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歌唱中的气息 [歌唱中的咬字]

    时间:2019-01-28 03:31:2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歌唱艺术是通过声音和语言来表达内容的,所以歌唱艺术的基本功训练除了发声系统训练外,还包括声音与语言结合的训练,因为,歌词是富有歌唱性的语言,每一句歌词是由很多词汇组成的,要想让人听得清楚,就得把每个字咬得清楚,吐得清晰,再加上训练有素的发声技巧,这样唱出来的歌声才能纯正悦耳动人。我国传统声乐上的“字正腔圆”的提法,也是要求字与声有机地结合。因此学习歌唱的人,必须重视语言与声音技巧相结合的训练。
      汉字是由字头、字腹、字尾构成的。字头是由声母担任,字腹是由韵母构成的,字尾是由韵母的结尾部分来担任的。而汉字的声母除g、k、n、ng之外,都只在口腔的后半部分形成。怎样才能获得“字正腔圆”的声音呢?这里根据口咽腔的状态总结三种结合的办法。
      
      一、前与后的结合
      
      前后是指咬字发声时,就口腔的着力点的前后位置而言的。字头的发音部位靠前,字腹的发音部位靠后。一般地讲,歌唱时口咽腔内音的着力点都要比说话状态靠后些。一般情况下,歌唱时,吐一个字要求:
      一是前短后长,即声音要短而准,占时值短,韵母占时值长,如发“la”时,“l”很短,占半拍或再短一点;二是前小后大,指口咽腔的状态,口腔前半部主要是发声母,而声母的发音特点是唇、舌、喉、鼻、牙五个部位,开的机会不多。而唱韵母时咽喉要保持打开的状态,相对的开得比前边大;三是前松后紧,前松是指歌唱时,唇、舌、牙、喉、鼻等部位要放松,只有在前松――咬准的前提下,才能是字音发的准,动得快,变得多。因此要前松。在歌唱时,要保持抬软腭,挺后咽壁,喉头下放稳定,做到这些,需要一部分神经和器官的肌肉控制、拉紧,才能保持稳定。尤其是后咽壁,只有“紧”,才能保持稳定,能使肌肉从松散变成紧张状态,起到共鸣箱音板的作用,利用声波折射、传导,获得共鸣,所以说要后紧;四是前变后不变。由于歌唱中的咬字不同,因此口咽腔前面咬字的部位要经常变化――前变;因咽喉部位始终要保持开的状态,以保声音的圆、通畅,这就要求口咽腔后面在打开的基础上要少变、不变,尽可能不变。
      
      二、横与竖的结合
      
      美声唱法在歌唱训练中,以“a、e、i、o、u”五个母音做为基础,声音以“竖”为原则。它要求口形要竖,后咽要竖,声音要竖,但是,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常出现“重声轻字”、“咬字不清”,把握不准风格的问题,民族唱法由于语言的原因,声音“扁”而尖。
      在汉字的发音中,根据十三辙发音,口形分类为:横口形:一七、发花、乜斜、江阳、人辰、言前,这种字发音靠前,用力在唇、齿、牙、舌;竖口形:姑苏、中东、梭波发音在后用力在喉;综合口形:怀来、灰堆、由求、遥条,这种字横竖交替,变中有形。由此可见,横口形加上综合的口形,在歌曲吐字中占统治地位。所以说,字与声结合的重要一项就是“横”与“竖”的结合。
      用“靠”字法,来“横”、“竖”结合,是一种字与声结合的有效方法。“靠”字法就是在唱一个字的字腹时,可以同时想象另一个字的字腹口形,或部分改变字腹口形从而获得比较圆润、丰满的声音和清晰的吐字,如唱“a”时想着“o”,这样声音就比较靠后,容易竖起来,具体方法有三种:第一,横字竖咬。在唱横口形字的字腹时,可以同时想着另一个能容易打开喉咙的“竖”口形的母音,以获得比原字较大的咽腔和头腔的共鸣腔,从而获得较好的共鸣。第二,竖字横咬,在唱“o”“u"等竖口形的字时,要同时想着一个横口形的字,因为竖字发音是喉部发音,声音靠后,色彩暗淡。声音位置低而引起压喉现象。因此,在唱这样字时,同时想着一个横口形的字,有利于把声音位置放高,声音色彩也得到改善并获得清晰的吐字,“竖”形字的靠法也是靠字腹。在唱“o”(遥条辙)字时,想着“e”(乜斜辙),在唱“u”(姑苏辙)时,想“ü”(一七辙)。第三,鼻韵母的“靠”字法。鼻腔是通向头部共鸣腔的通道,是取得声音高位置和头腔共鸣的保证,所以,唱好鼻韵母和利用鼻韵母靠字时,取得美好的声音和清晰的吐字具有重要意义。鼻韵母的靠法,是在唱一个字时,脑子里同时想着带鼻韵母的字,用鼻韵母帮助取得鼻腔共鸣和头腔共鸣,如在唱“气”(一七辙)时想“亲”(人辰辙);唱“大”(发花辙)字时想“当”(江阳辙)。
      
      三、松与紧的结合
      
      由于歌唱和平时说话不同,它要较大的音量,宽广的音域,并需要把声音稳定在高位置上变化和延长,因此就需要均匀有力的气息支持,这就是所讲的气息双向运动的感觉。这种感觉不仅保证了气息对高位置声音的支持作用,也保持了各共鸣器官充分打开的作用,因为没有各共鸣器官的打开也不可能获得高位置的声音,所以说“气息是歌唱的动力,高位置是歌唱的保证”。
      这种气息双向运动和共鸣器官保持扩张状态的感觉,是一种神经兴奋,部分肌肉高度紧张的状态,这就出现了一部分肌肉需要紧张,另一部分肌肉需要放松的问题。“松”与“紧”的状态是相互对立又相互制约,两者要巧妙合作,即松中有紧,紧而不僵,紧中有松,松而不懈。
      先紧后松。这里是指咬字发音的过程而言,因为咬字发音前各个发声器官都要振动、拉紧、兴奋起来,然后声带才能被气息冲击而发音。所以,这时的状态“紧”占主导地位。但就在发声器官振动,声带拉紧后把字咬准的同时,注意保持气息的双向运动的平衡,保持口腔状态对抗气息冲击的平衡,而不另加任何额外负荷。好像正常的自身运动,这就是“松”了。这时,口咽腔、软腭、后咽壁、上牙床是紧张的、拉紧的,而舌根、下巴、下牙床是放松的,并且在紧的同时,决不能气息僵硬,喉咙紧张,把字咬死,这就是松的存在。
      2.两头紧,中间松。这是指上颌关节以上部位要紧张和丹田控制气息要紧张;而下颌、喉、胸,面部要放松,两头紧是为了保持气息寻求声音的支撑力量和保持高位置的声音,中间松是为了尽可能的扩大共鸣腔的空间容量,使声音通畅、轻松,两头紧、中间松。在歌唱中始终存在,是神经控制下的相互依存、制约时对立和统一的结果。
      3.内紧外松。内紧是指歌唱中大脑兴奋,精神集中,发声器官进入积极的活动状态,而外松则是指面部表情及身体外形的状态要松。如果歌唱时全身紧张,就不能给人以轻松美好的艺术享受,也影响声音的发挥。
      
      作者单位:
      河南南阳市宛东中专

    推荐访问:咬字 歌唱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