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论美国门罗主义中霸权主义萌芽的历史演变] 门罗主义实质

    时间:2019-01-09 03:28:1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门罗主义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一条重要准则,它的运用、发展和演变直接影响美国外交政策达一百多年之久。尽管百年来门罗主义的内涵不断在发生变化,但其中的霸权主义倾向却一直不变。本文拟从门罗主义作为美国外交政策基石的角度,论述其霸权主义萌芽对日后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关键词: 门罗主义 霸权主义萌芽 美国外交政策
      
      一、门罗主义的提出和霸权主义思想的萌芽
      (一)从《门罗宣言》内容看霸权主义萌芽
      《门罗宣言》是时任美国总统门罗在1823年12月2日在致国会的咨文中提出的,它包括三个原则:“一是欧美大陆相互隔绝,即‘美洲体系原则’;二是美国不介入欧洲事务,欧洲也不能干涉美洲,即‘互不干涉原则’;三是除现有的殖民地外欧洲各国不得再将美洲大陆视为殖民对象,即‘不许殖民原则’。这三个原则构成了门罗宣言的全部内容。这三个原则构成了门罗宣言的全部内容。”①
      《门罗宣言》的这三大原则,许多人认为这是为了维护美洲独立运动,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当中有不少“隐患”存在。首先,“美洲体系原则”将欧美的政治制度根本对立起来,将原先“美国的孤立”扩大为“美洲的孤立”。这一原则实际上是将美洲纳入到美国的阵营中,与欧洲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它并不表明美洲各国在地理环境、政治原则和经济利益方面的共同性,而只是表现了美国一国的扩张利益”。②美国发表《门罗宣言》的目的不在于解放美洲,而在于占领美洲,只是他们打的是人道主义旗帜,所以隐藏了其背后真正的动因。
      《门罗主义》对“互不干涉原则”的表述是这样的:“对于那些已经宣布独立并且维持独立,而我们基于伟大的动机和公正的原则承认其独立的国家,如任何欧洲国家为了压迫它们或以任何其他方式控制他们命运而进行的任何干涉,我们只能认为是对美国的不友好的表现。”③我发现这段表述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它仅仅对欧洲有约束力,而美国承担的义务仅仅是保证不干涉美洲既有的殖民地和欧洲,但对独立国家,美国只字不提,这给日后美国对拉美各国实行霸权主义留下了缺口。当时的国务卿亚当斯更是露骨地指出:“对美洲的事务,美国都不能置之不理,有关他们的一切政策问题都对美国的切身权利和利益有直接关系,它不能听任欧洲列强们的安排。”④这段话的潜台词就是把美洲划入美国的权利和利益范围之内,不许欧洲人插手。这种双重标准正是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形式之一。
      《门罗宣言》的“不殖民原则”看起来具有反封建反殖民的倾向,但它的“反殖民”仅仅是针对欧洲各国,对于自己则没有作出任何的规定,而且这种“反殖民”倾向当中还暗含了当时美国外交的利益追求。当时俄国在美洲的西北地区进行扩张和英国在俄勒冈问题上与美国的争执,都令美国很苦恼。在这样的情况下,《门罗宣言》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恐吓了俄国和英国,减缓了他们扩张的步伐。通过恐吓来要挟对方放弃自己的利益需求,从而达到自己的利益要求,这不就是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吗?
      (二)从《门罗宣言》的背景看霸权主义萌芽
      从当时美国国力来考虑,美国无力也不想采取任何实际行动来保卫拉丁美洲各国的独立,发表《门罗宣言》这样的声明在当时是毫不起眼的。反“神圣同盟”的主张是由英国发起的,英国之所以联合当时尚属弱国的美国,更多的是想让美国成为英国控制美洲的“代理人”。可英国人没有想到的是,美国人在附和英国的情况下,不仅单方面发表了《门罗宣言》,避免了成为英国的傀儡,而且通过它将美洲纳入到美国的控制范围之内。作为新生力量的美国,从建国开始就处心积虑地想对外扩张,增强自己的实力。当时正值“神圣同盟”和英国两股传统势力相互牵制时期,美国当然要抓住机会发表一份可以在日后作为扩张原则和依据的文件。另外,尽管“神圣同盟”对拉美独立运动恨之入骨,但没有采取实际的行动。在欧洲各国的档案馆内,我们没有发现实质性文件。就连美国史学家查理士・韦伯斯特也称“神圣同盟干涉论”仅仅是个别人的想法,但没有任何政府接受这样的意图。
      无论从内容还是当时的背景看,我们清楚地看到《门罗宣言》都不是协助美洲独立运动的文件,而是美国霸权主义萌芽的文件。“门罗主义在制定的过程中就暗含着要在整个西半球建立美国的领导权的思想”。⑤而日后美国外交政策一步步地将美国门罗主义中蕴含的霸权主义倾向“发扬光大”。
      二、门罗主义的发展及霸权主义的确立
      19世纪中后期西进运动和工业革命的完成,使美国成了世界强国之一。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美国完成了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与之相适应,在对外政策方面,美国也对门罗主义主要原则作出新的解释和运用。
      (一)奥尔良重释“门罗主义”
      1895年,在英属圭亚那和委内瑞拉的纠纷问题上,美国祭出“门罗主义”,将英国的介入排除出去。国务卿奥尔良当时声称:“美国今天在本大陆实际上拥有最高权力,在其干预范围内的种种间题上,它的命令就是法律。”⑥奥尔良的讲话公然把《门罗宣言》中的“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演变成了“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门罗主义也变成美国在拉丁美洲肆意侵略、干涉他国领土和主权的舆论依据,真正成为一种霸权主义。门罗主义之所以可以被拿来作“犯罪工具”,就在于它提出时没有准确地定义“America”一词,这就为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定义这个词提供了便利,门罗主义的迂回性又一次为霸权主义提供了沃土。
      (二)“大棒政策”扩充“门罗主义”
      1904年,老罗斯福在多米尼加问题对门罗主义进行了最具干预意义的诠释,使之附和“大棒政策”。在他自称的门罗主义“必然结论”中,老罗斯福宣示在西半球仅美国得以行使“一般干预权”:“……在西半球美国坚守的门罗主义,可能迫使美国不论多么不情愿,仍不得不对恶名昭彰的恶行或无能,行使其国际警察权。”⑦老罗斯福的“大棒政策”无疑是对门罗主义的一种继承和延伸,他把门罗主义禁止欧洲国家干涉美国事务的原意改为美国在必要时可以“警察”身份进行直接干涉。老罗斯福的政策是美国霸权主义确立的标志,而门罗主义则是这一政策的帮凶。
      三、门罗主义的暂时消失和另类霸权主义的发展
      1929年秋,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受到巨大冲击,形势迫使美国政府在对外政策方面迅速作出决断。1930年3月,美国国务院公布了关于门罗主义的克拉克备忘录。根据克拉克的观点,美国的外交政策似乎要抛弃门罗主义这一信条。其实不然,美国在这一时期所实行的外交政策还是没有摆脱门罗主义的框架。
      由于美国在老罗斯福时期对拉美各国主权的粗暴干涉,较有政治远见的罗斯福宁愿采取一种更温和灵活的政策,以防止拉美反美运动的高涨,保持美国在拉美的势力范围和影响。尽管胡佛和罗斯福在表面上放弃了门罗主义,但其实质是不变的。老罗斯福采用的是武力威胁,而胡佛和小罗斯福则是采用经济渗透的方式。罗斯福所采取的这种睦邻政策,是要使门罗主义重新回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这个大前提上面去。因为在罗斯福看来只有保持住这个大前提,把非美洲国家置于西半球之外,美国作为美洲最强大的国家才有可能在拉美地区获得最大的好处。因此我认为,尽管没有提到《门罗宣言》,但美国人骨子里在此时还是按照原来的思维去建立外交关系。这种所谓的“睦邻政策”只是门罗主义的一种另类反应而已,而不变的还是称霸世界的野心。
      四、门罗主义的卷土重来和霸权主义的顶峰
      二战过后,在战争中大发“战争财”的美国企图在战后建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而此时东方的苏联是美国最大的威胁,于是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出台了闻名世界的《杜鲁门宣言》。实质上“杜鲁门主义”就是“门罗主义”的扩充版。门罗主义的适用范围是美洲对欧洲,“杜鲁门主义”的适用范围则已经是“西方阵营”对“东方阵营”。“杜鲁门主义”无论是在范围还是在内容上受到了“门罗主义”的影响,并将“门罗主义”中的霸权主义倾向发展至顶峰。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事件是“杜鲁门主义”成功运动的范例。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面对苏联在古巴建造导弹基地的事实,他仅仅实行海上封锁。肯尼迪作出此决定是因为他知道一旦强攻,必定两败俱伤,不仅大丢面子,而且将危及到门罗主义集体安全体系的概念本身,从而使美国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另外,海上封锁看起来似乎姿态稍低,但不仅可以避免与苏联正面冲突,而且可以借此弦耀武力,迫苏就范。同时,美国可以乘机摆出一付“受害者”反击的姿态争取国际舆论,巩固西半球防御体系,进而在世界范围内保卫门罗主义的基本原则。因此,美国仅仅通过海上封锁就将古巴导弹危机顺利解决。这一事件的顺利解决跟“门罗主义”的运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打着“正义”的旗号,而实际上却是美国称霸世界、打击异己的手段而已。而此时美国的“门罗主义”中霸权主义已经发展至顶峰。
      五、“门罗主义”作为美国外交政策基石的原因
      (一)美国人的性格和价值观是根本原因
      门罗主义之所以能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首先是因为门罗主义符合美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和性格。“美国人极怕会一辈子固定在石头上,停在同一个地方动弹不得。或许这就是美国人为什么那么不安于现状的原因”,⑧而这种不安于现状的性格造就了他们外交上的霸权主义倾向,而门罗主义正好符合他们的要求。此外,美国人的个人主义色彩浓厚,体现在语言上就是我们常见的I think、I believe、my opinion is,体现在行为上就是只要自我负责即可,而门罗主义所反映出来的利己原则也刚好满足了美国人这一行为习惯。
      其次,美国人在价值观上持天定命运论和孤立主义。美国人具有强烈的“上帝选择”和“天定命运”的宗教信仰,坚信“天定命运”是安排整个世界,远离邪恶的道路,把人类引向“新的耶路撒冷”。⑨这种信仰很快影响到政治上,与美国外交政策杂糅在一起,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道德基础。从价值观出发,门罗主义很好地维护了美国“救世主”形象,而日后美国的外交政策也在极力维护这一虚伪的形象。
      孤立主义是美国自独立战争以来另一个比较主流的价值观。当时,华盛顿认为新旧世界政治制度迥异,美国不应卷入欧洲的政洽纷争。华盛顿的警诫绝不是要画地为牢,束缚美国的发展。因为美国政治孤立的空间从来就不是北美十三州的疆界,而是把欧洲和美洲隔开的大西洋。从这个意义上说,门罗主义正式宣告了孤立主义的范围是整个美洲地区,它体现了美国孤立主义的外交选择。
      (二)《门罗宣言》措辞的灵活性是主要原因
      《门罗宣言》巧妙、谨慎的措辞赋予门罗主义以持久活力。门罗主义的基本内容是进攻性的,对象则是虚拟性的。它给日后美国的扩张入侵提供了很大的借口。
      《门罗宣言》中凡与欧洲相关的语句均经过仔细斟酌,既警示又保留。“宣言”承诺美国不会干预欧洲内部事务,不会卷入欧洲的战争,却未规定美国与欧洲列国进行外交往来时的确切尺度,也未承诺美国不会入侵和干涉为独立的拉美国家。因此保留了美国未来见机行事的自由,也为未来美国实行霸权主义找好了理由。
      宣言中“America”一词的适用范围也没有解释清楚,为日后奥尔良的解释提供了便利。“America”的英语解释可以是“美洲”,也可以是“美国”。门罗在发表宣言时,有意识地将将这一概念模糊化,为日后的扩张作好了铺垫。
      总之,《门罗宣言》中回旋余地极强的语言给美国后来的统治者带来了便利,而当中霸权主义的萌芽也跟美国后来的外交政策基础相一致,这就是它可以成为美国外交政策基石的原因。
      (三)门罗主义的成功实践是重要原因
      门罗主义在实践过程中发挥的威力是它影响深远的重要原因。门罗主义诸原则虽然在最初提出来后沉寂了20余年,但随后它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除上文提到过的第一次泛美会议之外,19世纪中期美国利用门罗主义扩张了领土;一战后至1933年,美国利用它确立了在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地位;二战后,拉美成为美国真正意义上的“后院”。这一切说明了在美国历史进程中,门罗主义确实具有一种与时俱进的力量,而这一过程中永远不变的则是霸权主义的内涵,因此注定门罗主义将取得美国制定外交政策基本原则的地位。
      门罗主义作为反对“神圣同盟”干涉拉美独立运动的声明,在当时确实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言辞中的灵活性和迂回性,以及霸权主义萌芽,为美国后世的外交政策奠定了主调和基础,成为美国后世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尽管近二十年来美国没有再引援“门罗主义”,但就如小罗斯福时期的“睦邻政策”一样,美国外交的霸权主义倾向一直存在,而这种倾向的存在就让门罗主义犹如幽灵般一直存在在美国的外交政策当中。
      
      注释:
      ①②④张友伦.美国通史(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2:137,138,138.
      ③J.艾捷尔著.赵一凡,郭国良译.美国赖以立国的文本.海南出版社,2000:380.
      ⑤威廉・福斯特.美洲政治史纲(中译本).三联书店,1956:336-337.
      ⑥坎贝尔.美国对外政策的转变,1865―1900.纽约:1968:200.
      ⑦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22.
      ⑧李柏思.美国人的特性及其对美国教育的影响.美国研究,2001,(1).
      ⑨孙哲.美国学 中国对美国政治外交研究(1979―2006).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8.
      
      参考文献:
      [1]张友伦.美国通史(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2.
      [2]孙哲.美国学 中国对美国政治外交研究(1979―2006).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威廉・福斯特.美洲政治史纲(中译本).三联书店,1956.
      [4]美国对外政策的转变(1865―1900).纽约:1968.
      [5]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
      [6]亨利・康马杰著.杨静予等译.美国精神.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7]J.艾捷尔著.赵一凡,郭国良译.美国赖以立国的文本.海南出版社,2000.
      [8]李柏思.美国人的特性及其对美国教育的影响.美国研究,2001,(1).
      [9]张卫军.浅论门罗主义的历史演变.济宁师专学报,VOL22,(2).

    推荐访问:门罗 霸权主义 美国 萌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