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音韵学常识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时间:2019-01-10 03:21: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作者以音韵学中“喉牙声转”和“古无轻唇音”规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为例,谈了音A韵学常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五个方面的作用。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把艰涩的音韵学知识通俗化,融汇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古文教学中,其收益是明显的,对中学生的未来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音韵学常识 汉语言素养
      
      在大学里,音韵是一门令人望而生畏的学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常被老师束之高阁。其实,如果我们能教给中学生一点音韵学常识,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就易于把握汉语言内部的联系,做到触类旁通,在更高层次上俯瞰许多语言现象,提高汉语言素养。主要的音韵学规律有:喉牙声转、古无轻唇音、娘日二纽归泥、齿龈互转、腭化音等。利用这些规律,可以使学生有良好的收益。
      一、提高词语解释能力
      阅读文言文,常遇到的是通假字、同源字、古今异义字的干扰。利用音韵学常识,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通假字、同源字。例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二章》)中“拂士”的“拂”本意为拂拭,《说文》:“拂,过击也。”徐锴曰:“击而过之也。”但在这儿显然不是用其本意,而是通“弼”,《说文》:“弼,辅也。”指辅弼君主,直谏而矫正其过失。原因何在呢?拂和弼,在普通话里声音与调都不相同,但按古音,二字声母都是重唇音,韵部和声调也相同,因而可以通假。
      高中阶段注重对同源字的积累有利于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把生硬的文字教学趣味化。如,把一物加在另一物上叫“加”,把车加于马上叫“驾”,上面可放东西的器物叫“架”,加在犯人颈项上的刑具叫“枷”,加礼物与人为“贺”。以上各字加、驾、架、枷、贺氏同源字,虽然“加”、“贺”今天读音不同,但古音韵部相同,声母相近。
      古音相同或相近,是构成通假、同源的必要条件,学点音韵学知识不仅可以便捷地识别出通假字、同源字,而且可以知其源流,实现知识的条理化。
      二、科学释读多音字及一些专用词语
      吕叔湘先生《语言的演变》一文在谈到语音的变化时说:
      汉字的造字法里用得最多是形声法,常常是甲字从乙字得声,可有很多这样的字按现代的读音来看是不可理解的。例如“江”从“工”得声,“潘”从“番”得声……由于语音的变化,这些形声字的声符今天已经失去表音作用,变得不可理解了。
      懂得音韵知识,这些语音的变化就会比较容易理解了。汉语言语音有一个缓慢的渐变过程,只是在人生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语音一般不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因而容易被人忽略。但只要把不同时期的语言材料作一比较,就可以看出语音在不断变化。南京教育学院教授朱声琦先生曾对汉语的声母流变作了一个系统的研究,下面就是他所绘制的汉语喉音、牙音、和唇音流变示意图。
      对照这张语音流变示意图,吕叔湘先生文中所讲到的语言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了。利用这些规律,对于一字多音、方言异读等现象我们会找到答案。如:“单”,有三个读音:“dān”“shàn”“chán”,是因为在上古的时候是一家,都是舌头音。舌头音在上古的时候是“端、定、透、泥、来”五个音,接近于今天的生母“d”“t” ,中古的时候分化出“知、彻、澄”三个音,接近于今天的生母“zh”“ch”“sh”,可见“shàn”“chán”两个音是在“dān”的基础上分化出来的。利用语音演变的规律我们就可以解释一些地名的读音问题:“阿房宫”中的“房”念“páng”、冼星海的家乡广东“番禺”中的“番”念“pān”。
      有趣的是,不同语言在发音上也有共同点可循。谈到语音的变化,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世界各国的儿童在刚会喊“爸爸”、“妈妈”时,发音都是一样的;英语中的 “father” 、“mother”和汉语中的“父亲”、“母亲”发音时对应的第一个音是相同的,分别是[f]、[m]。这些现象对开启学生对语言的兴趣有着深远意义。
      三、梳理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关系
      语言的发展,总是先有口头语,然后有书面语;先有字义,然后才有字音,最后才有字形。所以字音与字义的关系比字形与字义的关系要密切得多。这里有一个有趣的例子:语助词“哦”,在不同的语音条件下,有多种表现。当有人问“你听见了吗?”,回答时发阴平声“ō”,所表达的意思是:“知道了。”回答时发阳平声“ó”,所表达的意思是:“你说什么?我没听清。”回答时发上声“ǒ”,所表达的意思是:“你说什么呢?”隐含的情绪是:“问得没礼貌或没道理,本人不愿意听。”回答时发上声“ò”,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但听见了,而且听明白了、知道了。”
      四、为方言和普通话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普通话和方言的分歧在语音方面最为突出,“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音”是中国语言特有的文化景观。因此学习古汉语音韵规律,运用音韵学规律去发现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对应规律,对于学习和推广普通话具有重要作用,学生会对普通话产生亲切感,而不至于犯把方言与普通话对立的错。
      学习、研究和运用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对应规律,以此推动普通话的学习,是学习和推广普通话的一条以简驭繁的有效途径,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在学习普通话时都自觉不自觉地在运用这条规律。
      汉语音韵学涉及的教育功用、古汉语研究价值、文化价值,本文不加赘述。我希望工作在一线的中学语文教师能够给予关注,以通俗的讲解把有关知识融汇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古文教学中,激发他们学习母语的兴趣,帮助他们打好语文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声琦.古代汉语实用教程.江苏人民出版社.
      [2]史中文.汉语是这样美丽的.商务印书馆.
      [3]林宝卿.汉语与中国文化.科学出版社.
      [4]顾义生,杨亦鸣.音韵易通.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音韵学 语文学习 常识 作用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