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课型多变,快乐无限] 快乐无限

    时间:2019-01-28 03:31:2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一、教学课型要多变      初中学生对语文没兴趣,首先是因为教师采取了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单一的课型,容易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反之,教师如果能不断地变化课型,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让学生“爱语文没商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课型,大致有朗读课型、鉴赏课型、讨论课型、活动课型、研究课型、预设课型、筛选课型、换位课型、表演课型、点评课型等等。下面简单说说后五种课型。
      
      1.预设课型。教师在上新课的前几天,就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提出问题。教师收集后进行选择、剪接、组合,形成几个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预设课堂教学。这样既能让学生产生个性化的理解与体验,又能让学生展开课堂对话和交流,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提高学生的兴趣。难度较大或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文章,运用此课型效果会更好。如人教版七(上)《紫藤萝瀑布》、《风筝》。
      
      2.筛选课型。“课文只是个例子。”在“精讲”了一两篇典范的文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学同类文章,独立进行信息的筛选、整合。对于简单的议论文、说明文,如人教版八(上)《奇妙的克隆》,可以反向提问:哪些内容可以不讲?这其实就是有意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引导他们激活原有的知识和体验,引导他们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这种一反常态的教学,也会让学生兴趣大增。
      
      3.换位课型。《梦想剧场》经久不衰,是因为让观众当了演员。教师如果让学生设计导语、板书、阅读题,或是走上讲台,也会有出其不意的收获。教学语教版九(上)《乌贼趣谈》时,我让课代表讲析“乌贼会变色隐身”这一节。“小老师”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大家知道,孙悟空神通广大会隐身。但你们是否知道,小小的乌贼,也会隐身呢!不信,请看……学生一听,兴趣大增。
      
      4.表演课型。适合这种课型的文章,一般有如下四个特征:是记叙性散文或小说,有生动的人物形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有大量的人物对白。如人教版七(上)《羚羊木雕》、九(上)《范进中举》。这种课型,学生是很感兴趣的。但是教师一定要记住,表演是为了推演出一系列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要与其他教学环节有机结合在一起。
      
      5.点评课型。对主题容易把握的记叙类文章,如人教版八(上)《蜡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描写方法、文章主题、写作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点评。刚开始,教师可以让学生随意表达,接着可要求学生用上对比句、排比句,再进一步指导学生写作“对联”。这样既能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把握,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主导环节要突出
      
      初中学生对语文没兴趣,还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环节安排过于均衡,显得杂乱。胡子眉毛一把抓,让学生手忙脚乱精疲力竭。因此,教师还要努力地突出教学主导环节,化肤浅为深刻,让学生“爱语文永不变”。
      同样是朗读课型,教师也可以根据课文而突出某一个教学板块,如听读、猜读、画读、写读、说读等等。
      譬如人教版七(下)《安塞腰鼓》气势磅礴,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听读教学。《伟大的悲剧》富有故事性,教师可以采用《人生AB剧》的形式,设计猜读环节。八(上)《中国石拱桥》,教师可以采用画读法进行教学。比如赵州桥“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教师如果让学生边读边画,学生就能深刻领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对《芦花荡》,教师可以采用写读法。比如让学生补写二凌目睹老头子智胜日本鬼子时的心理活动,体会老头子的机智勇敢。或让学生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写一篇报导老头子的英雄行为的新闻。对七(上)《看云识天气》,教师可以采用说读法。先让学生辨别天上的云彩。接着,让学生用“这是云,因为它”的句式说云彩。然后,让学生运用拟人手法,和另一种云彩进行对话。
      
      三、课型变化要有度
      
      “万变不离其宗”,变化也要有度。意思是说课型只是表象,它可以千变万化,但“本”却不能变化。这“本”就是语文教材之本――课文,语文教学之本――语文味。
      
      1.语文教材之本。教师变化课型的目的,是运用新颖的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课文选择最合适的课型。否则,就只是热闹了课堂,却冷落了教材,迷失了教学。
      某教师执教课外散文《槐乡五月》,请学生站在“槐树”下,表演被香气“薰醉”的情境。一个学生使劲嗅了嗅,摇晃着倒在地上。学生们笑得前俯后仰。从表面看,教师采用演读法,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但其实,这是一个败笔。因为学生对“醉”字的理解,有失偏颇。而根源是教师没有根据课文选择恰当的课型。“薰醉”更适宜用品读法:“薰醉”可以改成“陶醉”吗?这样,学生联系上下文就会明白“薰”写出了槐花“香气袭人”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2.语文教学之本。“语文味”是语文教学之本。无论何时,教师都应牢记:语文课姓“语”,语文课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否则就会“本末倒置”,导致语文味的消失。
      据说某教师进行课外扩读教学时,选了一篇文章。文章通过两个人从不同角度观察虫子获得不同的启示,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的教育。课上,有学生嘟哝:“虫子不爬怎么办?”教师“因时制宜”,安排学生分组讨论让虫子爬的方法:刺激法、诱饵法、激励法、借助法……看上去,教师很有教学机智,也突出了“讨论”这一教学环节。但它偏离了语文教学轨道,丢掉了语文教学之本,即语文味。
      因此,作为一线初中语文教师,始终都要坚持的是:在正确解读课文的基础上,在坚持“语文味”的前提下,致力于变化课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享受到无穷的乐趣。一言以蔽之,就是“课型多变,快乐无限”。
      
      参考文献
      [1]叶红阳.阅读教学:从学生的“预习提问”开始.语文教学之友,2010(1).
      [2]李白坚,韩惟群.以“换位分析”营造“自主、合作、探究”氛围――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实验之一.语文教学通讯,2010(1B).
      
      作者单位:
      浙江东阳市画水镇中

    推荐访问:多变 无限 快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