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论多媒体对古代文学教学的促进作用】古代文学考研

    时间:2019-01-14 03:22:5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高校课堂教学之中。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集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于一体,信息容量大,形象直观,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气息。不过,高校教学的特殊性使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并非总是一片赞许之声,具体教学实践也的确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认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总体而言是积极的、有益的,一方面它可以从新的角度丰富讲授者教学视野,激发新的创造和研究热情;另一方面,它又能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使之产生前所未有的新鲜感、轻松感,在愉快的心境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从而增强了教学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对此,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深有体会,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促进教师深度备课,反复审视教案
      
      一般规律是教师每接受一门新的教学任务,首先必得广泛阅读有关参考书籍,查找有关资料,吃透教材,然后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编写出详细的讲稿,这是每一位负责任的教师必须要做的工作。但迈出了这第一步,完成第一、第二轮的教学任务之后,有的教师往往产生一种心安理得的驻足习惯,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批评的“教案发黄”现象。但如果一旦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了把业已定型的讲稿制作成直观的图文影像,除了油然而生一股庄重感和责任心之外,也必须对讲稿进行较大的改造,这样就促使教师对已经娴熟的教学内容来一番整体的审视,瞻前顾后,厘清脉络,突出重点,化解难点,重新编写教案,才能适应新的教学方式的需要,因为那种制造笑声的“逗趣法”,那种天马行空式的“才气法”,那种抛弃听众于九里云雾的“玄虚法”,在多媒体手段面前都是行不通的。所以,我们认为多媒体不仅能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案,而且能够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将教师的教学全过程规范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核心任务上来,避免无谓的节外生枝。
      
      二、严密教学逻辑,纲举目张
      
      教学最忌讳材料一大堆,论证不清楚,观点不鲜明,教师备课、讲解虽然花了不少力气,但学生可能是越听越糊涂;另一种情况是教师对讲授内容确实有研究,也有自己的独到心得,却没能找到恰当的表现方法,基本上是学术论文式的非口语化的照本宣科,也会使学生在似懂非懂之中感到无比困惑,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采用多媒体教学,类似的现象都可以改观,得到较大程度的纠正。因为,多媒体教学要求教师在制作图文画面时,事先必须确定每堂课的教学重点,并围绕这个设定的重点拟出纲要条目,按总论点、分论点、论证材料组成一个完整的论证链条,然后制作成画面。在课堂上则徇着从母系统到子系统的顺序,一条一条地进行讲解,这样一来必然使教学内容有条不紊,纲举目张。有人担心这样会使教学变得机械、死板、缺少生气。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实践证明,由于有纲目清晰的文字说明,有随着讲解而不断变换更新的画面,加上恰到好处的音响配合,学生的精神始终是亢奋的,注意力始终是集中的。比如,讲授曹植创作风格“雅好慷慨”时,论证之一是作品中多用“慷慨”一语,屏幕上列出《杂诗》《情诗》《弃妇诗》《薤露行》《幽思赋》《求自试表》《七启》等诗文中的相关句子,同时又从题材、情感、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诸多材料系统展示论证,图文形象丰富直观,驱遣材料便捷迅速、随手拈来,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办到的。
      
      三、扩大课堂信息量,开启创新思维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三尺讲台、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大学教学的研究性特色往往导致资料型板书多而费时的矛盾,也使课堂气氛十分沉闷单调;或者随手涂鸦,板书凌乱,一堂课下来不仅不能体现板书的价值,反倒使学生不知所云;或者教学结束,黑板上竟然不着一字,省则省矣,但终究会使学生茫然,也不利于知识积累和培养扎实的学习习惯。这些缺陷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都可以得到有效克服。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首先是重新设计讲授提纲和内容,然后据此重新设计全局板书计划,再根据板书计划制作成图文画面,课堂教学时,只需将事先准备好的U盘插入电脑,在讲解过程中敲击键盘,或者移动鼠标即可。这样,不仅使教师的讲解精粹,而且节省了费时费力的板书时间,让教师能够补充更多的有关内容,从而有效地扩大了课堂的信息量。同时,由于有图文影像的配合,教师的讲解也会显得更形象、直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各种联想以开启创新思路。比如,在讲授魏晋文学中陈琳《饮马长城窟行》时,就比较好地达到了这样的目的。讲解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有效拓展作品时空,将汉乐府中的同名作品与之进行对比分析,在荒烟蔓草、山峦起伏、长城漫长而蜿蜒的淡淡背景画面的衬托下,通过图文影像的不断更换,引导学生从诗题、时代、风格、语言等几个方面来解读这两首产生于不同时代的同名作品,深刻领会其艺术底蕴的同时,也能具体形象地认识文学史发展的某些特殊现象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提出这两首同题作品在流传过程中有可能互倒的假说,不仅极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有效示范和推动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钻研。
      
      四、创设情境,提高品鉴能力
      
      文学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而鉴赏最需要顺利进入诗文展示的特定情境,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多媒体教学有明显优长。多媒体通过具体形象的图文画面,紧密配合着教师的讲解,十分有效地强化视听刺激,促使学生迅速进入特定的艺术境界,获得审美愉悦,自然而然实现教学目标,从而提高学生古诗文品评鉴赏能力。文学史教师都有这样的苦恼,课堂上文学作品的鉴赏要紧抓学生注意力不容易,个别学生由于学习态度问题可能对这样的鉴赏示范冷漠处之,其关键除了文学作品的感悟具有理解上的不确定性和差异性,还需要鉴赏者运用想象联想参与,调动其积极性。解决这样的难题首先当然是教师要下力气,反复体味作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真正有自己的独到感受。但选择适当的讲授方法也相当重要。传统的鉴赏教学往往着重理清逻辑结构,阐明创作思路,发掘美学意蕴,展示其意象意境,分析其艺术形象,再配合着抑扬顿挫的语调,恰如其分的手势,各种面部表情变化,以此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情境,达到品鉴目标。尽管这样的教法是必要的,也可能是有效果的,但较抽象的思维过程,较单调的表现方法,往往难以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颤而产生强烈共鸣,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从视听两方面同时传递信息,变单一的听觉感应为视听双重接受,提高了信号刺激强度,这样一来,学生获得的印象就清晰得多,也强烈得多,教学效果也与全凭一张嘴大不一样。比如,赏析曹植《野田黄雀行》教学实践就是比较成功的。这是一篇悼友之作,即位后的曹丕对弟弟曹植亲近的朋友加以迫害,丁仪兄弟被杀,曹植却无法援救,心灵受到极大创伤,为此,诗歌以少年捎网救雀为喻,以抒写诗人不能解救朋友的愤懑之情。介绍到相关背景材料时,屏幕上同步映现满天阴霾,如恶魔般扑向大地,雷电闪烁,如利剑劈斩长空,波涛翻滚,慑人心魄等影像画面,将诗句“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的境界影像化,然后画面再呈现一只孤零零的黄雀,在狂风暴雨中扇动翅膀无力挣扎,象征诗人在残酷的政治高压下那颗绝望破碎的心,也象征着诗人亡友那冤屈的灵魂,使学生对诗歌情境有形象清晰的感受,也就容易对诗人少年救雀这种无望的浪漫心理感同身受。这些动态的画面配合着教师激情的讲解,迅速引导学生进入了特定情境,使学生对“少年”“黄雀”“风波”“利剑”等象征意象有了透彻的理解,对诗人“悲友在难,而又无力援救”的心境有了准确的把握。这样,教师略加点染,以学生熟悉的现代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来结束赏析时,就立刻引起学生强烈共鸣,激起探究的兴味,进一步体会到这首貌似浅近的古诗深含的美学意蕴。
      
      五、动感新鲜,活跃气氛
      
      在古代文学教学中,作家作品的介绍,文学现象文学流派的评估,文学发展政治、文化、风俗等背景的介绍,都非得引用不少古文、古注以及前人的相关评论,传统教学限于条件大多只能念诵一遍,说明出处而已,学生也就是略有印象,有意者课后补充,一般情况下就不了了之,没有起到应有作用。多媒体则比较好地可以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随时更换图文画面,插入引文,在屏幕上迅速呈现所需材料;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闪回重现,以示强调。而这些操作都是在敲击键盘的极短时间内完成,在有限时间获得最大效益。比如讲授陶渊明一章时,引用了不少史料、陶诗、古人今人的评论和其他相关材料来说明其思想渊源和特点,材料虽然繁多,但利用多媒体转换便捷的特点,依照主次,条分缕析,通过视听两种形式同时传递,学生可以方便地追随教师思路,精力集中,兴趣盎然。而在赏析陶诗的过程中,多媒体的动感特色也很有价值。分析田园诗时,将《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和郭主薄》《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等数首作品调集在一起进行分析,集中阐释陶渊明田园诗传达的景美、人和、事乐、居安、心怡的艺术美感,有助于理解陶渊明归隐田园的人生选择。画面同时配以远村、炊烟、杨柳、原野的变幻画面和悠扬清越的牧笛音乐,整个讲授在动感的画面组接过程不断呈现,学生知识的获得,情感的活动,均在动态的审美愉悦中完成,气氛活跃,很好地解决了课堂沉闷的问题,增强了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们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粗浅体会。当然,多媒体与古代文学教学,需要探讨的问题还有很多,但我们坚信,汉语言文学专业这门古老的学科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它的意义和价值应该充分估计,古与今相碰撞所激起的火花,其魅力是无穷的。

    推荐访问:古代文学 作用 多媒体 教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