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大学生入党申请书1500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大学生培养过程的预警机制

    时间:2019-01-08 03:15:1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在新的形势下,我国高校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各类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这些突发事件严重扰乱了高校的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在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如何保持高校的稳定和发展,有效地预防和解决高校各类突发事件,已引起教育界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加强对高校大学生学业预警机制、心理健康和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德育预警机制、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大学生培养 预警机制
      
      大学生各种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研究是和谐校园建设中的重要组成要素,体现各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高度与层次。大学校园是青年学生聚居学习场所,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学习和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呈现上升的趋势,由于身心疾病、感情波折、学习压力、经济困难等问题导致的高校秩序危机和安全隐患时有发生,在高校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社会负面效应的影响下,极易引发大学生各种突发事件,为预防和处置校园各种事件,高校必须建立起与之对应的预警机制。
      一、大学生学业预警机制
      高校学业预警的对象重点是学业不达标的学生。预警机制所需要的数据一般来源于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和班级考勤记录,主要监控学生学业完成过程中每门课程的成绩,以及平时的考勤情况。如我院在每学期开学后的3至4周,各院系对上一学期有课程考试不及格和因考试舞弊受处分的同学及其家长,分别发出预警通知书。每学期第9至10周,对已发出学业预警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其学习,并对其他旷课的学生也发出预警,同时安排任课老师或优秀学生辅导。启动学业预警机制,旨在通过学校、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时引导、监控,督促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1.信息收集机制。
      高校的教育者,应仔细考察学生的言行变化,比如一向活泼开朗的学生,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思想上有什么问题。这些变化教育者要记在心里,找机会与其沟通交流,及时解开思想上的疙瘩。同时,辅导员、政工干部、领导和任课老师也可以公开自己的信箱,并及时地查收、回复学生的来信,经常浏览BBS、聊天室、留言板或登录QQ等聊天工具,掌握学生的真实想法。由于网络信息交流具有隐蔽性、双向性、互动性及自由度高等特点,在网上聚会、辩论和谈话聊天时,学生的豪言壮语或满腹牢骚基本上都是真情实感,从中可洞察出学生真实的需求、情绪等,及时掌握思想动态。
      2.把握校园热点,设置领导接待日。
      对每一个校园热点都要高度重视,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它产生的背景、原因、内容的性质,以及对学生思想影响的程度,包括它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学校应设置领导接待日,给学生工作部门直接了解学生的情况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增加更多关于学生思想状况的感性认识,便于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3.建立心理预警信息网络。
      将现有资源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构成一个系统的、完善的、高效的体系。教师通过这个体系,可以及时获得关于学生心理状况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迅速处理,在必要时作出有效的反应[1]。同时,建立完善的机构,配备专职的心理危机干预人员,加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多层次、覆盖整个校园生活的情报信息网络系统,将工作触角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建立起包括职能部门负责人、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网络版主、寝室长等在内的情报网络系统。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多种途径,塑造大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
      三、大学生德育预警机制
      建立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触角的信息网,并且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保证渠道的畅通。学校、各院系的学生工作部门、学生组织要建立有效地收集信息渠道,随时了解学生的情况[2]。建立和健全各种学生咨询组织,如就业指导中心、学习指导中心等收集学生的信息。在学生生活区和学生社团中可以安排专门的指导老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德育工作者还可以通过校园网加强同学生的联系,从而更加快捷地了解学生的情况。
      四、大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
      1.依靠学生自律,实现真正有效预警。
      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为学生行为提供内在的行为尺度。通过道德舆论导向、优良校风学风宣传、校园文化建设、表扬批评等软性管理与教育等方式,让大学生体验道德生活的意义,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道德养成。提高所有教职员工的育人意识,建立平等和谐、融洽宽松的师生关系,把良好品德教育渗透到教书、服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形成全员的育人格局,时时、处处、事事注重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心理上的疏导,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情绪宣泄的机会,使学生的不满及不快等消极情绪在许可的范围内得以释放。要将教育、指导与服务相结合,满足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思想、学习、心理、交友、择业等方面的需求,这对学生的突发行为可起到抑制作用。
      2.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建立缓冲机制。
      大学生社团是建立在自愿、自然、自发的基础上,成员间没有领导与被领导、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行动倾向、心理状态更趋近一致和真实,成员问的相互感染更强[3]。因此在相互交往中,交流感受、诉说委屈、发泄情绪,产生共情,有利于心理压力缓解。它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满足学生自我发展、自我追求的需要,通过活动张扬个性,锻炼自我,释放能量。
      3.疏通宣泄渠道,加大信息公开。
      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情绪宣泄机会、场所,使他们在一定的范围和可以控制的条件下,能够进行经常性的不满情绪的宣泄,防止不满情绪积累和上升为敌对情绪。保证学生能自由表达自己,让他们有“出气的地方,有说话的地方,有申述的地方”。学校的重大情况要让学生知道,与学生利益相关的重大的事情要让学生讨论。实现校务公开、收费公开、评优公示、补助公示等,减少信息不对称,保障学生的知情权,增加学校管理的透明度、增强学生对学校的信任。完善学生的利益救济制度,诸如学生申诉制度、领导接待制度、定期学生座谈会制度等,切实保障学生的利益不受侵害。
      五、大学生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
      1.依靠学生自律,校正认知偏见。
      大学生群体事件的发生,常常是由于对某一问题的错误认识而引起的。大学生自身的成长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欠缺,生活阅历浅,缺乏全面、深入、缜密、辩证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常常就事论事,以点带面,以偏概全,极易产生认知偏差,一旦具备合适的宣泄时机和场合,就会产生“情绪共振”,继而爆发群体性事件。因此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认知观教育,使他们学会运用全面、发展、联系、系统的观点一分为二地辩证地看问题。同时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了解国情和认识国情,正确看待国家、学校改革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学会在众多的社会信息中,辨别是非、去伪存真。
      2.做好“自然领导”的引导和培养,避免不良行动动员。
      在日常工作中密切关注校园BBS的舆论动态,发挥辅导员、班主任担任正面舆论的信息源或“把关人”的角色,在掌握大学生思想中的热点问题的同时,关注网络的“意见领袖”,通过BBS的网络注册的实名制,加强与他们沟通和引导,避免他们在大学生群体事件形成中推波助澜。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规范网络行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及热点板块的版主等骨干力量,使之成为正确舆论的“意见领袖”,避免向群体性事件转化。
      
      参考文献:
      [1]计雷.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郑家茂.大学创新教育呼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J].江苏高教,2008,(1):84-86.
      [3]孙进.网络文化视角下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研究[J].江苏高教,2009,(5):87-88.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编号D/2009/01/025);淮海工学院教育创新研究立项课题(GJ2009-14)。

    推荐访问:科学发展观 视角 预警机制 培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