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情感淡漠 [网络教育中的情感淡漠与反思]

    时间:2019-01-15 03:38:1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网络教育以其丰富的资源和超越的时空,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开放的学习环境,有着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在网络教学环境中,由于师生时空分离而导致情感淡漠的问题,这种倾向对学生的健康人格和高尚情操的塑造是极其不利的。我们在实施网络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到情感因素,采取相应的策略,解决网络学习中的情感淡漠问题。
      关键词:网络教育;情感淡漠;反思;策略
      
      网络教育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综合应用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技术,使学习者和教师处于准永久分离状态,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的新一代教育技术。它打破了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方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创设了虚拟传统教学的环境。网络教育具有传统教育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网络教育同时也具有随优点而来的弊端。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学生不仅扮演着主体的角色,同样也扮演着环境的角色。师生之间感情的流露、语言的交流和非语言的展示,培养着处于这一环境中每个学生的道德、情感、交际等方面的素质,教师的示范,同学的榜样,更是塑造了学生的健康人格。而在充满虚拟色彩的网络环境中,网络教育营造了一种更加“物化”、“虚拟化”的学习环境,计算机代替了教师,E-mail、BBS、NetMeeting等通信手段和通信方式代替了面对面的交流,学习者接受教育的活动从生动的、富有情感的真实情境过渡到无人性化的机器面前。在这个机械的教学活动中,学习者只需点击鼠标、敲击键盘,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理性的工具淡化了非理性的情感,面对“人化”到“物化”的转变和发展,人的态度、情绪、感情的表达受到限制,网络在表面拉近人距离的同时却使人的心理越来越疏远,感情越来越淡漠。
      
      一、情感教育是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
      
      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态度体验,它总是由某种刺激引起,伴有一定的生理变化。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高兴和喜悦、气愤和憎恶、爱慕和钦佩等都是情感的不同表现。情感是一种内涵非常复杂的人类高级精神活动,在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的《情感领域》中,情感的含义不仅包含了哲学和心理的基本含义,而且内涵更为广泛,它包括兴趣、态度、欣赏、价值观和情绪意向或倾向等。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人是有感情需要的,人类社会本身就是一个感情社会。“知识并不是文化要求的一切”。教育目的决不只限于教学生知识或获得技能,更主要的是要符合学生的情意需求,使他们在知、情、意三方面均衡发展,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讲,情感不可能与一个人的成长割裂开来,教育的目标不仅是让学习者习得知识、提高认知能力,更重要的是要顺应学习者的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提高他们的情感能力,培养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可见,情感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个领域。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学习者的情感才能。情感才能是在对情绪的自我意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情绪的自我控制来实现对个人心理调节的才能综合。一个人情感水平的高低,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控制,这就是情商。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20%决定于智商,80%决定于情商。但情商水平的高低并不取决于先天遗传因素,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培养。正如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克所说:“高水平的情感不是遗传下来的,而是对每个儿童加以培养的结果。如果轻视这方面的教育,就会使整个一代全部生活中的相应的情感、道德回到原始状态中去”。情感教育是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网络教育都不应该忽视情感教育。
      
      二、网络教育中的情感淡漠问题
      
      现代网络教育虽然突破了学习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突破了传统的校园围墙和教学媒体,突破了教育教学信息传播形式上的单一性,但同样由于这些特征导致远程学习者在学习中的情感交流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教学资源中的情感流失
      在网络教育中,原本丰富的教学资源学变成了简单的“课本搬家”或“电子教案”,用单调乏味的文字资料信息传输代替了原本应当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那些应当存在的、富有情感律动的教学活动,变成了失落了教师人性化教学特色的、机械的、冰冷的文字语言界面。学习者只看到与文字教材差不多的流媒体教材,或一大堆教案的堆砌,而看不到教师声情并茂的“情感化教学角色”的表演。师生间的准永久性分离状态,学生无法零距离地感受大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者的精神风范。在物理距离上远离现实校园,学生无从获得浓厚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氛围的熏陶。
      (二)师生交互中的情感缺陷
      在网络教学环境中,学习者面对的是隐匿在显示器后的“教师形象”,而无法真正聆听到教师富有表现力的讲课语言,更看不到具有个性风格特点和强烈知识暗示色彩的教师表情语言、体态语言和行为语言,使得传统课堂上那种能够激发教师课堂激情的活生生的学习者文化群体形象,和能触发学习者群体进行知识感悟的教师文化个体形象,已不复存在。教师生动活泼的课堂表演,学习者如痴如醉的知识聆听,师生之间的顺畅交流,似乎正在成为一个远去的梦。取而代之的是BBS留言板上学习者的问题和辅导教师的留言,借助E-mail师生双方进行的答疑。这一切交流活动,都是以语言文字形式进行的,缺乏情感的参与。
      (三)“游戏化”导致的情感缺失
      网络的虚拟性易使人类失去真实的生活,缺少现实感和判断力。比如,医学专业的网络虚拟手术系统让医学生练习做手术,军校的网上模拟作战训练系统让学生演练战场作战,均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游戏化”。允许出错和反复练习,这虽具有提高技能、娴熟方略的正面效果,但也有轻视、漠视生命、麻木精神的负面心理隐患。极易造成人的情感淡漠。
      (四)网络教学实践的简化
      现代远程网络教育工程将更多的精力和热情投放到了技术应用、资源开发以及规模效益的形成等方面,造成了无暇旁顾的教育简化行为:将教育简化为教学,将教学简化为知识传授,甚至将知识传授简化为考试辅导。这种简化行为的运作原理,是将显性的有形的易考核的予以保留,将隐性的、无形的、不易考核的予以舍弃。如此一来,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创新教育等必然要淡出教育本体,从而使原本复杂的,以全方位、多维度为特征的教育系统工程变得简单了,原本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层次关怀变肤浅了。
      (五)师生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异化
      现实生活中的物理时空、身份性别、人情世故、行为规范等人际交流的繁杂因素在网络中均可以被忽略。人在网络中可以“违背”现实生活的惯例、准则,以相对的意志自由超自然、超现实地面对他人、面对社会。网络环境中的这种人与人,网络人与现实人的交流变得不可思议。个人淹没于信息当中,形成“数字化人”,集体活动减少,相当多的人不愿与人交往,对他人漠不关心,个人主义盛行,大家安全感差;个人隐私虽有一定匿名性,但传播受众面大,传播速度快;各种心理疾病增多;由于网上各类谎言和虚假信息的影响,人与人之间信任感下降,给人们的正常交往与互动带来诸多消极影响。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将学生异化为物,而且最终也使教师异化、从而使师生背离了教育的目的。
      
      三、反思与解决策略
      
      网络教育中的情感缺失会导致人的情感淡漠,这对学生的健康人格和高尚情操的塑造是极其不利的,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与反思。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观念的“情感缺失”。单纯地把培养高智能、高技术的人才作为最终的教育目标而轻视学生的情感目标的实现,强调科学教育和认知领域,而忽视了人文教育和情感领域,从而导致教育情感层面日渐衰弱。二是情感领域教学设计困难。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者需求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一般来说理智领域的教学设计具有客观性和定量性,而情感领域大多是隐性知识,定义的模糊、定量表示的困难难以使情感用信息传输符号加以编码。三是交互不到位。远程教学过程中的交互主要体现在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学习资源、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在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中,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不太完善使得交互不及时,因而学习者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在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交互中,尽管有了资源超市,却很难保证学习者会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学习者与学习者的交互中,由于缺乏现实生活的了解,彼此难以建立真诚的信任,更别提心灵的沟通。
      网络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存在的情感淡漠问题,我们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加以解决。
      (一)设计情感化网络课程
      作为网络资源的设计也要注入情感因素。在传统的教学中这很容易实现。比如老师的语速、语调、表情、动作和眼神都可以传递情感信息。但在网络条件下,这些非语言符号都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用一些文字或图片、动画来表达情感。所以在设计网络资源交互时要把情感符号考虑和设计进去,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关心的,促进情感交互,从而树立信心。
      (二)实施探究、协同式学习
      在网络教学环境中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建小组,形成一种平等、互助性的、探究、协作式的小组学习方式,这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科学探究精神的形成,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消除学生社交方面的孤独感以促进学生情感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深度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在实施探究、协同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打破自我学习的封闭状态,师生、学生之间通过各种媒介进行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还可通过举行学习报告会、集体研讨会,把学生召集到校园里来感受校园文化氛围等方式来弥补网上虚拟的交流。
      (三)反馈形式多样化
      反馈是网络教学中互动的方式,及时反馈是人性化教学的要求,也是情感关怀的体现。采用多种反馈形式,有益于改善情感的交流。如除BBS、E-mail、NetMeeting外还有Weblog、WiKi、站点QQ等(实时或非实时的,视频或非视频的),甚至于采用打电话来回应对方,也不失为一种可取的反馈形式。
      (四)完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为学习者提供全程、全面、及时、便捷的学习支持服务,有助于保持学习者积极的情感。因此网络教学平台应及时提供辅导、答疑、讨论和作业评比等动态教学资源和信息,还要提供远程学习咨询,以及能够实施导航、内在浏览、查询、实时和非实时交互的教学,能够实施网上教务、考务管理等,构成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增加教师对网络学习的参与度,使教师从目标的确定、路径的选择到减少学生困惑、如何获取相应的学习资源、搜索引擎的选择、培养和激发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动机等方面,提供充分的在线及时交流和同步、异步交互,使学习者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之中。
      (五)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
      目前,伴随着卫星通讯技术、交互视频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网络远程教学已经具备了多种交互手段和交互工具,允许教师和学生之间实时或非实时的以文本、图形图像、音频或视频等形式进行交互式教学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伙伴之间进行双向或多向交流的需求。实时聊天系统、网络过滤系统、课件制作软件等,WAP技术中的Peer-to-Peer的应用以及移动学习(M-Learning)中采用手机的彩信功能等,使网络教育中的个别辅导与协作学习成为可能,智能代理技术能帮助教师实现因材施教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些技术拓宽了网络教育学习者的交流空间,有利于情感发展目标的实现,将为网络教育的情感交流增添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吴爱锐,左明章.浅谈网络教学中的情感互动[J],中国电化教育,2002,(2).
      [2]谭千保,张进良.论网络教育的缺失:认知与情感的分裂[J],江西教育科研,2003,(8).
      [3]滕瀚,唐智松.网络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
      [4]吴彩霞,赵呈领.情感―网络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国教育技术网,2007年07月10日.

    推荐访问:淡漠 网络教育 反思 情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