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从翻译交际模式看文化负载词英译汉异化的度|异化策略适合汉译英还是英译汉

    时间:2019-01-09 03:30:1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以源语文化为导向的异化翻译策略日益彰显,它对促进文化交流,传播本土文化的确有很重要的作用。然而,从语用学下的翻译交际模式出发,它强调译者扮演着促成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交际成功的重要角色,倘若一味地照搬源语的表达方式,不顾及译文读者的接受程度,反而会造成理解失误和交流失败。所以说,把握好异化策略使用的度,灵活变通地使用音译、直译等方法对促成交际成功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翻译交际模式 文化负载词 异化的度 音译 直译
      
      一、引言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行为,越来越被看作是传播异域文化,促进世界文化交流的有效手段。而以源语文化为导向的异化翻译策略也因此日益彰显。然而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把翻译看成是一个动态的三元交际过程,其本质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示意推理过程。译者要负责把原文作者的真实意图准确地传达给译文读者,以达到交际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倘若译者忽略了读者的期待视野、文化背景知识、认知能力和认知状况等一系列实际问题,只为保留源语文化形象和而过度使用异化翻译策略,读者就会很难理解和接受原文的真实含义,导致交际的失败。
      二、语用学下的翻译交际模式
      语用学的关联理论认为,交际的实质是一种交际的推理模式,它把交际看作是示意―推理的过程。[1]交际者对听话人/读者的认知环境和交际情境加以评估,并据此通过话语向听话人示意/传达(包括明示和暗示)自己的交际意图,听话人则根据该话语提供的信息和相关的语境信息,在关联原则的指导下进行解码和推理,最终实现对交际者的交际意图的认知。而翻译行为则包含两个“示意―推理过程”,涉及三个交际者,即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在第一个示意―推理过程中,原文作者向译者示意其交际意图,译者则结合原文的语境信息、原文作者提供的语言刺激(话语)及关联原则对原作者的交际意图进行推理理解。在此过程中,译者是听话人。当进入第二个示意―推理过程时,译者的身份则变为发话人,他根据对原文作者意图的理解以及对译文读者的期待和接受状况的判断,向译文读者示意信息,而译文读者对他示意的信息进行推理理解。这种双示意―推理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这种翻译交际模式对翻译活动的启示是;第一,译者作为原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桥梁,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和促进前两者之间的交际成功;第二,在这种翻译交际模式的指导下,译者应以促成交际为己任,以译文读者为落脚点,选择便于读者理解的表达方式来示意原作者的交际意图。然而,在使用异化翻译策略时,由于过度彰显异域文化色彩而给译文读者带来超负荷的阅读负担,很可能导致其对译文的不理解,甚至失去兴趣,从而导致交际失败。据此,在使用异化策略翻译异域文化现象(以文化负载词为例)时,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
      三、异化策略在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应用
      1.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在翻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汉语文化负载词是指那些标志中华民族文化中特有事物或具有中华民族色彩与历史背景的词、词组及习语,它是中华民族文化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语,是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的复合体。[2]然而,汉语文化负载词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译性,这常使译者很难实现原文与译文的完全对等。
      必须承认,英译汉语文化负载词时,采用异化策略有很多优点。比如,以汉文化为归宿,保留和彰显译语的“中国味”,可以增强异域文化对读者的冲击感使其产生兴趣;此外,对维护文化的多元化格局,阻抗文化霸权的出现也有一定的意义。一些中国味很浓的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表达已被英美人接受,并且收入了它们的词典,如“风水”(fengshui)、“磕头”(kow tow)、“麻将”(mahjong)、“武术”(wushu)、“一箭双雕”(One arrow,two hawks.)、“纸老虎”(paper tiger)等。
      但是,在肯定用异化法翻译文化负载词的同时,译者有必要意识到,纯粹的异化是任何自然语言所处的社会环境所不能接受的,这不但因为任何语言都已形成了适合自己的内部机制和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而且在于译文读者对源语文化的认知情况并非有想象的那么好,所以当一种完全陌生的表达方式呈现他们面前的时候,就可能造成晦涩难懂的局面,以致于会妨碍原作的交际意图。
      2.汉语文化负载词翻译不当的实例
      a.原文:回头出嫁哭喊的也有,说要寻死觅活的也有,抬到男家闹的拜不成天地的也有,连花烛砸了也有。(《祝福》――鲁迅)
      译文:Some widows sob and shout when they remarry,some threaten to kill themselves;some refuses to bow to heaven and earth after they have been carried to the man?蒺s house; some smash the wedding candlesticks. [3]
      原文中“拜不成天地”被翻译成“bow to heaven and earth”,这种直接把原文现象移植到译文中的异化翻译法保留了源语文化色彩,但是对于根本不知道中国人结婚拜天地这一习俗的外国读者来说,简直不知所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读者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因此建议译成:“to go through with wedding ceremony ”更恰当些。或者为了让外国人知道这一习俗,也可在后面加一定的解释或注释。
      b.原文:武行者必中要吃,哪里听他分说,一片喝道:“放屁!放屁!” (《水浒》)
      译文:Now Wu the priest longed much in his desire to eat,and so how could he be willing to listen to his explanation? He bellowed forth,“pass your wind,pass your wind!”
      原文中“放屁”意指胡说八道,在此作呵斥用,其对应的英语为:“What crap”或“shit” 之类的。可译者不讲内容只讲形势,呵斥变成了莫名其妙的命令,驴唇不对马嘴,读者如何消化得了?
      c.原文:金凤嘛,今年十九岁,十四上就许了人家呀!男的比她大七岁,头秋里闹选举那功夫,还被人斗争来哩!
      译文:Jin feng is now nineteen,at fourteen she was engaged to a man,seven years old than her.Last autumn,during the elections he was publicly struggled against. [3]
      原文中“被人斗争来哩”这句话被译成了“he was publicly struggled against”,这是完全中式的说法,可以说是一种死译。这里的斗争其实就是当众被指责、公然抨击的意思,尤其在当时的中国历史背景之下,带有明显的社会文化风气的文化色彩。因此,在这里用“denounce”一次更为贴切。
      由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保留源语文化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在最大限度保留文化特色的同时,对原文运用各种手段加以变通,从而能使读者知道“异”之所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四、如何把握异化翻译的度
      所谓要保持适度的异化,其实就是译者在原作句子结构的束缚下,因难见巧,信与美、神与形、化与讹的对立中寻求和谐的过程。[4]从语用学的翻译交际模式来看,只要译者翻译的异化程度最大化地传达了原作者的意图,使读者能够最大化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我们就可以说异化是适宜的,是可取的。
      下面拟从异化的两个基本策略――音译与直译为出发点,结合具体翻译实例探讨如何把握异化翻译的“度”。
      1.音译
      音译就是用汉语拼音或发音近似的生造英语词来翻译,它能充分保留汉语的语音形式和原汁原味的中华传统文化色彩。如“八卦”(bagua)、“关系”(guanxi)、“胡同”(hutong)、“火锅”(huoguo)、“饺子”(jiaozi)等。但有时候完全音译会造成理解障碍,所以需要通过“音译加注释”、“音译加意译”或“音译加解释”的方法来使译文更易被理解而又不失源语文化色彩。
      (1)音译加注释:Round City,originally an islet in Taiye Lake,was part of Da Ning Gong in Jin Dynasty. It was called Yuan Di or Ying Zhou in the Yuan Dynasty.In 1264,the Yi Tian Dian was built on it and the name was changed into Cheng Guang Dian in 1471. [5]
      以上关于北海公园里“团城”的介绍,除“团城”和“太液湖”以外,其余五个地名只用了音译的方法,如果外国游客没有这方面的背景知识,就很难感受到此景点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如:“太和殿”――Tai He Dian(Hall of the Great Harmony),“乾清宫”――QianQing Gong(Palace of Heavenly Purity),“坤宁宫”――Kun Ning Gong(Palace of Earthly Ttranquility)等,这些译法有利于外国游客将中文读音和文化内涵联系起来,由于完全音译。
      (2)音译加意译:“春节”(Chun Festival)、“中秋节”(Zhongqiu Festival)、“山海关”(Shanhai Pass)、“中和韶乐”(Zhonghe Shaoyue Music)、“黄耙”(Huangba Cake)等都是比较典型的音译加意译。
      2.直译
      直译是指译文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与原作力求一致,同时还能反映原文的风格和意味的译法。如“纸老虎”“竹篮打水一场空”等都很好地表达了源语文化词的文化内涵。但直译必须保证不引起读者的误解。所以有时候采用“直译加注或直译加意译”的方法更有助于读者理解原文的文化特色。
      (1)直译加注:在保留源语文化意象的同时,添加解释性翻译。如婚姻习俗中的“回九”可译为“ninth day after the wedding,the day on which the newly wed should visit the bride?蒺s family”;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可译为“Three copp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Zhu Geliang,the master mind.”。值得注意的是,当这些直译加注的词语在读者群中逐渐变得普遍和稳定后,添加的注释就可去掉,成为完全的直译词语。
      (2)直译加意译:保留原文化形象,又通过意译作适当补充。如“我说差二三百两银子,你就说二三十两!戴着斗笠亲嘴,差着一帽子!(when I say two or three hundred taels,you say twenty or thirty! It?蒺s like kissing in straw helmets――the lips are far apart!)”[6]此句前一部分用直译,后一部分用意译加解释,原文文化形象就更清晰地表达出来了。
      五、结语
      鉴于语用学翻译交际模式下译者的主要任务是在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准确有效地将原作的意思示意传达给读者。因此,在汉英翻译实践中,为保留中国文化色彩而采用异化法的时候,尤其是对那些汇聚了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文化负载词,译者需考虑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和接受程度,恰当地把握异化翻译的度,通过灵活地使用音译加注、直译加注等手段,使译文在很好地保留中国文化色彩的同时,又能被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参考文献:
      [1]张新红,何自然.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J].现代外语,2001,(3):289.
      [2]潘克栋,曾剑平.文化词语的异化翻译[J].江西社会科学,2009.9:239.
      [3]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6:49.
      [4]杜嘉.浅谈翻译的异化及其适宜度[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5):113.
      [5]庄绎传.英汉翻译简明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59.
      [6]何魏魏.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3):31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异化 负载 交际 翻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