教学时,重视把课本剧因时、因地、因课、因人制宜的引进课堂,一定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惠山职教中心校

    推荐访问:浅谈 语文 作用 课本剧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